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当前高校盗窃现象及防范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当前高校盗窃现象及防范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后勤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高校已经成为了盗窃犯罪的一个重点侵害客体。高校校园内盗窃案件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如何加大对高校盗窃案件的研究、加强对高校盗窃犯罪的预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盗窃案件的特点和发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提出了相应对策,对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盗窃犯罪;特点;原因;防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后勤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校园刑事案件一直处在高位运行,其中以盗窃案件最为突出。据江苏省公安部门统计,2011年全省高校立刑事案件4965起,其中盗窃案件3774起,占案件总量的76%,案值在1万元以上的就达214起。校园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已成为了校园一大公害,严重干扰了师生正常的学习、科研和生活秩序,校园安全稳定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作为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保卫处必须积极研究校园盗窃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盗窃案件的发案率,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

盗窃罪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财产犯罪,在各国犯罪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中数额较大以500元至2000元为起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参照上列数额,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多次盗窃是指一年内入户盗窃或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

在犯罪理论中,盗窃罪主要包括四个构成要件:(一)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包括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二)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为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物取走的行为;(三)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四)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以作案主体进行分类,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盗窃案可分为外盗、内盗和内外勾结盗窃三种类型。

(1)外盗。指校外人员进入高校校园内实施的盗窃行为。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开放式管理。随着高校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校外盗窃分子往往利用学校管理上的漏洞,冒充学校人员,以找人、推销等为名进入宿舍园区和教学科研楼宇,盗取学校资产或师生财物。这类人员一般是团伙作案,具有比较专业的作案工具和作案手法,所涉案件案值较高,案件侦破难度较大。

(2)内盗。指校内人员(包括学校的学生、教职员工及其家属、临时工、合同工等)在学校内部偷盗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内盗案件就占一半以上。作案分子往往利用自己熟悉盗窃目标有关情况的长处,寻找作案最佳时机,因而易于得手。这类案件具有隐蔽性和伪装性,极易引起高校内部矛盾。

(3)内外勾结盗窃。指学校内部人员与校外社会人员相互勾结,在高校校园内实施的盗窃行为。现实中,往往是由校内人员提供情报信息,真正侵入现场作案的则是外部人员。这类案件的盗窃主体中,内部人员社会交往关系比较复杂,与外部人员都有一定的利害关系,通常形成盗、运、销一条龙,团伙作案。

高校校园盗窃犯罪主体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以江苏省为例,__ 年 1—10月中,江苏省大学生受刑事处理人员达 171人,同比上升 8.2%,其中实施盗窃 78人,占

45.6%。当前,少数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贪图享受,相互攀比,往往在贪欲驱使下,利用熟人之间设防不严的漏洞,频繁对身边同学下手。这类盗窃分子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虽然通常个案损失不大,但总量不小,严重影响师生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特别是个别学生作案后未被及时发现或被有关部门出于教育挽救目的而降格处理,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越走越远,最终沦落为校园大盗。第二部分是周边社会人员和外来人员。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面防控挤压效应的作用,一些职业化犯罪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人员财物相对集中的高校,疯狂实施盗窃,对师生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有关部门统计,__ 年已破获的高校盗窃案件中有 70% 属外来人员作案。

高校盗窃案件在案发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集中性。若以学期为周期,则大学校园盗窃案件多发于开学初和学期末。每学期开学初,学生从家里回校后,防范意识有所放松,而且所带现金和物品较多,容易成为盗窃犯罪分子下手的目标。尤其是新生入学

时,由于独立生活经验不足,加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盗窃分子往往容易得手。学期末,学生大多忙于复习应考,而且很多学生急于准备回家,学校秩序相对较乱,从而给盗窃分子造成乘虚而入的机会;若以天为周期,则校园盗窃案多发于白天。原因在于白天大多数学生去教室上课或上自习或在操场活动,宿舍内财物无人看管。尤其在中午12点左右和下午五六点左右为盗窃最高峰,原因在于这段时间学生多去食堂吃饭,将财物放在教室或宿舍,给犯罪分子留下了作案机会。盗窃案件的犯罪区域主要集中在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场所。据统计,北京市2003年至2008年受理的高校刑事案件中,高校盗窃宿舍发案次数最多,有290件,占48%;教室次之,为123件,超过20%;再次为停车场、操场、食堂等场所,占32%。犯罪分子选择学生宿舍作案多是因为学生宿舍防盗设施不全,宿舍管理不够严格,陌生人容易混入,加之住宿学生防盗意识较差,经常在宿舍无人或休息时不锁门,贵重物品保管不严;同时校园宿舍内“自盗”频发则主要因为犯罪嫌疑人经常接触室友财物而易产生占有欲从而作案。而教室、停车场、操场、食堂等场所发生盗窃案,则主要因为上述地点人员流动大,校外人员易混入,又缺乏有效监管措施,从而留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在犯罪侵害对象方面,高校盗窃犯罪目标仍以钱包、手机等传统有形财物为主,同时银行卡等有价凭证也成为盗窃对象。钱包、手机、照相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等因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藏匿,是犯罪分子作案目标的首选。从北京市2003年至2008年10月所受理的高校盗窃案件来看,被盗取的物品中有300余部手机,140余部笔记本电脑,书包、钱包100多个。另外还有65起犯罪是犯罪嫌疑人利用银行卡或存折在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或柜台窃取了被害人账户内的资金,约占案件受理总数的11%。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多为学生,且是被害人身边比较亲近的人。他们在与被害人长期相处中观察被害人常用的密码,如上网账号密码、网银密码等,并注意记录被害人的相关信息,如出生日期、学生证号码等,然后在窃得存折或银行卡后通过成功猜测账户密码秘密窃取被害人银行账户的资金。另外,许多高校为了加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进而引进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高配置的计算机等,这些物品也开始引起了犯罪分子的注意.

