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以阜阳市颍州区为例,分析目前淮北平原小麦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生产;机械化;问题;原因;建议;安徽阜阳;颍州区

中图分类号 S23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048-02

作为淮北平原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颍州区小麦的生产稳定发展在地方经济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早在1959年,主席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也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截至2015年12月,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0.879 6万kW,拥有拖拉机5 11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 874台,小型拖拉机2 23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 201台[2]。近年来,随着“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开展,颍州区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总播种面积为23 666.67 hm2左右(全区耕地面积30 666.67 hm2)。小麦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现结合实际情况对颍州区小麦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小麦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整地环节

一是旋耕导致土地板结。机械旋耕技术是20 世纪 70 年代推广的,由于其成本较低,表土层细碎平整,为机械化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淮北平原很短时间内得到推广普及。然而,由于连年机械旋耕,农田形成了坚实的“犁底层”。2016年10月,笔者对颍州区土壤耕层进行调查发现,平均耕层厚度两合土为16.4 cm,犁底层平均厚度超过10 cm。由于土壤耕层变浅,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受到了限制,小麦容易受旱。二是长期秸秆全部还田破坏土壤的结构。颍州区的粮食种植模式主要是“小麦一玉米”。近年来,为响应全国秸秆禁烧的号召,颍州区在玉米收获后,秸秆也是粉碎经旋耕机直接还田。但是,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造成旋耕困难,深度不一,还得进行再次耕翻、耙耱才能播种小麦。

1.2 播种环节

一是播期提前。近年来,颍州区小麦播种期普遍提前。小麦年前生长发育较快,出现旺苗,很容易遭受越冬期的冻害和春季霜冻,并且病害严重,如颍州区2004年和2015年都有部分地块小麦受冻害。二是播种量较大。目前,颍州区小麦在生产中主要推广的品种是冬性、半冬性品种,播量应控制在150 kg/hm2左右为宜,农户在实际播种中普遍加大播量,不仅使生产成本增加,而且造成基本苗过多,群体过大,对培育年前壮苗不利。三是播种较深。小麦一般播种深度为3~5 cm,而在实际生产别是在旋耕作业地块,不少田块播种深度超过6 cm,造成苗弱。

1.3 管理环节

一是小麦播种后镇压较少。耙耱镇压是小麦生产中一项增产显著、提温保墒、简便易行的措施。由于农民嫌麻烦或者是没有专门的镇压机械,目前颍州区在种植小麦后很少有进行镇压的。二是大型喷药机械和中耕除草机械较少。近年来,由于气温偏高,小麦病虫害呈现多发的趋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至少要喷施3次农药。在小麦“一喷三防”中颍州区基本上没有大型的喷药机械,仍以手动喷雾器为主。主要原因是大型施药机械价格高,而且在颍州区的农机购机补贴目录中也无喷药机械和中耕除草机械(表1)。

1.4 收割环节

小麦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与小麦生产的其他环节相比较,发展水平最高、速度最快。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割茬过高。为不影响下茬的生产作业,小麦割茬应控制在15 cm以下,但是个别联合收割机手为了提高收割效率,故意提高割茬,给推广夏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带来不利影响。二是收获时间提前。颍州区的小麦在6月1日前后收获最好,但是有的农户喜欢提前收获。

1.5 小麦收获后

一是秸秆处理机械较少。目前,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还较低,联合收割机普遍未安装秸秆碎草或集草装置,单独的秸秆集草装置或秸秆切碎还田机械也较少,人工回收费时费力,对收获后的秸秆清除或秸秆切碎还田都带来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夏种。二是缺少谷物干燥机。颍州区在收割小麦时期多阴雨,晾晒小麦成了农民共同的难题。如2016年颍州区在小麦收割后连降大雨,不能及时晾晒造成小麦霉变。主要原因是谷物干燥机价格高、用途单一,颍州区目前还没有把谷物干燥机纳入农机购机补贴(表1),农民手中还没有谷物干燥机。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播种提前和播量过大

一是有些农民还按几十年前的传统适播期种小麦,没注意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怕下雨耽误播期,怕干旱影响出苗,要求农机专业户先给自己种,农机专业户有钱可赚,两厢情愿。二是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播种时,故意加大播量。目前,基本由农机专业户来完成小麦播种工作,一个农机专业户影响“一大片”。

2.2 政策引导不到位

一是在整地环节。前几年政府对旋耕机械的推广力度很大,多年来广大农民多使用旋耕技术,但是旋耕容易形成土地板结。因此,今后政府要加大对深耕、深松机械的补贴力度,引导农民每2~3年深耕或深松1次。二是在管理关节。目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最不被农民看重的就是病虫害的防治。近几年,小麦病虫害呈现多发的趋势,至少要喷施3次农药。然而许多农民都是把小麦种好后就外出务工。政府要引导农民或农机合作社购买大型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机械,对小麦进行统一的“一喷三防”。或者有政府主导直接进行小麦“一喷三防”。2016年6月1日前后阜阳市利用农用直升机喷洒农药,防治美国大白蛾效果就很好。

