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品质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品质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探讨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果实后熟期品质变化的因素及机理,并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果实后熟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连续2年(2013-2014年)用不同后熟方法猕猴桃果实后熟期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后熟方法不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果时单果重、纵横径和果柄(长度和直径)等指标;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在果实后熟后的单果重、纵横径、果柄(长度和直径)、单果重损失率、纵横径损失率和果柄(长度和直径)损失率等指标,以将果实放于塑料袋中进行后熟后方法的效果为最好;也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后的果形指数变化率、果汁含糖量和后熟时间等指标,以将猕猴桃果实平放于木材桌面上进行自然后熟方法的效果为最好。在考虑减少果实水分蒸发和保持果实新鲜度等时选择使用塑料袋装果的后熟方法为好;考虑提高果实果汁含糖量和缩短果实后熟时间等时,选择使用把果实直接放在桌面上的后熟方法为好。

关键词: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后熟;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3.4;TS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712-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43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kiwi fruit ripening period and the quality change and mechanism, and develop kiwi fruit ripening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the quality change of kiwi fruit was studied with different ripe methods of kiwi fruit after the maturation period in 2 years(2013~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after-ripening methods had no effect on fruit weight, an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ameter and fruit stalk(length and diameter), and other content. However, it may directly affect the kiwi fruit in after the ripening of fruit weight, an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ameter, fruit stalk(length and diameter), the loss rate of weight loss, an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ameter and fruit stalk(length and diameter) loss rate, etc. It is best to put fruits in plastic bagsin after-ripening method.It could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kiwi fruit shape index after the ripening rate, fruit juice and sugar content after ripening time, etc. It is the best method to put kiwi fruit on wood table after natural ripe. When considering to reduce evaporation and keep the fruit fresh fruit, it is suggested to put fruit in plastic bags. Consider raising fruit juice sugar content and shortening the ripe time, it is suggested to choose after-ripening method and put fruit on the table directly.

Key words: Actinidia chinensis; after-ripening; fruit; quality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潜力可观的生态畜牧业和精品水果等8个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以“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为主攻方向,形成产业集群,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原产中国,是当今国内外公认的最佳营养保健水果之一,其果实中富含糖、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一般水果和蔬菜的几倍至几十倍。根、茎、叶、花、种子都有独特的用途,其药用价值亦相当高,特具“珍果”桂冠[2]。猕猴桃属猕猴桃科藤本植物,是一种新兴的灌木性藤本落叶果树,在中国分布很广[3],也是20世纪野生果树人工驯化栽培最有成就的四大果种之一,由于其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维生素C(VC)含量高,加上果实性酸、甘、寒,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之效,故经济、营养价值高和医疗效果好而倍受关注[4]。到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为106 800 hm2,产量1 069 794.0 t,而贵州省种植面积为5 600 hm2,产量12 716.0 t。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贵州省猕猴桃果业的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贵州省猕猴桃生产上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良莠不齐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贵州省猕猴桃生产的发展[5-7]。虽然猕猴桃栽培技术和贮藏期果实品质变化的研究有报道[8-16],但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还未有报道。于是本研究连续2年(2013-2014年)进行了不同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旨在摸清影响猕猴桃果实品质在后熟期中变化的影响因子及机理,为猕猴桃果实后熟期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的猕猴桃品种为红心猕猴桃品种,引进于贵州省湄潭县。

1.2 试验园基本概况

试验地点在贵州省蚕业辣椒所内进行。海拔880 m,年均温14.9 ℃,夏季最高温38.4 ℃,最热月(7月)平均温25.8 ℃;冬季最低温-3.0 ℃,最冷月 (1月)平均温3.0 ℃,≥10 ℃的有效积温4 938 ℃;年降雨1 040 mm,主要分布在夏季;土壤为南方典型黄壤,肥力不足,土层深厚,一般都在1.0 m以上,pH 5.5~6.5,灌溉水源主要靠雨水。

