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几起单机紧急停车后引发事故的分析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几起单机紧急停车后引发事故的分析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单机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后停车,多次引发后续列车与停留单机相撞的事故,笔者对近几年发生的3起同类事故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经过深入思考后提出了科技保安全的思路。

关键词:单机紧急制动事故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问题提出

单机(指未牵引列车的火车头)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后停车,因机车撒沙铺于钢轨表面,会导致机车轮对与钢轨之间的轨道电路绝缘,造成区间没有机车占用的误判,从而使绿灯错误开放,引发后续列车与停留单机相撞的事故。如2005年8月20日、2009年6月4日、2011年1月14日,先后在郑州局、呼和局、武汉局发生同类事故,为何同类事故一再重复发生?究竟原因何在?为了帮助广大机车乘务员更好的吸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下面对近几年发生的3起同类事故进行梳理分析。

2.事故概况回顾

2.1郑州局14605次货物列车与前行停留单机相撞事故。

2005年8月20日,郑州局SS4-935机车担当14605次,22时17分运行至郑州局管内侯月线寺至磨滩间198公里896米处(11.2‰的上坡道),与前行51491次(新乡机务段SS4-974、SS4- 973两单机重联)尾部冲突,造成14605次机车一个台车脱线,小破2台,中断下行线6小时54分,构成货物列车脱轨大事故。

2.2呼和局东港839次货物列车与前行停留单机相撞事故。

2009年6月4日, 呼和局SS4-193机车担当53007次,3时45分运行至呼西一场至太格木区间664公里713米处,突然发现前方300米处有施工机械侵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列车以24公里/小时速度与施工机械相撞,于3时45分52秒停于665公里44米处。停车后,司机立即向太格木车站报告,由于电台干扰,司机汇报3遍,用时3至4分钟才汇报清楚。另一位司机下车检查机车,发现有后续列车开来,立即向后续列车显示紧急停车信号,后续列车于3时53分02秒与单机53007次相撞。后续列车为东港839次,编组102辆,计长112.2,总重2040吨,3时45分24秒通过呼西一场,3时52分31秒运行至664公里952米处(线路为弯道曲线半径900米),当时速度为54公里/小时,司机发现前方有车立即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制动过程中与单机相撞,中断行车2小时39分。

2.3武汉局10906次货物列车与前行停留单机相撞事故。

2011年1月14日,武汉局担当单机51956次(HXD1C-0007、0036双机重联),21时47分运行至襄渝线浪河至黄家营站间42公里643米处,机车列车管压力突然为零,列车于21时47分47秒被迫停于42公里303米处。停车后,值乘司机立即下车检查机车查找原因,并与附挂机车值乘司机取得联系,询问机车状况,当检查到附挂机车运行方向右侧后端时,听到附挂机车司机室下方排风不止,检查发现列车管防撞塞门与截断塞门间接头脱落;附挂机车机班二人一同对故障处所进行处理,第一位值乘司机回到司机室与黄家营站联控并要随乘司机用短路铜线对列车进行防护。此时,运行至该区间的10906次货物列车(HXD1C-0035机车担当),21时47分浪河站正线通过,21时58分41秒以74km/h速度运行至约襄渝线K42+503m处发现前方区间有车,立即采取紧急停车措施,21时58分49秒以68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区间停车的51056次发生冲突,构成铁路交通一般A4.2类事故。

3.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3.1郑州局“8.20”事故原因分析

(1)前行51491次双机重联机车发现前方线路上有行人,采取非常制动措施,机车自动撒砂,在钢轨表面和机车车轮踏面间形成绝缘层,造成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致使机车占用闭塞分区无显示,通过信号机全部显示为绿色灯光,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前行51491次紧急制动停车至事故发生间隔7分9秒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机车乘务员只知道下车去寻找可能被刮伤的人,而没有立即使用列车无线电话通知两端站,报告停车原因和准确的停车位置,是这次事故未能防止的重要原因。

3.2呼和局“6.4”事故原因分析

(1)前行53007次机车乘务员未落实“司机确认前方无运行障碍,应先将机车前移不少于15米停车”的规定,在联控设备作用不良时,仍然只是一味的进行联控,用时3至4分钟才将情况汇报清楚。

