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英语课堂教育的局限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英语课堂教育的局限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刘少杰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

英语教学的实施有5个主要过程(curriculumprocess):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教材开发(material development)、课堂教学(classroom instruction)、课程评估(courseevaluation)。在这些过程中,课堂教学地位最重要。研究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潜能,语言哲学话语视角下的自主学习途径,为我们构建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一、传统教学模式

在研究生阶段,听、说、实用写作和实用翻译等成为他们的主要需求,这些语言技能的获取,应当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传统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PPT(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e)模式,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执行的是以下几个具体步骤:教师讲解某个新知识点或语言技能;学生练习由老师选取或教材既定的练习;学生自我反馈。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核心、领导者。教师主导教材选取、授课模式、评价方法等教学活动各个步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现被动角色。由于PPT课堂教学模式的授课内容和模式的“既定性”,误导了学生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和忽视学习外语的方法。学生误认为:语言学习仅仅是对语言知识、语言规则的记忆过程,语言规则可以自然链接到语言交际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如果仍然沿用PPT这种单调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感觉语言学习就是简单重复,容易丧失学习语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出现“研究生英语水平的倒挂现象”。

二、语言哲学话语视角下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维特根斯坦(1997)认为:“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语言哲学家定义,语言是我们在世生存的根本特征,语言在人类劳动实践中产生,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语言存在物。“话语”(discourse)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人类被定义为社会话语而区别于其他动物,话语既定了语言和行为,行为本身也是话语,话语在行为实践中构成文本知识,规范化的知识就是对自由的某种抑制。教学作为社会活动范畴,其实质也是一种实践性的话语,教学实践就是一种话语实践。话语或文本是课程的抽象物,课堂教学实践借助话语得以程序化,课程的实践过程本质上是话语的实践。在语言哲学视角下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

(一)依赖文本的课堂教学与话语本源相背离语言学家认为在话语与自主的关系中,话语抑制自主。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实践对自主学习的既定与制约,是因文本知识对产生话语的现实的背离。话语源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直接的生活实践孕育了人类语言,语言标志着人类与动物世界的界限。原初的话语具有抽象性,对话语进行严格的规律和规范,通过再加工与编写,形成易于操作的教材。抽象话语与文本教材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话语再现离不开具体的文本教材,教材有扭曲话语的本质。当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时候,实质上受到话语的制约。巴赫金话语理论主体间性认为,话语主体对话式的交往中,应该坚持主体的独立人格和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教师与学生这对话语主体间平等性的缺失,使学生无法体验话语的渊源。在模式化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话语自我扭曲,游离于本源,将自己寄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本质就是执行这种规定的语言模式,错误地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主要由语法和词汇构成,所倡导的是使用者仅仅通过学习语法和词汇就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某一种语言。

(二)脱离实践,语言知识不会自动转化为语言技能法国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话语具有社会性、对话性、主体间性、情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只要有了语言知识,这些知识就能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得到使用。知识可以分成“陈述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两种[1]。课堂教学教师讲授的语法和词汇知识仅仅是陈述性知识,程序知识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实际的交际活动获得,另一方面通过具体而真实的交际活动获得某种“意识”和“感觉”。语言学家认为,话语在格式化后,体现逻辑和条理化特征。这种装饰话语在给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也发挥着一种规定和支配作用,恰恰是工具理性的课程话语抑制着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因此,话语支配下的纯粹知识讲解、记忆对获得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基本上起不到关键作用,学生“丰富”的语言知识无法转化为实践中的语言技能。

