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电影七宗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排列七宗罪――、贪婪、懒惰、饕餮、傲慢、嫉妒和暴怒,当代中国电影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这永世难劫的罪恶。电影的危机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危机,标志着几代人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那让我们看一看什么样的七宗罪让中国电影一片狼籍。
[关键词]中国电影;七宗罪;当代
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排列七宗罪――、贪婪、懒惰、饕餮、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宗大罪。当代中国电影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这永世难劫的罪恶。太多的伪导演和伪演员合力以集体的无德性、无操守、无精神,完成着对电影责任、电影精神、电影品格、电影伦理的瓦解、异化和颠覆。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电影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电影的危机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危机,标志着几代电影人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让我们看一看什么样的七宗罪让中国电影一片狼籍:
罪行一:――不合法礼的。古代社会的歌舞艺妓尚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风范和传统,今之美女演员却毫不遮拦地上阵。袒胸露乳,你想看什么,我就演什么、你想要什么,我就露什么。美女演员们的通用伎俩:顾影自怜、卖弄、、身体展览、大胆暴露隐私。她们将身体摆开,置于摄影机前,将做成影像出售,靠玩弄身体来吸引眼球,恣意妄为地卖弄。翻看市面上的所谓商业大片,在已不成其为的时代,什么都可以突破。电影的,经过一代代电影人的不断突破,到今天当观众再看到银幕上的激情床上戏时,既不会脸红耳热,也不会揪心闭眼。比如,周迅的《恋爱中的宝贝》和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而媒体在炒作新片时,一般最热衷的也恰好是,比如《十面埋伏》里章子怡的激情戏、比如《 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巩俐的,几乎都是以为标签。有独立个性的批评者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为“狐”作伥。你演你的身体剧本,我写我的酷评文章,都是生意嘛,互相照顾着。可见作为人类文明的“过渡时代”,其主要价值危机就在于爱的全面异化和意志的普遍沦丧。如此导演、演员和如此批评家合谋之乃当代中国电影第一宗罪也。
罪行二: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称为贪婪。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全球文化都在向新的思想高峰迈进。反映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纬度的中国电影,在金钱、物欲的全方位诱惑化解下,已然全面崩溃,正在走向百年来的最低谷。一向以高雅美感著称的中国电影,正在走向堕落电影、电影、野兽电影、金钱电影、媚俗电影。所有堕落的兽性的信息,都能从我们紧张的胶片中,从高科技的文化传媒中泛滥而出。我们百年来创造出一部像《辛德勒的名单》或者《沉默的羔羊》那样震撼人心的、富有高贵的精神品格的经典电影吗?创造出一部像《泰坦尼克号》那样富有真正美感的作品吗?电影品格的失落恐怕首先就是电影人品格的堕落,而当今电影人品格的裂变恰恰源于对物欲的贪婪。观电影界近几年受物欲的影响,不知道有多少浮躁空洞的作品面世。一些电影人为此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不再注重电影的本源,抛弃了生活中的道德精华,拣拾起那些浮在表面上的、已经变了质的黄的或灰的片段去跟风,让我们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悲哀。
罪行三: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弥补因为你的懒惰而造成的缺失。地道的电影人其实都是极懒惰的人,特别是优秀的电影人,都有着懒惰的癖好。中国电影人目前的中坚力量是第五代导演,他们是在经历“文化空白”一个断层中生长出来的贫血之花。历史承袭、文化层面上的“断奶”使他们的创伤大多具有心无余而力不足的感伤。他们一直把小说作为自己电影作品的素材来源。张艺谋的《红高粱》改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菊豆》改自刘恒的《伏羲伏羲》,《大红灯笼高高挂》改自苏童的《妻妾成群》,《活着》改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秋菊打官司》改自陈源斌的小说,现在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也沿用了《雷雨》的框架。他们缺乏原创性之作,甚至直接搬用外国作品的架构,还美名曰:“模仿”、“拿来主义”。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位教授称“非常不满张艺谋抄袭《雷雨》”,认为“二十四史随处一抓就是一个好故事,何必那么懒”。想想当代中国电影由各种因不健全而导致形形的病态,最大的特点可能是懒惰的“不够”或太过勤奋的“拿来”了。
