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成绩剖析及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成绩剖析及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中医教育界不断有人提出“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培养中医人才”的建议。为顺应这一合理的建议,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需求,2005年,我院首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正式招收学生入学。其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作为我院内科教研室负责教授的必修课,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开始授课,上、下两个学期课时分别为126和72学时。迄今为止,该门课程共有三届学生完成了学期期末考试。尽管考试成绩不能完全说明“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培养中医药人才”举措的是与非,由于该门课程目前尚无部级统编教材,笔者试图通过对该门课程连续三届学生考试成绩的回顾与分析,从教学研究与管理的视角,来寻找这一课程教学的某些规律,以期不断调整和充实自编教材的内容,为进一步改良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1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表12005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班期末考试小题分析一览表

我院05、06、07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54、133和163人。为简便起见,笔者只对出每个专业班的上学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期末考试结果质量分析报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从中发现端倪。

简析:该次考试5人缺考。命题无超纲,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答卷情况良好,成绩为正态分布。从试题内容回答情况看,第三大题填空题成绩较差,分析发现该部分为概念、数值等需记忆的部分内容,教科书内容信息量大,学习、复习时间短,所以成绩不甚理想,这部分的内容可在见习期间,通过临床加深理解、记忆。

表22006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班期末考试小题分析一览表

简析:该次考试3人缺考。本届“中西班”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也在逐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改进。本次考试除极少数同学外,大多数的成绩都比较理想,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据了解,少数没考好的同学多为平时缺课者,今后除加强临床实践予以弥补外,也要依靠专业课老师平时与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对听课情况的管理与沟通,“三管齐下”搞好本课程的教学。

表32007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班期末考试小题分析一览表

简析:该次考试7人缺考。考虑到该班学生人数众多,理论基础与专业水准参差不齐,故本次期终考试试卷在命题时就将着眼点放在对该课程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测试上。从考试结果看,大部分同学成绩较好,少数人还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只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加上平时学习不认真、不用功,因此未能通过此次考试。从统计学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原理,因而也是比较合理的、真实的。

2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思考

思考之一:考试成绩能够说明什么?

本文所分析的课程考试成绩具有“两同一不同”,即参加考试的学生专业相同、课程相同,而试卷内容不同。从试卷各小题的难度系数看是逐年加大,第一年的难度系数是0.73663,第二年是0.746615,第三年是0.753333,而学生平均成绩却逐年提高,三年的成绩分别为73.6633、74.66154和75.3333,反映了本课程教师在编写教材、准备教案、实际授课时,能够不断总结经验,着眼于学生实际和临床需求,吸取临床教学精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学水平呈不断提升的趋势,从而增加了该门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助于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开设和可持续发展。

思考之二:课堂教学是否是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成绩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对中西医结合教育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如何开展,一直是高层管理者、教育理论界乃至社会各界探讨不止、争论不休的重要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传统的中、西医人才培养形式的不同所致。西医通行的是学校教育,而中医则更崇尚的是“师带徒”形式。尽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也如西医人才的培养教育一样,成了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医人才培养形式这一“革命性的变化”的是非对错,当然只有留待实践历史去作进一步的检验[1]。既然将开设的专业命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所学的课程又叫《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那么课堂教学和闭卷考试就应该是该专业和该课程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也是检验“教”与“学”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既不能忽视必要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毕业后的“师带徒”方式上,否则恐怕会培养出不少“庸医”。

事实也是如此,从本文所述的三次考试试卷整体成绩来看,没有一个同学获得满分,也没有一个同学获得零分,绝大多数同学得分在60至90分之间,正所谓“两头无、中间大”。而从各个小题得分情况看,得零分的共有38人次,获得小题满分的也只有216人次!应该说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教学方所愿意看到的,——道理很简单:俗话说“人命关天”,作为“救死扶伤”和“去疾除病”的医生,虽不能要求个个都能“妙手回春”,时时都能“药到病除”,但作为临床必修课程,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任何一个知识点的“零掌握”,无疑是对“生命之托”的儿戏和对“白衣天使”称号的亵渎。从患者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来看,对其知识点的掌握不能达到100%的准确,其实也包含着“误诊”甚至“错诊”的极大隐患。因此,作为中西医结合人才教育的尝试,应该而且必须将课堂教学作为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形式,以此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

思考之三:如何进一步做好中西医临床必修课的课堂教学?

从我校连续三届所招收的“中西医临床”专业三个班的学生数一共达到了450人这一现状看,确实有“班满(班级人数太多)为患”的感觉。由于人多,不便于教学老师的管理,使得期末考试这一如此重要的学生成绩检验手段打了“折扣”(由本文对三个班考试成绩的统计结果分析,实际参加考试的学生只占应考数的96.88%)。这除了从体制上将教学班适当分小和尽可能向现代教学手段要效果、要师资外,今后需要改进的是,要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基础临床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考试的形式与方法更加多元化些,从而更准确地检验学生对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