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着重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留心、多实践,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07-0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保障。

1.贯穿实践导向法、化抽象知识为具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抽象的知识点,如果照本宣科或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学中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增加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多媒体的形象教育和网络资源的丰富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小报的设计――用word写古诗配画"一课中,当学生看见演示制作完古诗配画的版面设计后都纷纷羡慕不已,迫不及待的想动手试一试。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制作的这么漂亮吗,因为老师注重了古诗以外的一些设计细节,例如从右到左竖立的排版方式,古朴的字体,恰当的配画等等,这些都令古诗更有韵味的窍门,希望你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将这些细节表达出来,这样的话你们就能制作出漂亮的版面设计来。"结果,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大部分学生不但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制作完成作品,还加入一些老师没有教过的内容。

3.充分利用学科特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信息技术赋予素质教育很强的操作性,学习过程成为了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学生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体会各种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

4.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4.1 培养学生知识和技术技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知识,又要不断补充更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体现这一迅速发展趋势,通过创设综合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展开教学内容时,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实践为主。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其重点是教授学生掌握每堂课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尤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4.1.1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实践课。

4.1.2 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对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

对于新课的讲授,要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形式,只要学生能自学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的能力。引导和启发归纳总结,形成系统。而对于重点、难点和枯燥理论的讲授,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机结合,在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不可能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特点,技术性实践操作性都很强。因此更多的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性、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掌握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其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要始终注意意识与情感的教育。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既巩固技能操作,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4.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让学生实践操作,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小学信息教学中的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动手则是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国家教育部已拟定,实践课的课时应占计算机总课时的70%,充分表明了实践操作在信息技术讲授中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妨在以下两方面如手:安排上机操作任务时,与其它学科密切结合起来,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作。比如:在学习时,让学生编辑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学习画图软件时,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用或设计贺卡和办报;用所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编写程序,解决数学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而繁琐问题。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而且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既增加了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4.2.1 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4.2.2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学生已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让他们自学掌握如何插入艺术字、自选图形等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操作,效果很好。再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4.2.3 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excel制作班级成绩表,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信息技术是丰富的资源,是教学的手段,是学习的工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着重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留心、多实践,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