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小说冲突性话语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联理论视角下小说冲突性话语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近年来颇受瞩目的话语分析理论,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研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会话分析过程。然而,对冲突性话语的分析并不多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结合小说中几个典型的话语冲突片段,尝试从认知角度分析话语冲突背后的原因――缺少关联性,以引发对冲突性话语和关联理论关系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冲突性话语;关联理论;认知;互明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4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40

1 . 引言

由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在同一事物上表现的利害关系不同,或因个人性格、生活习惯等具体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会频繁出现话语不合作现象,继而产生冲突性话语。Ga rre y(1981)把冲突性话语称为“adversative episode”,Schiffrin(1985)将其称为“oppositional argument”,Grimshaw(1990)则称其为“conflict talk”。虽然命名的术语不同,但都指交际的双方发生了冲突,产生了争执、争吵、反对、争论、反驳等。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已对冲突性话语做了调查研究:如Corsaro & Rizzo(1990)对美国、意大利幼儿园孩子的冲突性话语进行了对比研究;Eder(1990)论述了美国女中学生的真假冲突性话语;Grimshaw(1990)曾就冲突性话语作过综述研究。国内也有此类研究:刘承宇(2003)探讨了话语角色冲突与转换的关系;赵英玲(2004)采用结构分析法,对汉语冲突性话语进行了较详细的模式分析;陈汝东(2003)借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冲突理论,阐述了话语角色间冲突的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以自然语言为语料,且并未从话语关联的角度分析冲突性话语。作为语言学界备受瞩目的理论,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号称可以取代合作原则,在听力教学、阅读教学、语篇分析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即尝试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关联的角度对小说中典型的冲突性话语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论证话语冲突与关联性的关系。

2 . 话语冲突与语用关联

将关联理论应用于话语分析,就会产生会话关联(conversational relevance)。它是关联及其所反映的逻辑关系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表现。会话关联的特点是,会话中的任何一个t+1话语都与它的前一话语(t话语)和语境有某种关联,是对会话过程中前一话语和语境的必然反应。由于会话过程及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因而话语的会话关联也是多方位、多侧面的。它既包括语义关联,又包括语用关联。由于后者较为复杂,本文将对其子类进行着重分析。

2 . 1 言语行为关联

语用关联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t话语和t+1话语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和所表达的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都相关联。比如:

A: What time is it?(t话语)

B: It’s eight thirty.(t+1话语)

这个对话中t+1话语首先在言语行为上与t话语相关联,即分别为疑问行为(interrogative act)和断言行为(assertive act),同时,它们的言外之力也相关联,即“询问时间”和“回答时间”。也就是说,t+1话语在明白了t话语含义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了它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这样就达到了“最佳关联”。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我们不可能总是希望说话人会生成最佳关联性的话语,话语冲突即由此产生。下面分析一例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言语行为或言外之力缺少关联而造成的话语冲突。

在英国作家Alan Sillitoe的小说《孤独的长跑者》(The Lonelines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er)中,有下面一则对话,是关于警察就帕普威克街(Papplewick Street)的入室抢劫案审问Smith(对话中的I)。此时说话人(警察)和听话人(Smith)都知道Smith就是罪犯,但他俩也都知道这一点无法证实。

(1)“Well, you know where Papplewick Street is, don’t you?” The copper asked me taking no notice of mam.

(2)“Ain’t it off Alfreton Road?” I asked him back, helpful and bright.

(3)“You know there’s a baker’s half-way down on the left-hand side, don’t you?”

(4)“Ain’t it next door to a pub, then?” I wanted to know. He answered me sharp:

(5)“No, it bloody well ain’t.” Coppers always lose their tempers as quick as this….