(2)列车调度员在接到单机在区间停车的报告后,未立即布置相关车站值班员通知该次单机的后续列车不得进入该区间。

3.3武汉局“1.14”事故原因分析

(1)前行51956次机车乘务员未及时向车站汇报,而是先检查处理机车活件,耽误了防止事故的时间,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前行51956次在区间停车后不能及时移动,机车乘务员没有按规定及时进行后部防护(短接轨道电路、拦截后续列车),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上述事故都是单机在自动闭塞区段采取紧急制动停车后,因撒砂量大造成轨道电路丧失分路,并出现单机占用分区而通过信号机不显示红灯的情况,且由于乘务员后续处置不当引发。

(1)郑州局2005年“8.20”单机紧急停车引发事故后,原铁道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自动闭塞区段单机运行安全暂行措施的通知》(铁运电〔2006〕79号)电报,对侯月线发生的后续列车与停留单机相撞的事故进行了通报,并提出要求:一是无论可否继续运行,司机均应立即向就近车站值班员报告停车位置,同时车站值班员应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列车调度员;二是列车调度员接到单机在区间停车的报告后,要立即布置相关车站值班员通知该次单机的后续列车不得进入该区间;三是司机确认前方无运行障碍,应先将机车前移不少于15米停车,再按信号显示要求和有关规定开车运行,并报告就近车站值班员。

(2)呼和局2009年“6.4”单机紧急停车引发事故后,原铁道部立即组织召开电话会议,强调要强化单机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

(3)武汉局2011年“1.14”单机紧急停车引发事故后,原铁道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自动闭塞区段单机运行安全措施的通知》(铁运电〔2011〕38号)电报,增加“单机在自动闭塞区间停车后,自停车时起2分钟内机车乘务员按规定完成短路铜线的设置防护工作。防护用品盒应方便使用、易开、易取。”的要求。

(4)新版《铁路机车操作规则》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单机(包括双机、专列回送的机车,下同)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停车后,具备移动条件时司机须立即将机车移动不少于15m,再按照先防护后报告的原则,在轨道电路调谐区外使用短路铜线短接轨道电路,然后向就近车站值班员或列车调度员报告停车位置和原因。单机被迫停在调谐区内时,司机须立即在调谐区外使用短路铜线短接轨道电路,然后向就近车站值班员或列车调度员报告停车位置和原因。

(5)新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335条第7项规定:单机、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停车或被迫停在调谐区内时,司机须立即通知后续列车司机、向两端站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报告停车位置(具备移动条件时司机须先将机车移动不少于15 m),并在轨道电路调谐区外使用短路铜线短接轨道电路。

5.分析与思考

由上述事故案例分析及采取措施可见,原因分析不透彻,安全预想及风险研判不细致,措施采取不得当,设备设施有缺陷,规章制度有漏洞等等都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

5.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非正常行为的表现,受生理、心理、个体差异、病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或者在系统设计时存在缺陷,受外部因素影响会造成人自身与机器系统不协调而导致失误。

5.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一般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判断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对预防和消除事故有直接现实意义。

5.3 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

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照明、振动、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会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综上,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发生事故,但是发生事故一定会有事故隐患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事故,往往与思想上疏忽大意有关,与不遵守规定守则有关。大部分事故发生前都有一定的预兆,“人”在防事故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我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的认知能力,就能最大程度预防和消除事故。

6.结束语

通过一次次的事故教训,我们虽然总结、提炼并不断完善了现行的规章制度。但是,对于人的不可控因素来说,在遇到突发事件等非正常情况下,处于事件当中的机车乘务员可能由于精神紧张等原因,会在处置程序上出现混乱错误,继而使悲剧一再重演。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科技保安全的技防物防手段,深入研究LKJ运行记录数据应用,对机车乘务员在运行中发生非正常行车情况时实现实时在线的报警提示,再由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对值乘司机的现场作业进行实时监控和技术指导,便可弥补规章制度落实不力的不足,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