罪行四: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由于饕餮是传说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的行为称之为饕餮。90年代是一个个性解放的时代,由于异域新鲜的理论方法蜂拥而来,电影人演绎了一场最动人心魄的纵情饕餮,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让电影人如痴如狂沉醉如泥,随之越来越多也越年轻的人接踵而至,参加到这场历史的饕餮之中。在这里“饕餮的方式多姿多彩,饕餮就是生活,饕餮也是死,饕餮的方式甚至成了一种思想,让你感到只有在饕餮中才能称得上是生活着并能继续生活下去。”(斯坦因)中国电影在这场饕餮浪中,技术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很多大片的展开场景都类似于戏剧的舞台模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情节,模糊了时间和空间,使整个作品变得神秘、缥缈难以触摸,流露出一股“饕餮”之气。《十面埋伏》、《无极》、《七剑下天山》等无不如此。这些大片运用娴熟的电影语言,从空间、色彩、声音三个元素入手,把技术(即表意)推向极至,构筑其独特的光影世界,而在这个色彩绚丽、眼花缭乱的光影世界中却丧失了让光影世界打动人的灵魂――对现实的干预和关注。看过张艺谋电影的人无疑都会被他所创造的绚丽光影世界所倾倒,他影片的色彩造型是他的强项,这一点在当今中国电影界还无人能出其右。
罪行五:暴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与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但丁描述为love of justice perverted to revenge and spite)。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评奖活动中理论批评的声音日渐式微,对批评的批评却不绝于耳,使其处境更加尴尬。当然我们不是说每一次的电影评奖活动中没有批评的参与,也不能说每一项电影评奖活动中主办方没有电影理论批评的配合。我所指出的批评的失语和理论的缺席,是指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电影理论批评却越来越像一场热闹的电影节背后的哑剧―――批评论坛上,理论批评文章铺天盖地却无关痛痒;批评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却又常常“不在场”;批评队伍日趋“壮大”而力量却日渐萎缩;批评思想越来越 “西式”、“前卫”但却越来越浮躁、迟滞;批评语言越来越华丽而“专业”,但却越来越像“皇帝的新装”;批评气势越来越大声但却越来越嘶哑……电影艺术开始冷淡甚至拒绝批评,批评在逐渐变成一种失去阅读的写作,从业人员开始漠视以致无视批评的存在。郝永勃大骂批评家“根本不把自己当人。写的东西,或虚情假意,或玩弄词藻,或指鹿为马,棒杀或捧杀。他们把做人和作文绝然分开了,没有爱、怜悯心、平民意识。或见风使舵,或落井下石,或空话连篇。现在的文学评论界,商人气太重,八股风太猛,势利眼太多”。
罪行六:妒忌――妒忌是最热烈、最深入、最明显的钦佩――也可以说是武装的钦佩。电影人轰轰烈烈的争论、漫骂,其目的出不了嫉妒二字的圈子。追本溯源,不外乎“文人相轻”而已。文人之间的互相嫉妒,古已有之,绝非现代人之发明,其乃文人之一大恶习。在中国电影人这个貌似神圣的神殿后面,往往隐含着“地盘之争”、“利益之争”,如同许多学术研究在“守卫精神家园”的幌子下,涌动着争名夺利的机心和权术。更确切地说,意识形态、市场、利益三极之间的争夺,构筑了当代中国电影的名利场。
罪行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但丁对骄傲的解释是“对自己的喜爱变质成对相邻者的憎恨和轻蔑”。 电影人引领时尚,天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这种人皆喜之的感觉,在当下蜕化成根深蒂固的傲慢。当代大多数电影人不敢或没有必要也没有想到去触犯这种傲慢,因此维护和巩固了这种心理状态。在国泰民安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俨然一副时代启蒙者和先知先觉的角色。德国美学家玛克斯・德索指出:“诚实与勇气似乎便是艺术批评之基本先决条件。”今天的电影人除了傲慢还有诚实与勇气吗?
[参考文献]
[1] 郝永勃.《评论家意味着什么》[J].《当代小说》,2000年11期.
[2]〔德〕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M].兰金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4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