三、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由于研究生已经掌握了主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现象,建立启发、引导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已具备可能性。自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学习者的一种能力。自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反映的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一种心理过程。学习本身是学习者对外部事物或学习内容的反映、反思、信息加工、信息储存的过程。拥有了自主能力的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自控性和能动性,学习目标更远大,学习计划更周详,学习更自觉。在学习中,表现出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自信。教师的激励机制以及教师所营造的语言课堂氛围,对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新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实践为基础,突破话语的制约语言是人类思维最大的载体,辩证地探寻人和语言之间关系时,二者之间存在原始同一性。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归根到底是语言的问题,而语言问题的解决要靠语言的实践。在语言哲学视角下,我们研究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新模式的根本意义在于挖掘现实性背后的可能性。研究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者,不能只涵盖学习者的能动性、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还应研究其中的话语意义。摆脱话语规定性与操作性的羁绊,突破这个层面达到英语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自主学习者来说,超越规定性与操作性的束缚,走向拓新、反叛、反思是自主语言学习者的必由之路,也是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语言学习者,尤其是语言自主学习者,应对一切事物的最原始源头进行探究和考量,讲究源于事物得到最原生态的感官刺激,捕捉最为质朴真实的东西。对于语言来说,原生态就是活生生的语言,真实、普通、典型而又大众化话语。我们要突破话语规定性和操作性的约束,追求真实、个性、活生生的东西。这种自然真实的东西,通过反思而建立某种有机的、双向的、辩证的、客观的联系,把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抽象的教学理念、话语的原初活力与真实语境事物结合起来,走向语言的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话语支配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二)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再现话语源话语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最早期是对外界事物的顿悟,源于外界事物,建立在最真实的自然界之上的一种反映。并非止于此,它发展到高于外界事物,从直面聆听与领会,到庞杂的话语体系。把话语源敞开给学生“看”,让他们感悟话语的本原。在展现“真实”方面,电影、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可以再现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活生生的情景与对话,呈现语言的自然状态,直接刺激学生感官,引发学生到达话语的发源地,最真实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教学环境,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扩大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这些都符合语言教学的根本。语言仅仅是交流的媒介,最真实、自然的语言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才能真正为交流服务。同时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要建立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下,能最大程度地规避没有语言环境的不足,见到“原生态”语言,领略英语语言的深层含义。这样的平台对于学生掌握和创造性地再利用英语语言非常有益,尤其是多媒体中网络技术的使用为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展开更大范围的语言沟通以及互动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这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氛围中,学生能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进行联想,进而构设情境,然后正确地使用语言,这是语言学习的升华、飞跃。同时,由于改变传统课堂的话语权,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场景再现,将学生置于话语产生的实景借用叙事这种日常生活的基本方式,实现场景再现,去体验、领会和理解话语的发生;它使人对现实世界的思维再现活动拥有最原初的依托,以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突破概念话语的局限。例如在《EarlyAutumn》一文中,最后一段:The lights on the avenue blurred,twinkled,blurred.And she was afraid to open her mouth asshe entered the bus.Afraid it would be impossibleto utter a word.Suddenly she shrieked very loudly.“Good-bye!”But the bus door had closed.The busstarted.People came between them outside,peoplecrossing the street,people they didn’t know.[3]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支配,学生通常会以传统的方法去研读:查找生词、分析句子、翻译长句等。词汇语法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学生被误导为没有生词和复杂句子结构的文本才简单,背离话语本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扭曲学生研读文章的视线。学生摄取语言的过程只停留在文本,不能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操纵语言的能力,读不出作者沉淀在文字表面下的源于现实生活的触及人性本质的真谛。依话语产生的本源,《Early Autumn》中描写的是学生日常经历的场景。学生自我经历得以场景再现,他们正在想象自己就是站在校门外的Bill或者坐在BUSK600的Mary。老师引导学生到话语产生的本源,开启学生自由想象之门,他们的兴趣中枢被触及,开始摆脱文本的制约,透过文字的connota-tion自觉寻找denotation,很多学生产生同一感悟:“第一次体会到英语语言之美,我触摸到了英语。”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能激起他们的兴趣,通过场景再现,将学生置于话语产生的实景,帮助他们发现原以为根本无法领略的真谛。当自然潜行的生活经历变为学习资源时,语言就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工具成为心灵沟通的桥梁。

四、结 语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外语教学的发展,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PPT模式。在语言哲学视角下,外语课堂教学应当摆脱话语规定性的束缚,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现实生活,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以实景再现的方式,使学生回归到语言产生的源头。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就处在话语产生时的自然状态,学生在获得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主选择和自我实现的学习过程。他们一旦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施事者,必将激发他们无尽的学习潜能,最后使研究生外语教育脱离本科生教育的PPT架构而自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