试验品种于2001年春定植,株行距3.0 m×3.0 m,每667 m2定植75株, 雌雄株的比例为(8~9)∶1,并采用高标准的建园方法进行合理定植苗木,即挖好定植沟,施足底肥。管理按照猕猴桃树高水平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重点是加强土肥水管理、树形整形方式采用扇形树形和合理的疏花疏果管理。猕猴桃树于2003年开始结果,以后逐年进入盛果期。

1.3 试验方法

1.3.1 果实产量和质量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树,单株小区,3次重复,按试验要求选好结果蔓,分别挂牌标记,留顶果,每蔓按要求进行留果。连续3年进行调查采果后和通过15~20 d后熟时间果实的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柄长度粗度,以及后熟后的果汁含糖量,并计算出单果重失重率、纵横径损失率,果形指数变化等。

1.3.2 不同后熟方法试验 调查3株树,15条结果蔓(5条结果蔓/株,在植株的中上部),每个结果蔓的单个芽上留顶果一个,每个结果蔓留果5个,其余的全部疏掉。每年10月10日采下所留的果进行果实后熟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将猕猴桃果实放于塑料袋中进行后熟;处理2,将猕猴桃果实平放于木材桌面进行自然后熟。

利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后熟后单果重、纵横径和果柄大小的影响

采果时猕猴桃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和果柄长度直径等指标的大小是果实在生长过程形成的,只与树龄大小、树体大小、树势强弱、结果多少和树体管理水平相关。

由表1可以看出,后熟方法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的单果重、纵横径和果柄长度直径等指标,其效果以处理1为最好,即猕猴桃果实后熟的果实单果重较重、果实纵横径较大和果柄直径较大,说明猕猴桃果实在不同后熟方法的环境条件是不同的,必然导致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柄长度直径等指标的不同,原因是猕猴桃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和果柄长度直径等指标大小的变化与果实后熟条件相关,当然也与果实大小相关。

2.2 不同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后熟期中单果重、纵横径和果柄大小损失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后熟方法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期中的单果重损失率、纵横径损失率和果柄长度直径损失率等内容,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宽横径损失率和果实厚横径损失率等指标,处理1与处理2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果柄直径损失率,处理1与处理2的效果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果柄长度损失率,处理1与处理2的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猕猴桃果实通过不同后熟方法进行果实后熟后,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宽横径损失率、果实厚横径损失率和果柄长度直径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有所不同,其中处理1的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宽横径损失率、果实厚横径损失率和果柄直径损失率等指标的降低幅度显著缩小,果柄长度损失率的降低幅度显著增大,而处理2的效果则反之,这都与果实的后熟条件有关。这是由于猕猴桃果实在不同后熟方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不同的,必然导致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和果柄长度直径大小等指标的变化有所不同。

2.3 不同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后熟后果实果形指数、果汁含糖量和果实后熟时间的影响

由表1还可以看出,后熟方法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期中的果形指数变化率、果汁含糖量和果实后熟时间等指标。果实果形指数变化率,处理1与处理2的效果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果实的硬度变化,果实的硬度通过后熟期后都由硬变软;果实果汁含糖量,处理2与处理1的之间不存在差异,但前者优于后者;果实后熟时间,处理1与处理2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猕猴桃果实通过不同后熟方法进行果实后熟后,果实果形指数变化率、果汁含糖量和果实后熟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有所不同,其中处理2的效果最好,这都与果实的后熟条件有关。原因是猕猴桃果实在不同后熟方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不同的,必然导致果实果形指数变化率、果汁含糖量和果实后熟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有所不同。

3 小结与讨论

后熟方法不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果时单果重、纵横径、果柄长度和果柄直径等指标,原因是猕猴桃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和果柄长度直径等指标的大小是果实在生长过程形成的。后熟方法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后的单果重、纵横径和果柄长度直径等指标,其中处理1的猕猴桃果实后熟的果实单果重较重、果实纵横径较大和果柄直径较大,由于不同后熟方法的环境条件是不同的,必然导致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柄长度和果柄直径等指标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后熟方法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后单果重损失率、纵径损失率、宽横径损失率、厚横径损失率和果柄(长度和直径)损失率等指标,其中处理1的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宽横径损失率、果实厚横径损失率和果柄直径损失率等指标的降低幅度显著缩小,果柄长度损失率的降低幅度显著增大,而处理2的效果则反之,这都与果实的后熟条件有关。后熟方法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后果形指数、果汁含糖量和后熟时间等指标,其中处理2的果实果形指数增加的幅度大,果实果汁含糖量增加的幅度大,果实后熟时间明显缩短,这都与果实的后熟条件有关。

