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铁出口与下沉商业广场的结合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铁出口与下沉商业广场的结合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分析一些相关优秀设计实例,确定红松园项目中地铁出口下沉广场相结合设计构思,并探讨此项目结合的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地铁出口 下沉广场 红松园

1基本概念与认识

地铁的建设(包括设计、施工等)通常由专业的设计院来做,建筑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参与机会很少,而遇到的与地铁相关的设计大多都是地铁出口与设计项目的交接。

地铁出口与设计项目的结合有以下几种形式:1)地铁出口完全独立,脱离开建筑主体(这种最常见);2)地铁出口位于建筑内部(如北京西站);3)地铁出口位于建设项目的边缘,出地面高度可以是首层地面,也可以是下沉广场。

下沉广场在为地铁出口提供了舒适性、安全性的同时,合理便捷地结合地下商业空间,创造出不同高差的立体化空间广场,既可以提供相对独立的环境,又充分有效地将商业服务与休闲娱乐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商业价值,获得丰富活泼的城市景观。

城市中心由于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形成了人行与车行的交通拥挤及堵塞,干扰了市中心的使用效率和商业步行氛围,因而可以利用下沉广场将人流引入地下空间,组织一定区域内的步行交通,减少人流和车流的混行与交叉。

在国内外众多下沉广场的开发中,大多在地下空间中建造有大型地下综合体,利用下沉广场内的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和各种出入口,将地面上的大量人流吸引到地下,各种线路的换乘也多在地下进行。同时与城市商业网点沟通,从而加强了下沉广场作为城市交通枢纽兼具地下商业中心的职能。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心的立体化改造与建设,也日益趋于这种形式。因此,我们研究了一些优秀设计实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上海静安寺广场等。

2相关优秀案例分析

北京奥林匹克中心除了比赛场馆外还有20多万m2的商业配套、餐饮以及交通设施,利用下沉广场可以将这些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案下沉广场具备中国传统空间的基本特征:强调南北序列,增加了地上、地下的过渡层次,并用统一的语素围合了东西界面,其设计理念既是一个承载着厚重文化的载体,更是一条连通了历史与未来的纽带。共七个院落六个主题:御道宫门、古木花厅、礼乐重门、穿越瀛洲、合院谐趣、水印长天(图1)。

上海静安寺广场根据地区的土地功能使用要求,在用地范围内综合考虑了由上海地铁二号线在此设站带来的大量集散人流、公园绿地建设和开发投资平衡等问题,并最终将该地段设计成“生态、高效、立体型的下沉广场综合体”。整个项目包括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设施、华山路地下预留通道及广场内的公共活动设施等。基地原有商店和民房拆除后建成了绿地,不仅与原来的静安寺广场公园连成一体,而且与隔街相望的静安寺形成开放空间的呼应,进一步加强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市民环境氛围(图2)。

虽然同样是下沉广场与商业及交通枢纽的结合,奥体公园下沉广场给人的感觉是震撼,是北京城的气魄与恢弘,而上海静安寺广场给人的感觉是精致与细腻。不管广场尺度如何,人们由扶梯或电梯缓缓下降,进入到相对恬静的下沉式子广场内,草地、花卉、树木、廊架及造型简洁的桌椅、别致的灯具,构成了环境宜人的庭院休闲空间,小坐稍憩别有情趣。通过下沉广场进入地下商城或地铁,实现了空间和使用功能的效果转换。

3北京东坝红松园项目中地铁出口与下沉广场的结合设计

经过诸多优秀实例的分析研究,我们在北京东坝红松园项目选择了地铁出口与下沉广场相结合的形式。红松园项目建设地点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路红松园18号。总用地面积4.54万m2,总建筑面积17万m2,其中地上9.67万m2,地下7.31万m2,容积率2.8。本项目为居住公建混合项目,其中居住建筑6栋,共6.77万m2;公建3栋,地上2.90万m2,包含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图3,4)。

红松园项目位于规划地铁3号线,东坝中街站东北角C出口方向。地块靠近东坝中路一侧为规划商业,靠近东坝中街一侧为保障性用房,在路口东北角为下沉式广场。C出口即位于红松园项目西南角(图5)。

3.1地铁出口与下沉广场方案布局

地下一层的功能为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及车库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地铁出口位于用地西南角,西侧的带形下沉广场由南到北贯穿整个用地。人流可以通过广场周边大量的宽大楼梯和电梯方便地由地面进入下沉广场,可以在花台座椅上休息聊天,也可以徜徉漫步;可以方便地进入地下一层进行购物和休闲娱乐,也可以通过地铁到达和离开。同样,由地铁到达下沉广场的人流,可以从地面扶梯离开,可以在下沉广场休息,也可以进入地下一层消费。下沉广场将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引入地下一层,使地下一层的商业价值等同于首层(图6~8)。

