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会“描写”,叩开文学习作之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会“描写”,叩开文学习作之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描写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而学生的生活中恰恰缺少了文学的熏陶,写不具体,成为学生习作的通病。在习作中必须教会学生描写的方法,达到“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习作的内容才会真正具体生动。

[关键词]习作教学 描写方法 阅读与积累

近年来,习作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究其原因有三:2011版课标侧重“语用”的指向,以习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的表达,成为“语用”训练的核心;每到高考季,有关高考作文的标题新闻铺天盖地,习作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习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习作,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应然使命。围绕习作教学研究这一核心,不少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读写结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等研究思路,对习作教学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习作教学的实施水平。但打开学生的习作本,却无奈地发现,习作教学的研究“投入”与学生的习作“产出”效果根本不成正比。

一、现象

一次四年级的习作教学,指导景物描写。课前,学校组织了学生春游,虽然春游前没有布置观察的任务,但学生心中起码具有景物的记忆储备。课上,从选择景点,到言之有序,再到言之有物,教者对写景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自以为学生笔下应该再现美景,可是当打开作文本的时候,不禁大失所望。学生习作中,写景的核心段落仅为干巴巴的几句话:

“公园的湖面上还有许多大船。”

“那里一个小公园,有许多绿树、绿草,还有花朵,还有几只鸭子。可以在那里画画呢。”

“湖边有一排柳树、桃花,最令我难忘的是一大片郁金香,有红色、黄色。”……

看到这样的习作,作为老师,失望之余,更是无奈。为什么学生写出的文章竟会如此乏味?难道是年级相对低,学生还没有形成某些方面的表达技能?可是翻开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本,此类描写不具体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具体,几乎已经成为学生习作的通病,而且大有一届不如一届的感觉。

二、归因

为什么描写不具体成为学生习作的诟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这跟学生生活的语境有关。多年前,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相对窄化,除了书籍,就是广播,连电视都是非常奢侈的媒体。那时的条件虽然落后,却有好处。就是学生从书本、广播里面获得的语言,起码有文学的价值,如广播里的评书,一个细腻的动作过程,有时候要分两回来讲说,吊足了听众的胃口,极尽艺术渲染之能事。可是如今呢?

翻开报纸:“从今年秋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的语文、品德等有望启用新教材,品德与生活教材将统一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江苏某报纸)

打开电视:“今儿是父亲节,网上有不少子女在秀恩爱,表达对父亲的感恩。”(某地方台热点节目)

走进网络:“我竞无言以对。”“吓死宝宝了。”

还有微信、微博、空间动态……

这些媒体彻底“占领”了学生的语言环境。而这些语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陈述,很多都是用简洁的语言对生活现象进行陈述。

而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一定是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身边的语言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背道而驰,甚至走的是相反的路子。在这些语言的“熏陶”与“包围”下,学生又怎能写出具有文学性的描写细腻的文字?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描写。

三、策略

1.认识描写。在阅读教学中,遇到描写的片段,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什么叫作描写。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一课,可出示一组对比。课文中的描写片段是:“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然后再出示用陈述的方式写成的文字:“进入黄果树风景区,离瀑布越近,声音越响。”学生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原来课文中的段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让人读来身临其境,这才是文学描写。

2.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对描写精彩的语段,不仅要品读,还需要了解作者是怎么进行描写的。事实上,描写是比较难掌握的写作技巧。从描写角度分,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从描写人物的角度分,可以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分,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还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必教给系统的写作知识,应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范文、例文,揣摩描写的方法。可以抓住两个方面,即形象化、具体化。

(1)形象化。就是描摹事物的状态,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读来身临其境。通过品读景物描写片段就可以发现,比喻、拟人,是达到描写形象化的最直接的手法。如儿童文学作品《柳林风声》片段:大河两岸,一支盛装的游行队伍在不停地庄严行进,展示出一场跟着一场富丽堂皇的景观。紫色的珍珠菜最先登场,抖开它那乱丝般丰美的秀发,垂挂在镜面般的河水边沿,镜中的脸,又冲它自己微笑。婀娜多姿的柳兰,犹如桃色的晚霞,紧跟着也上场了。雏菊,紫的和白的手牵着手,悄悄钻了上来,在队列中占取了一席地位。最后,在一个早晨,羞怯的野蔷薇姗姗来迟,轻盈地步上舞台。六月终于来到了。

这段话描写的就是“大河两岸,珍珠菜、柳兰、雏菊、野蔷薇依次开花了。”可是用上恰当的比喻拟人,使得文字充满了快乐、自由的情感基调。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读完这段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后,出示另一幅风景画面,让学生观察后,用比喻拟人的方式学写描写片段。在学生完成后加以点评引导,逐步达到描写形象化的目的。

(2)具体化。所谓具体化,就是在描写中要学会抓住每一个细节,对描写的过程进行“放慢”、“拉长”,王荣生先生认为,“描写,实际上是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把瞬间发生的事展开来;另一件事情是把综合性的事情分解开来”。这样的方法还是可以通过品读课文学习。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中一段人物的动作描写:“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一连串的动作,将一位铮铮铁汉的坚强无畏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同样,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描写生活中人的活动,抓住每一个动作细节进行刻画。“把很短的时间用很长的篇幅来叙述,把动作放慢拉长来展示。”

3.阅读积累。在学生习作过程中,重视了习作方法,确实能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帮助,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习作的质态。如一学生在一篇习作中这样描写:“湖边,几棵垂柳垂下枝头,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绿色的小嫩叶,春姑娘来给它梳梳头发。桃花也被春姑娘染了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粉色。风一吹,湖面就掀起了一道道像皱纹一样的波浪。”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也有具体化的描述。可是,缺少了景物应该有的美感。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心中没有一些优美的词汇,尽管眼前有景,但写到笔下,却是粗陋不堪。因此,习作的源头需要广泛的阅读与积累。“勤读”“背诵如流水”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源头活水”,是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必经之路。

事证明,教会学生描写,学生在阅读中会自然而然关注描写的精彩语段,在习作中会运用方法进行描写尝试。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班级学生习作的质态有了明显的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