当前高校盗窃犯罪手段呈现高智商化趋势,反侦查能力凸显。高校中盗窃案件的作案主体,一般以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为多,有的本身就是大学生。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心理素质要高很多;他们思维活跃、见多识广、行动敏捷,而且通过网络、书本等来源掌握了一定的反侦查手段和技巧;他们往往利用看似简单而 确有技术水准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实施盗窃。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某发现其同学李某所用密码均为李某学生证号码的后六位数字,遂萌生盗窃李某银行卡资金的念头。后王某利用一次考试中途上厕所之际,潜回宿舍盗取了李某的银行卡,而后返回继续考试。考完后,其恐被银行自动柜员摄像系统拍到,便雇用一名中学生从自动取款机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后以其父亲的名义用老家的地址,将其中的4000元钱从邮局汇款给自己,并用弟弟的身份证开立了一个账户。纵观整个作案过程,王某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移花接木计”、“瞒天过海计”等作案伎俩,特别是盗窃得手后汇款给自己的行为,颇似“洗钱罪”的手法。

在高校盗窃案件中,由于作案相对容易得手,加上师生报案的滞后性或破案的延迟性,作案人极易屡屡作案而形成一定的连续性。盗窃分子一旦成功得手几次之后,就像吸毒一样养成了这种癖好和习惯,因此,隔三差五地就会确定目标、 寻找机会。2011年5月11日,无锡警方在大学城附近的天鹅湖花园小区抓获校园盗窃犯罪嫌疑人薛某,同时查获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3等赃物近百件,总价值高达15万余元。据薛某交代,他在中学阶段就实施过盗窃行为,一直无法戒除,而且越陷越深,最终不可自拔,身陷囹圄。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成倍增加,随着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更加频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网络的普及给校园带来了一系列消极不健康的因素,并迅速在高校内传播和扩散,使得高校内部治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诸多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商店、饭馆、网吧等商铺林立,马路上摆摊设点,从业人员复杂,周边环境相当混乱,缺乏有效治理,极为复杂,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把高校的学生公寓当成作案的“乐园”。

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是造成目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初入高校,刚脱离父母的庇护,思想单纯、警惕性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往往十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例如:外出不关门,现金、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到处乱放,开门睡觉,门锁坏了不及时修理,门窗不牢,钥匙保管不当,对外来人员不闻不问,缺乏应有的警惕性,交友不慎、引狼入室,致使盗窃案件频发。

一方面,近几年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素质参差不齐,极少数在入校前就有劣行或品行不端,再加之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手机、电脑、MP3等贵重物品在学生中的拥有量逐年提高,部分学生依靠家庭经济优势超前消费,个别同学受扭曲价值观的影响,相互之间盲目攀比,放松了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淡薄了法律意识,崇尚资产阶级价值观,见利忘义。他们不是比学习,比进步,而是在学业上不思上进,敷衍了事;生活上经不起高消费的诱惑,比吃喝,比名牌,比出手大方,当钱不够消费时就萌生了偷盗的动机。另一方面,虽然法制教育早已纳入高校教育计划,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欠佳,致使少数学生对违法违纪的界线十分模糊,贪图小利,以身试法,直至步入违法犯罪的境地。

当前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普遍滞后于社会和高校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门岗制度不严,缺乏有效管理。多数情况下,门岗成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没有真正起到第一防线的作用。二是校园总体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防范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公寓区防盗基础设施差,投入不足,管理不严,没有“人防、物防、技防”的相互配合,公寓楼值班室的第二道防线没有切实起到作用。三是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公寓由学校后勤集团管理,以至宿舍楼内的治安防范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甚至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各项安全制度是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任何一项安全管理措施的缺失,都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高校的安全,学生公寓的安全,需各职能处室、后勤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尽其职。单靠保卫处一个部门,无法有效地遏制学生公寓内的盗窃案件发生。