2.3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制约了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

目前,土地由农户分散承包经营直接造成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统计表明,全区拥有耕地面积30 666.67 hm2,户均耕地也不超过0.53 hm2。尽管农村实行了土地整合,每户仍平均有耕地3~5块。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更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不能提高土地产出率。

2.4 小麦种植收益较低,降低了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热情

近年来,小麦的单产虽有所增加,但燃油、农药、种子、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冲抵了小麦增产带来的收益。2016年颍州区小麦价格1.5~1.8元/kg,8月上旬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阜阳市启动了省级小麦临时收储点19个,按保护价收储农民手中的小麦,收购价2.1~2.2元/kg,但是农民手中仍有余粮不能及时卖出去。另一方面,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民对农业投入的减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给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也增加了难度。

3 建议

3.1 政府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小麦生产科技含量

一是转变用地理念,实行休耕轮作等技术。针对农民多用旋耕技术,政府要大力推广深耕和深松技术,并在购机补贴中有意识地向深耕和深松机械倾斜,并引导农民每隔2~3年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地进行深松或深耕,政府对采取深松或深耕的农民进行适当补贴;针对农民不重视管理环节,政府要引导社会组织,如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小麦生产进行统一管理;针对目前粮食价格偏低,可以引导农民“藏粮与地”,让土地进行休闲,变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为一年一熟,政府可以对农民进行适当的补贴[1]。二是加大新技术使用推广力度。对于农机化新技术不仅要通过项目带动、技术培训、现场会演示进行推广,而且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进行宣传。近几年,颍州区农机局先后在程集、九龙等乡镇多次召开了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会。实施多种技术路线,检验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施肥机、深松机等新机具的适应性。通过示范带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小麦种植效益的提高是通过使用新机具、实施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新技术来实现的。另外,政府要加大力度引导农药生产企业、植保、农机等相关行业集中人力、财力联合攻关,研究生产出适合我国防治小麦病虫草害需求的先进除草机械和施药器械。三是加大整合相关惠农政策。首先,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力度,提高小麦生产装备科技含量,尝试建立老旧和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偿制度,逐步淘汰老旧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烘干机、喷雾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新型机具,对于烘干机、除草器械、新型喷雾机、深松机、旋耕播种施肥机等新型机具提高补贴比例;以购机补贴为抓手,发展节能、高效、多功能型小麦生产机械[2]。其次,对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作业进行补贴,可有效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以及先进农机化生产技术。抓住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实施农机作业补贴,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最后,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同时支持、引导各种渠道资金投入,推动小麦生产装备升级换代。

3.2 转变新型农民培训方向,促进农机农艺结合

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新型农民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培训时间短,在培训中只能就本专业进行讲授。例如,种植业只讲种植,农机专业只讲农机知识等。农机、农艺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应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因此,对农机专业的培训内容要增加小麦栽培管理知识,不能只局限于农机具使用维护,将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切切实实把“机械化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推广到位,推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3]。

3.3 加大农村新型社会组织建设力度,规范对农机手的管理

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农业生产遇到现实困难,大力推进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可以推广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可以试点农机合作社对一个地方进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等[4]。例如,近几年,颍州区程集镇与申路农机合作社签订小麦收种、秸秆还田协议,既保证了小麦收割的质量,又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把农机手纳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监督下,农机作业按统一标准进行,必将提高小麦生产的质量[5]。

3.4 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组织,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订单服务、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等,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使用效率,促进了农民增收[6]。然而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管理能力不足,据调查,生产效益与规模并不成正比(表2)。生产规模在6.67 hm2左右的家庭农场更适合目前颍州区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多发展新型的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更能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是合作社,可以采用“三统一分”的办法,”三统”即统一耕种、统一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统一收割;“一分”即分散承包管理,农民的收益与承包管理的土地收益挂钩。

4 结语

总之,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麦生产机械化,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种植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为原则,大力推广土壤深松、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等环保型、效益型、节约型机械化技术,推动农机作业服务由小麦产前、产中向产后延伸,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小麦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刘运群.宿州市桥区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312-313.

[2] 王硕,泉,王继先,等.沿淮地区小麦生产机械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70-71.

[3] 李华刚,侯祥辉.桥区小麦生产机械化现状分析及措施建议[J].农业机械,2014(5):129-131.

[4] 周昕.谈小麦生产机械化的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8):15.

[5] 吕井成.浅论宿州市桥区小麦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4(24):269.

[6] 杨帆,王林松.湖北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5(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