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荒芜中越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300秒的镜头,他们在荒芜的丹霞地貌腹地整整拍摄了六天,在毫无遮蔽的干裂大地与山脊上越野骑行,不断冲刷的汗水将空气中翻滚的烟尘凝结在每一寸的皮肤上,还要集中每一秒的注意力,不要让自己跌落进深沟险壑中去。
这里是张掖,两千一百多年前,张骞初次出使西域经河西走廊时,曾在这一带被匈奴逮捕,后得间走脱,顽强西行,历经艰辛十余载方复命而归。汉武帝驱匈奴于河西之外后,相继设置了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张掖一郡尤为重要,意在"张中国之臂掖(腋)"。从此一条迭经数十代,历时千余载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友谊之路才得以开通。
在张掖四十多公里外的沙坡小镇,李显一、高鹏杰、陈勇三位车手与骑迹拍摄团队要在这片丹霞地貌腹地为9月即将举办的山地车运动嘉年华拍摄宣传片。而在这里越野骑行有多难?作为队伍里唯一拥有纯自然环境下速降经验的车手,李显一有话要说。
outdoor:在这里骑车的可接近性怎么样?
李显一:不太容易,我需要先从北京飞到西宁,再转一次动车穿过祁连山到张掖,再转汽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驻地沙坡小镇,周围就已经是沟壑纵横的一片荒芜了,我们的骑行和拍摄就在这方圆10公里内进行。
outdoor:怎么选在了这个地方?
李显一:负责拍摄工作的岳源提前一个月就进行了地点观测,从相似景观的角度说,那里的地貌看上去就像著名的红牛坠山赛举办地――美国犹他州的锡安国家公园,无论从湿度还是蛮荒性的感觉都很像,放眼望去都是风蚀化严重的土层和岩石,估计方圆50公里内都找不到一棵树。
outdoor:和2013年你在丹霞地质公园的越野相比,这里有什么不同?
李显一:我觉得环境要艰苦得多。山更高,有些目力难以发现的土包的落差更大而且极度危险,很多地方我们是无法做跳跃和腾跃动作的。很多时候,我们把车推到山坡高处,想做横切再转向下方的山脊,沿着山脊冲到底部平坦的地方,但事实上横切的位置根本没路,土质干燥又极为松散,它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我推向峡谷深处,更不要说再转弯将车头对准下方的山脊再冲坡下去了。所以我们只得再把车推到对准山脊的位置,在不转弯的前提下,骑下去。
outdoor:虽然你的骑行技术一流,但在这种情况下未知因素带来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
李显一:没错,所以我们才会先去踩点,把所有线路上的土质都确认一遍,绝对不会直接就往下骑。
outdoor:你们不可能把要骑下来的线路都走上一遍吧?
李显一:必须要全部走一遍,每一寸土地都不能落下。技术只是在这种极度困难的地形中给予自己的安全保障,但绝没办法挽回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堪堪控车的状态下,一旦前轮卡进土壳中,前空翻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摔进深沟险壑里。所以技术永远不能代替安全评估的前提。
outdoor:即使是选取拍摄点拍摄,但听说你们还是迷路了?
李显一:由于这里地貌一片荒芜,压根儿没有参照物,第一天在山上勘察线路和地形的时候我们就出了状况,前边有向导、山下有装载物资的皮卡,思想有些大意,转了几个山弯之后我们就迷失了,更悲剧的是连水都没带。没有植被就意味着大温差,白天27℃,晚上只有2℃,也没有任何可供烧火取暖的植物,当时我就在想,如果真要暴露在外熬过一个晚上该怎么办,是该在地上挖个坑把自己埋上取暖?眼前还飘过各种荒野求生里的片段。脑子真是要断片儿了。
outdoor:除了这次意外,在后来的骑行中有遇到什么状况吗?
李显一:没出现什么危险的意外,因为我们的态度非常认真、谨慎,我挑战了几个几乎45度的陡坡,但这种环境下的陡坡和在速降公园里的类型截然不同,在成熟的或人工修筑的速降路线上,通常陡坡只有很短的一段,接着就是弯墙的转向了。但这里的陡坡长得难以想象,在几乎45度的坡上是无法转向的,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那种视觉的恐惧感是,好像一开始向下骑就会摔到山底似的。后刹完全抱死,还要控制好前刹的力度和重心,一路这样搓下去,只有那么短短四五十秒的时间,大脑空白地都像经历了几个世纪似的。
outdoor:几十秒骑下来,但你推上去用了多久?
李显一:四十多分钟吧,这里怎么说也是处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地带,不过空气湿度太低了,还有无遮蔽的燥热,推几步车就想喝水。
outdoor:配合拍摄意味着可能会多次重复,你有厌倦情绪吗?
李显一:当然。来回地拍,来回地骑,其实我第二天就烦了,但毕竟这也是人生中一次特殊经历,特别是回头去看的时候。比如这片土你可能是第一个压上轮胎印儿的人,这个坡你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个骑下去的人,这种感受很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有第二回了,从这个角度说,这种辛苦还是值得的。
outdoor:车手之间的配合是不是也特别重要?
李显一:是的,但我们三个实际上是不同类型的车手,我虽然也比速降赛,但过去我曾在丹霞地质公园和贡嘎山区积累了自然环境下骑行的经验,有些需要努力一点做挑战的线路敢于放手一搏。高鹏杰和陈勇都是第一次在这种状态下骑车。高鹏杰是属于比赛型的速降车手,在固定路线上的成绩非常好,训练得多也刻苦,但在这里,骑一遍或两遍就要拿出被拍摄的具有冲击性的感觉,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适应,这就对他的发挥和骑行节奏产生了影响。
陈勇是土坡腾跃类的车手,他很少骑速降的线路,但他表现得就相对兴奋,镜头下的任务完成得也不错。但是我们下降的速度还是不一样的,这在长距离状态下差异就比较明显了,所以,在这里要完全遵循大自然给我们的所有条件,根据地理环境来调整自己的骑行路线和动作,在合适路径、匹配的节奏下完成一组镜头拍摄是非常不容易的。
outdoor:总的说来,你对这次活动作何评价?
李显一:有苦有乐,去了一个不知道干燥程度在全中国能排第几的地方,反正时时刻刻都想抓着瓶水,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去的,虽然对于骑行来说,环境恶劣又危险,但还是有独到的乐趣在其中,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些,一些客观困难将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