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至笔者所在医院进行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治疗的患者1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0.6 mg利拉鲁肽皮下注射,1次/d,7 d后增加为1.2 mg皮下注射,1次/d。观察组患者前期治疗方案同对照组,14 d后剂量增加为1.8 mg皮下注射,1次/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0.6 mg利拉鲁肽初始剂量,最终增加至1.8 mg作为维持剂量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佳,且效果安全。

【关键词】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027-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占目前糖尿病发病人数的90%以上,其诱发因素多种,而肥胖是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治疗难度通常更大[1-3]。利拉鲁肽是近年来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开发新药,但是不同应用剂量对患者临床疗效也不相同,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对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至笔者所在医院进行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治疗的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相关标准,体质指数(BMI)>30 kg/m2。其中男113例,女67例,年龄46~73岁,平均(60.27±5.44)岁,病程0.5~7年,平均(1.54±1.03)年,体重78~122 kg,平均(94.17±10.37)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两组患者均给予利拉鲁肽(诺和力,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10026),对照组给予0.6 mg利拉鲁肽皮下注射,1次/d,7 d后增加为1.2 mg皮下注射,1次/d。观察组患者前期治疗方案同对照组,14 d后剂量增加为1.8 mg皮下注射,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体重及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观察组27例,发生率为30.00%(27/90),对照组24例,发生率为26.67%(24/90)。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用药初期出现,无严重病例,服药4周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未经特别治疗。

3 讨论

利拉鲁肽是酰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类似物,与酰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同源性可达到97%[4]。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法来促进胰岛素分泌[5-6]。利拉鲁肽一方面能够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来控制餐后血糖,另一方面该药物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对糖原异生进行控制,以此来降低空腹血糖[7-8]。体外研究发现,利拉鲁肽具有诱导人胰岛细胞增殖的作用,这是与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所不具备的作用[9-10]。利拉鲁肽2009年于欧盟上市以后被证明具有很好的控制血糖效果,同时,该药物对肥胖也具有良好的作用。这是因为利拉鲁肽能够作用于下丘脑摄食中枢以及胃壁,这两个部位均有GLP-1受体,而利拉鲁肽能够与其相结合,从而达到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的作用,进而对患者的体重起到控制作用[11-12]。

但是利拉鲁肽在临床应用中的维持剂量临床上有所争议,维持剂量1.2 mg与1.8 mg均有使用。因此本院对180例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维持剂量1.8 mg的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体重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维持剂量1.2 mg的对照组。从不良反应来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不利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症状较轻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低血糖症状,随着药物应用,1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因此1.2 mg与1.8 mg的维持剂量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维持剂量1.8 mg患者疗效更加明显,且未增加用药风险,因此对于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维持剂量1.8 mg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英,陈欣,江霞.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10):83-84.

[2]郭雯,李芳,陈频,等.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用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2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2):1086-1091.

[3]陈刚.艾塞那肽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32 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150-151.

[4]陈珊珊,程慧茹,闫寒冰.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和体重的控制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12-113.

[5]奚悦.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8):3339-3345.

[6]李阳春,张华,花日葵,等.瑞格列奈对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照[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19.

[7]陈频,陈晨,邵珠,等.利拉鲁肽对新诊断的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4):307-312.

[8]邬磊,潘炜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30-31.

[9]张晓坤,孙曙光.IL-6、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5):153-156.

[10]李欣.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17-18.

[11]黄云飞,李青,李洁.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0):62-65.

[12]赵超,刘昕,崔进,等.GLP-1对2型糖尿病β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