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荒草中捡拾 内心的珍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赛依吉尔格力骑着马在肃北广袤的草原上游走,白天,黑夜。
在肃北县文化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他目前主要的工作。实际上,对他个人来说,类似的工作起步要更早。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段的南北两侧,是肃北雪山蒙古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现年37岁的赛依吉尔格力从西北民族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就又回到养育他的肃北大地。
古老的草原苍苍茫茫,无限延伸,似乎没有目的地,又似乎每一个方向都有隐隐的光在闪烁。
寻找常常源于某种偶然,当见到外婆郑重传给母亲的一整套蒙古族服装上的饰品,赛依吉尔格力的眼睛被这些饰品折射出来的庄严和华美照亮了。银饰的光芒已经柔和,内敛了时间的神秘,珊瑚、玛瑙的串珠色彩更加鲜艳。他知道,历经一些动荡的岁月,这样的东西已经渐渐稀少,在广袤的草原上,还有一些同样珍贵的东西正在被时间的枯荣湮没。
1998年,赛依吉尔格力开始策马奔走在肃北的草原上,在随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带着茶叶、毛毯等物品出现在不同的毡房、牧场,用一种需要交换另一种需要。
“我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不能想象我们的后代将来连马鞍子都不认识。”传说中的蒙古族足迹可以上溯至两三千年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逾越千年,倾听着血脉中的马蹄声,赛依吉尔格力不断俯身在无边的荒草丛中捡拾内心的珍宝。
辽阔的地域、峻美的山川,肃北草原上蒙古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蒙古民族宝贵的殿堂,牧人雪白的毡房。它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它像十五的月亮圆浑无瑕”,“食品中上好的是好里木格,服饰中御寒的是和莫里格”。马头琴拉响,优美高亢的长调构成草原生活的背景音乐,那达慕大会上,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传统回归,围着熊熊篝火大家跳起欢乐的安代舞……赛依吉尔格力珍惜地看着,服饰、医药、音乐、宗教、生产活动等,将藏品的种类越分越细。
他的爱好在草原上传播开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带着想象中赛依吉尔格力会感兴趣的器物来找他。元代的罐子、清代的蒙古袍、民国时期的佛经箱……被这些收集来的物品包围着,赛依吉尔格力似乎听到了祖先遥远的脚步,甚至有来自成吉思汗时代的呼唤。
站在天地之间,赛依吉尔格力生出了诗人的气质,他遥望肃北的天空:“把这天的干净和湛蓝当作清茶,当作美酒,一点点沉积在心底,期待着有一天老去的时候,那会是最美妙的回忆……几乎每天抬起头都会看到近乎完美的构图,绝无差池、层次分明的用色……那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大自然的艺术功力。”
在人与自然、历史和现实中架构一个梦想。2003年,赛依吉尔格力的几座牧歌式的蒙古包出现在水草丰茂、白鹭栖息的芦草湾。可鲁沟大营取自他所属蒙古部落的名称。在这个民族风情园里,赛依吉尔格力收藏的属于肃北雪山蒙古族的历史随其心意呈现,一起向外界推出的还有民族特色饮食、民族歌舞等。
曾经的可鲁沟大营,现在也只能在照片上看见。那里热闹了两年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照片上灿烂笑着的赛依吉尔格力身后的蒙古包、小桥从此成为大家记忆里的风景。
带着几百件心爱的藏品,赛依吉尔格力在县上办了个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长期供人免费参观。收藏中的精彩常常吸引外界收购的目光。“这些东西不是我的,是肃北这片土地上的,是属于肃北人民的。”赛依吉尔格力头摇得很认真,他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解释说:“卖一个都没有意思, 每一个都很珍贵,都是一样的珍贵,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卖的动机都不能有,卖掉了,以前做的那些工作就都没有了。”
“辽阔的草原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赛依吉尔格力借鉴着藏品中的文化积淀,手工制作了各种民俗工艺品,白色毛毡上的烫画、串珠挂件、火镰摆件、弓箭等,这些纯手工艺品精美得让人意外,部分被宾馆饭店拿去营造蒙古族文化氛围,还有一些被搬入楼房的肃北蒙古族人用来装饰新居。
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灵感,赛依吉尔格力也遇到了。有一次和亲戚一起用餐,他的视线落在盘子里一块小小的牛颈骨上,他拿起来看了又看,用刀子简单地一番雕琢,手心令人惊异地出现了一枚骨头戒指。这是用兽骨手工制作“夏特尔”的前传。
“夏特尔”是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有些相似,棋盘上有王爷、王后,也有马、车、炮等。赛依吉尔格力大学时代玩过,一般都是硬木质地。
用山羊或者绵羊脖子、关节等部位的骨头做的夏特尔,现在全世界仅有的两副都出自赛依吉尔格力之手。
草原的孩子赛依吉尔格力,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放羊,少年时代抓绒、剪毛、宰羊,都是生活中的常事,他闭着眼睛也能解开整只羊身上的每一块骨头。再闭着眼睛,一块块熟悉的骨头开始幻化为棋盘上的车、马、炮,还有王爷、王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