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祥林:一个数学模型摧毁华尔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祥林:一个数学模型摧毁华尔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诺贝尔经济学奖

热门人选

自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媒体、学术界及政治人物都在寻找导致华尔街灾难的“真凶”。今年2月25日《Wired》月刊发表著名记者沙尔蒙题为《灾难的处方――摧毁华尔街的公式》的文章,认为金融家在不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假设的情况下,滥用中国金融数学家李祥林开创的一个用来评估“违约相关性”的数学模型,使之成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骨牌效应的祸首。

沙尔蒙的文章指出,因为引领一个新行业而令金融市场狂旺的李祥林,曾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人选。

事实上,2005年秋李祥林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警告,很少人真正理解李氏公式的核心,“最危险的部分是,人们相信模型推算出的所有数据。”但华尔街的债券投资者、金融家、评级机构以及监管者无视李博士的忠告,继续大量运用李氏数学模型,却忽略了他对该模型的应用必须有所限制的警示,终致付出可怕的代价。如今,在金融领域和数学领域,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李祥林不应该遭受指责。毕竟,他只是发明了主要用来评估投资风险的数学模型,应该谴责的是那些滥用模型的金融家,是他们的贪欲导致整个金融界盲目地逐利,导致自己对这个模型的局限性视而不见。

这个充满争议的数学模型的创始人李祥林,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江苏连云港,拥有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魁北克拉瓦尔大学MBA、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历任欧美金融机构要职。

贡献不亚于诺奖得主马可维茨

李祥林英文名为David. X. Li,获得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赴北美留学,获得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MBA学位,之后继续深造,先后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精算学硕士学位和统计学博士学位。

1997年李祥林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开始了金融职业生涯,后就职于摩根大通和美国巴克莱资本。李祥林的学术背景在华尔街的精英中非常典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数理背景的高级人才进入华尔街,从事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定价和套利计算。2000年3月,在摩根大通任职的李祥林在美国《固定收入》杂志发表《联结函数的违约相关分析》。“联结”和“相关”均为统计学名词,用大众化语言,可作这样的解释――夫妻日夕相处,生活习惯渐渐相近,其中一人过世,另一半在短期内的平均死亡率较夫妻均健在者高;这种关系换作统计术语来表述,便是“联结”和“相关”的关系。

李祥林把这种关系引入金融分析,指出一间发行债券的公司倒闭,对另外一间甚至多间相关企业必然带来冲击。他的计算模型提出一项创新的观点叫“time-until-default”(直至违约),描述在一定经济环境下,公司倒闭的相关联结性。李祥林的研究,刺激了信贷衍生债券市场的高速发展,其势头之猛有人称之为“爆炸性”,带动了一种新兴衍生金融工具“信贷违约掉期”(简称CDS,Credit Default Swaps)的热销。从这个角度来说,李祥林对金融业的贡献不亚于投资理论专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马可维茨。

为何李氏模型威力如此巨大?

与投资理论权威马可维茨一样,李祥林当然知道投资者对于回报和风险理应同样关注,这是何以投资者通常“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里”的原因,风险和报酬率之间的关系便是这样发展出来的。但是金融家往往只看到回报,却漠视风险。

简单地说,李祥林博士发明的金融计算模型被美国金融界当作《圣经》一样膜拜,有人甚至说他几乎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话。令人惊诧的问题是:一个数学公式怎会给金融界带来如此毁灭性的打击?其实,李氏数学模型主要用来度量金融风险。但财迷心窍、贪婪无厌和不负责任的华尔街炒家,在雇用专家“读通”李氏公式后,滥发名为“担保债务凭证”――简称CDO,将500至1000个住宅担保贷款捆绑在一起后造出新债券,也就是说,通过计算具有不确定性的诸多住宅担保贷款的偿还可能性而得出价格,使得金融界可以将金融市场扩展到不可思议的地域,最终导致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而为何引发海啸的答案就隐藏在让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资金和对冲基金,向企业、各个国家和购房者发放数万亿美元贷款的庞大债券市场中,比如:

一个企业若要发行债券借款,投资者会严密审查公司账目,以确认公司能有足够资金偿还贷款。若放款人认为贷款的风险很高,他们索要的利息率也会更高。其实,债券投资者都是在赌“大概率事件”,如果债券违约的概率是1%,而他们可以获得额外2%的利息,他们就会蜂拥而上购买该债券。这就好比一个赌场,人们不介意偶尔输掉一些钱,只要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在赢钱。

华尔街喜欢“风险”,这是因为风险大,赚取高收益的几率也高;相反,他们最不喜欢“不确定性”。可是从住宅担保贷款情况来看,特定的房价何时下降、借款的人何时失业导致无法偿还债务等难以预测,因此不确定性也大。在李氏公式发明前,华尔街几乎没有对住宅担保贷款进行投资,金融工程师热烈欢迎“高斯联结相依函数”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难以进行交易的CDO有了自己的价格后,打开了庞大的市场。而且随着因低利率而失去方向的新资金涌入华尔街,CDO人气骤升,市场规模在2000年只有2750亿美元左右,而达到顶峰的2006年市场规模达4.7万亿美元。

回国后任中金公司要职

李祥林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了如指掌,可谓是超级风险专家。

李氏模型面世后,从债券投资者到华尔街的银行,从评级机构到监管机构,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使用。很快,利用李氏公式来衡量风险的方法在金融领域深入人心,并且帮人们赚到了大量金钱,他们都用“极好、简洁、好处理”这类词汇来形容这一公式。李氏公式几乎是普遍适用,无论是银行“打包”新发债券,还是交易员、对冲基金对这些债券进行复杂的交易时,大家都会用到。但同时,包括李祥林博士的警告在内,任何滥用李氏公式后果不堪设想的专家学者的警告都被他们所忽视。然而,突然间他们发现,金融市场开始出乎意料地变化。华尔街的血雨腥风已经迅速演变成全球股市的哀号,小小的裂缝在短期内演变成了巨大的峡谷,瞬间吞噬了成千上万亿的资金,将全球银行体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并引发了这场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的经济危机。

随着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住房价格的剧烈下跌,滥用李氏模型计算出来的CDO价格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数字,竟暴跌了60%以上,这当然是华尔街的金融人士因为眼前的贪欲而无视陷阱的后果。可以肯定,李祥林博士在几年内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眷顾。而这场金融大海啸,也使得金融经济学此前受到人们顶礼膜拜、坚信不疑的地位不复存在。《Wired》月刊发表的《灾难的处方――摧毁华尔街的公式》之后,欧美传媒纷纷转载,网上也有令人愈读愈糊涂的中译版。有一点也可以肯定,有美国人说李氏数学模型是令华尔街陷入绝境的祸首,此种说法非常偏颇,这就好像指责诺贝尔发明炸药一样,因为武器可以杀人,但杀人的非武器发明者。

2008年李祥林博士回国,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首席风险官,现任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首席风险官,负责主管风险管理组和数量分析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