首先看(1)与(2)之间的关联程度,警察询问“我”一件他认为“我”一定知道的问题,还用了“don’t you?”这样的问句,很明显他的明示行为的意图就在于期待“我”的肯定,但“我”却反问警察。这里警察的言语行为是“疑问”,所以“我”相应的言语行为应该是“断言回答”,但“我”却反问之。警察的言外之力是让“我”肯定答复“我知道”,但“我”的言外之力却是“告诉你我不知道”。(3)和(4)也属同理。这里很明显听话人“我”在认知能力上已经明白了对方话语的含义并推理出了对方话语的意图,但在主观上就是不愿意提供最佳的关联,所以最后警察说出(5),表达了不满,使会话达到了冲突。

2 . 2 会话目的关联

会话目的关联(会话需求关联)是语用关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会话中的关联,还表现为该话语对前一话语所提出的会话需求(conversational demand)的反应”。t+1话语应该满足t话语的会话目的或需求,才可以达到语用关联,比如:

A: Where have you been?(t话语)

B: Out.(t+1话语)

这里t+1话语显然明白t话语的交际意图,但却没有满足它,故而没有语用关联。

2 . 3 会话主题关联

会话主题关联(topical relevance)则是话语关联中最基本的要素。t+1话语应与t话语在主题上一致,这也就是前面在“互明”概念中提到的,听话者应该承认那个他用最小努力就能得到的理解,进而进行推理,顺着说话者的话题继续,如果偏离或改变话题,则减损了话语中的语用关联性,造成冲突。

下面来看一个病人与护士的对话,选自美国作家Ken Kesey的《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Wait just a shake, honey; what are these two little red capsules in here with my vitamin?”

(2)“It’s just medication, Mr. Taber, good for you. Down it goes, now.”

(3)“But I mean what kind of medication. Christ I can see that they’re pills―”

(4)“Just swallow it all, shall we, Mr. Taber―just for me?”

(5)“Miss, I don’t like to create trouble. But I don’t like to swallow without knowing what it is, neither. How do I know this isn’t one of those funny pills that makes me something I’m not?”

(6)“Don’t get upset, Mr. Taber―”

(7)“Upset? All I want to know, for the lova Jesus―”

在这段对话中,造成冲突激化的原因主要是上面提到的三种语用关联护士都没有达到。首先,当病人用(1)询问这是什么药时,他的言语行为和言外之力都是“疑问”,而护士完全明白病人的这一行为,经过推理也知道他的交际意图,但却用“It’s just medication.”这一他们双方都明白是病人的已知信息的答案来回答,并擅自采用了病人没有提到的言语行为“命令”,来要求他把药吃下去。很显然这种回答既没有满足病人的会话目的而且又为他施加了他的明示行为中没有说明的要求,所以病人用(3)进一步询问,并表明自己知道它们是药丸。但护士在(4)中完全忽视了他的意图,只用一个命令要求他吃药。我们知道,关联的交际原则一般不允许单个的明示刺激导致多种理解,所以听话者有能力用最小的努力理解说话者最直接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认知层面上,护士完全理解病人的会话含义,也完全有能力做出与之相关联的回答,但出于职业要求的考虑却拒绝达到会话关联,而选择完全转换话题,打破了会话的主题关联,造成与病人话语最大程度的不关联(complete irrelevance),这在(5)和(6)中体现得更明显。护士完全不顾病人的提问与陈述,却告诉他“Don’t upset”,这种绝对不关联性造成了最终的冲突。

3 . 结语

由此可见,话语冲突的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用关联理论进行分析。如果将关联理论与话语分析相结合,就会产生会话关联,其中最主要的是语用关联。当话语双方违反了任何一个语用关联时,就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冲突。所以,不同类型的话语冲突都可以用关联理论中不同的分支来解释。当然,这个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分析。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用这一理论分析话语冲突还具有较强的预测性色彩,这无疑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探讨和验证。

参考文献

Corsaro, W. & T. Rizzo. Dispute in the peer culture of American and Italian nursery-school children[A]. Grimshaw, A. D. Conflict Talk: Sociolinguist Investigation Convers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Eder, D. Serious and playful disputes: variation in conflict talk among female adolescents[A]. Grimshaw, A. D. Conflict Talk: Sociolinguist Investigation Convers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Garrey, C. Children’s use of verbal strategies in resolving conflicts[J]. Discourse Processes, 1981(4): 149-170.

Grimshaw, A. D. Conflict Talk: Sociolinguist Investigation Convers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Schiffrin, D. Everyday argument: the organization of diversity in talk[A]. Van Dijk. Discourse and Dialogue[C].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5.

陈汝东.话语角色冲突的类型、原因及其消除[J].汉语学习,2003(3):14-19.

刘承宇.话语角色冲突与转换[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89-91.

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