对于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时和后熟后的单果重大小、纵横径大小、单果重损失率、纵横径损失率、果形指数变化率、果汁含糖量变化、后熟时间变化和果柄的(长度和直径)变化等指标的内外因及其他品种的变化还需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后熟方法不影响猕猴桃果实采时的单果重大小、纵横径大小和果柄长度直径大小,但能够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后的单果重大小、纵横径大小、果柄长度直径大小、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横径损失率、果柄长度损失率、果形指数变化率、果汁含糖量变化和后熟时间等指标。通过用塑料袋进行猕猴桃果实后熟能够显著缩小果实后熟的果实单果重变轻幅度、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宽横径损失率、果实厚横径损失率和果柄直径变小幅度,增大果柄长度变小幅度,也能够显著缩小果实后熟的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宽横径损失率、果实厚横径损失率和果柄直径损失率等内容的降低幅度,增大果柄长度损失率的降低幅度,还能够缩小果实后熟的果实果形指数增大的幅度,降低果实果汁含糖量,延长果实后熟时间。果实后熟方法的不同,必然存在果实后熟的条件是不同的,引起果实表面蒸发水分的速度也不同,也导致果实在后熟过程中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不同,进一步引起果实重量、果实纵横径、果汁含糖量和果实后熟时间等指标的变化也有所不同。猕猴桃果实采后后熟软化分为前期的软化启动阶段和后期的快速软化阶段[13-16];再有研究表明,猕猴桃在结果蔓上不同留果量直接影响果实采后后熟的品质变化规律和果实软化衰老相关的关键因子之一。由此建议猕猴桃果实进行后熟时,考虑减少果实水分蒸发和保持果实的新鲜度等指标时选择使用塑料袋装果的方法进行猕猴桃果实后熟;考虑提高果实果汁含糖量和缩短果实后熟时间等指标时,选择使用把果实直接放在桌面上的方法进行猕猴桃果实后熟。

参考文献:

[1] 余文中,杨 红,黎 明,等.果园-辣椒套作高产高效栽培种植模式效益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7):60-62.

[2] 禹兰景,赵京献.猕猴桃国内外研究概况[J].河北林业科技, 1995(3):52-54.

[3] 罗桂环.猕猴桃发展小史[J].中国农史,2002(3):24.

[4] 赵良权.猕猴桃综合利用价值与民发展前景[J].湖北林业科技,2000(2):25.

[5] 徐小彪,张秋明.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植物学通报,2003(6):648-655.

[6] 姚春潮,张林森,刘旭峰.世界猕猴桃产业生产研究现状[J].西北园艺,2003(2):54-55.

[7] 杨 军,胡保成,吴大江.贵州猕猴桃发展和市场分析[J].西南园艺,1998(4):20-21.

[8] 何阳鹏,秦剑桥.不同猕猴桃品种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5(3):38-40.

[9] 王永安,薛 莹.我国猕猴桃主要品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01(1):22-23.

[10] 金方伦.黔北地区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3-16.

[11] 金方伦,黎 明,韩成敏.贵长猕猴桃在黔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10):175-178.

[12] 曾 荣,陈金印,李 平.美味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5):587-590.

[13] 蔡金术,王中炎,曾 斌.贮藏期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变化[J].落叶果树,2007(5):13-15.

[14] 张海新,宁久丽,及 华.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2):54-56.

[15] 陈昆松,郑垒土,张上隆.乙烯与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软化[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3):251-254.

[16] 金方伦,冯世华,张发维,等.不同留果量对中华猕猴桃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10):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