高校属地派出所破案率低,打击和防范力度不够。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保卫门只是校内安全防范、协调、协助公安部门查处案件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只能报公安部门,请他们来立案调查;另外因公安机关任务量大、治安压力大、人员少、资金少,再加之高校学生公寓盗窃案件大多相对价值不大、线索少、办案难度大,公安机关一般也只是出警到现场,了解案情,难以进行有效的侦察工作,造成破案率低,从而导致犯罪分子更加有恃无恐,频频作案。公安机关的“打”和学校方面的“防”难以有效结合,形不成“打防结合”的合力和震慑力。这样导致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

多发,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播文化的圣地。频发的高校盗窃案件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形势造成了严峻的挑战。高校保卫处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及校园安全稳定的高度,从维护高校和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种防范措施,有效降低盗窃案件发案率,维护校园的和谐安宁。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措施:

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大多与同学们的思想麻痹、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盗窃案件发生的有效手段。高校保卫部门要担负起宣传和教育的责任,作为职能部门,保卫处要发挥好牵头的作用,主动与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管理处和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定期或不定期联合举办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报告、橱窗、板报等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安全防范的知识。学生工作部门要配合保卫部门,使安全教育制度化。通过种种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师生员工认识到盗窃作案的伎俩和危害,将安全防范转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高校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师资力量、教学素材和宣传载体,定期对各阶段的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对各高校安全教育的情况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安全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群防群治是我国社会治安的独创优势。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维护学校安全,需要广大师生和各级部门的积极参与。预防和打击校园违法犯罪,特别是校园盗窃案件仅靠学校保卫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高校要把安全防范与高校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经费保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建立倒查机制,对发生重大盗窃案件的部门领导和责任人实行倒查机制,追究责任,对安全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与评优、提干挂钩。各高校要针对校区内人员密集和繁杂的特点,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1)学校层面应该成立校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统筹研究安排维护校区社会稳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等工作。(2)在学生宿舍区,要发挥宿管中心管理人员的作用,保卫干部协助、指导他们做好学生宿舍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在学生宿舍楼建立学生治安小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管理,由学生义务轮流参加本宿舍楼的治安值班,协助完成治安保卫工作。(3)建立应急值班小组,由保卫干部和机关干部组成,参与校园值班巡逻,接受报警求助,处理突发事件。(4)在每年寒暑假期间,认真组织部分留校学生参加校园值班巡逻工作,一方面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5)校卫队负责校园重点部位的值班巡逻,并“分片包干”、定点巡查,同时保卫干部轮流参加值班巡查工作。

安全防范体系是指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贵重的教学科研设备越来越多,而违法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更新,单靠人防、物防已不能适应高校治安的需要,必须加大投入,发挥高科技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要在“人防”的基础上,要充分依靠科技防范手段建立多功能的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报警等电子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实践证明,技防系统的运用在预防犯罪和事后破案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现代校园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包括视频中央监控室、数字化的覆盖重点部位的治安监控系统、消防无线报警系统、宿舍楼宇电子门禁系统和救助应急报警系统等。当前我国高校应重点加强两方面的技防建设:一是建设和完善电子监控系统,以电子监控中心为平台,通过安装在校园主要交通路口、停车点、重要楼门和其他重要部位的摄像头,对校园情况进行 24 小时监控。这样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使那些有作案意图的人慑于自己的犯罪行为被揭穿而放弃实施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盗窃案件,有助于公安机关搜集线索,确定侦查方向,及时破案。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校园应急报警系统,通过立柱式报警器、报警电话、自动报警装置等报警设施,及时发现警情,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反应。

高校盗窃案件发案率高,但破案率低,打击威慑力不足。高校应密切与当地政府、公安部门配合,加大打击力度,惩治违法犯罪。首先通过建立校园110的形式加强高校和派出所的联系,高校提供经费,公安机关增加警力,对已发生的盗窃案件及时调查,全力侦破;其次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通过对网吧电脑市场、修理门市、废品收购站的管理,斩断盗窃者的销赃渠道。对抓获的犯罪分子,一定要严厉打击,威慑犯罪。必要时高校保卫部门应主动与公安部门配合,积极摸索盗窃分子的作案规律,在发案率高的地点或时间里,组织精干力量实施蹲点伏击,抑制盗窃分子的嚣张气焰。

总之,有效地防止高校盗窃案件发生,保护大学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者要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深入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积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大力加强安防体系建设,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严厉打击高校盗窃犯罪,维护校园和谐安宁。

[1]廖开强.预防高校入室盗窃案件之我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7.

[2]胡晓轩,陆定银.浅析学生公寓防范盗窃之对策[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65-68.

[3]王晓云.大学生盗窃犯罪之思考[J].__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

[4] 余德锋,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特点及预防.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 卷(05)。

[5]倪 皓.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特点及防范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 (4).

[6]霍长淘.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96-98.

[7] 赵秉志.

侵犯财产罪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8]芦克功,高校盗窃案件的特点、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 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