地铁出口的平面功能包括两部分,紧急疏散口和进排风风亭。由于C号出入口长度超60m,商业需为出入口预留地面风亭的位置。紧急疏散口包括两处门洞(一个乘客疏散口,一个工作人员疏散口)和4个风亭(1个新风,1个排风和2个活塞风)。乘客疏散口与保障房项目相接,其余功能都在红线外,在红线边缘,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乘客疏散口,其余的在下沉广场边缘挡墙处预留接口条件(图9~1 1)。

车站C号出入口与红松园项目中的商业合建时,商业需为地铁乘客出入口做好土建部分,包括土建基坑,如截水沟、集水坑、扶梯基坑。风亭位于市政道路下方,在下沉广场侧壁开洞设百叶,工作人员紧急疏散口同样设在下沉广场侧壁。红松园项目在下沉广场侧壁处为地铁风亭预留开洞装百叶位置和门洞开洞条件。乘客疏散口由于提升高度大于10m,需加通风机房。从平面图可以看到,乘客出口功能较简单,一组楼电梯由地下三层直达地下一层出口,地下二层为通过层。

3.2地铁出口各部分功能构件技术要求

地铁出口为重要的交通建筑,需处理好下沉广场的排水,避免雨水倒灌车站显得尤为重要。C号出入口和紧急疏散口与保障房项目的室外广场相连,其下沉广场地坪比室内地坪低650mm。下沉广场有独立的排水沟、多组提升泵及泵房。

C号出入口在车站站厅层与保障房项目连接,在地下一层占用部分商业用房用地直达下沉广场。下沉广场内设置南北各一组自动扶梯(一上一下)和多个楼梯,其宽度和通过能力均大于地铁出入口及商业疏散的通过能力。在满足疏散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地铁管理界面的独立性。

C号出入口因占用和斜穿部分商业,部分楼板、基坑等土建工程需由红松园项目提前为之代建,剩下的由地铁自行设计施工,如动力照明、通风管、导向、消火栓等详见后期地铁施工图。保障房项目代建工程及要求如下。

(1)地铁出入口楼梯板考虑人群荷载标准值4kPa,楼板荷载8kPa。

(2)根据经验值,出入口通道净宽6m,设两组自动扶梯和一组楼梯即能满足疏散要求。每组扶梯需考虑500mm的检修通道。扶梯下基点至坑底边3.5m,上基点至坑边5m,扶梯下基坑深不小于1.52m。

(3)根据规范要求,地铁出入口扶梯上、下基点至前方障碍物满足8m的距离要求,以满足疏散要求。C号出入口扶梯下基点处受截水沟和集水坑的控制,下基点距前方障碍物出入口边墙的距离为12.55m;C号出入口为侧开门,上基点距前方障碍物出入口边墙的距离为14.98m。

(4)出入口下基点处需设截水沟和集水坑。截水沟宽300mm、深350mm。集水坑深1.6m、长1.8m、宽1.4m。在截水沟处预埋DNl50铸铁排水管,管内底低于截水沟坑底20mm。此处的结构底板与集水坑结合处由红松园项目进行处理、预留。

(5)C号出入口由于保障房项目施工在前,为减少后期地铁建设时对既有项目的破坏,保障房项目为地铁C号出入口预留土建节点。

(6)C号出入口通风机房位于地下一层地铁出入口地面亭的南侧,楼梯上空平台板处占用地下一层商业空间约5m×3m,距地3.2m处需设2.3m×0.8m的防雨百叶,排烟量约为25000m3/h。

(7)自动扶梯采用具备变频调速功能的公共交通重载型产品,设置于出入口内的自动扶梯还需要采用室外型产品。现场预留自动扶梯安装所需结构条件,包括设备基坑、预埋钢板等。基坑尺寸按包容设计预留,可适应国内主流品牌的电扶梯设备安装需要。

3.3施工组织方案

在红松园项目施工时,将商业内预留给地铁使用的出入口结构建成,同时出入口结构实施至下沉广场侧墙外皮以西500~1000mm处,交界处施作一圈加强梁,做好防水保护,与远期出入口实施对接。同时下沉广场侧墙在施作过程中为远期风口及门洞预留条件,在洞口周围施作加强环梁,风口及门洞开洞待远期地铁风井二次结构实施完成后再进行切割凿除。

在地铁施工场地范围内,红松园项目的小区管线综合设计考虑到该部位的地铁施工情况,尽量减少在该部位的管线设施,需要实施的管线设施可先预留接口,在地铁土建结构施工设计完成后,结合地铁外部排水进行整体设计施工。

4总结

城市型下沉广场是由交通组织、文化活动、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主要功能组成,更多的是为市民提供交流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北京东坝红松园项目也采用了城市型下沉广场设计,这对于城市交通的组织、地上地下空间的自然过渡、地下空间的有效使用以及环境魅力的创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沉广场的功能逐渐向复合型功能转变,主要表现在对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同时,通过对城市下沉广场的建设,组织整个地下综合体的交通及功能空间,改善中心区的区域环境质量,有效发挥中心区综合开发的使用效果,对地下空间功能活力的提高以及防灾、抗灾都有重要的作用。与地铁相结合的复合功能型的下沉广场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