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三部美国励志影片看“美国梦”的积极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三部美国励志影片看“美国梦”的积极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美国梦”是美国社会的现代童话,是一个完美而无限的梦想。它既指物质领域的追求财富、金钱、地位、荣誉等,也指精神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完善。从美国三部励志影片中,可以看到主人公们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等诸多美好品质,去争取美好生活,实现“从衣衫褴褛到腰缠万贯”的梦想,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美国梦”;富兰克林;励志影片;积极意义

一、美国梦简介

“美国梦”,美国人的成功之梦。“美国梦”等于“品性+能力+运气”下的成功白手起家,意即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获得成功,只要他勤奋、诚实、节制、有志向、有信心。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曾经给“美国梦”下过如此定义:“美国梦,就是在美国国土上,人们通过勤劳苦干、艰苦奋斗和诚实经营等方式获得成功的梦想。”富兰克林自身就是18世纪典型美国梦的原型代表。他出生在一个有17个孩子的卑微家庭,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当学徒。他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著作,取得了电学上划时代的科研成果,并在其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开办印刷所,致力于美国独立战争,新兴美国的建设,出任驻法大使,以及其后的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的成功向人们证实:在美国这样一个社会里,出身贫寒并不会阻碍住个人才能的发挥,一个贫穷然而精力充沛、进取心强的青年,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富兰克林的成功对千千万万渴望从社会底层爬到社会上层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激发了美国人对“美国梦”的追求。尽管“对金钱财富地位的追求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但这样的梦想从个人本身和对社会贡献的角度来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美国民族的文化性格,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反映了“自由、民主、平等、崇尚个性、积极上进、讲求实效及流动与变化”的美国价值观,体现了勤劳、节俭、物质至上、讲求实效的美国精神。这种精神像美国的血液,流在美国的每一道大小血脉之中,也浸透在美国的电影中。美国银幕上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依靠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种种困难而迈向成功的“美国梦”典型。其中《阿甘正传》(Forest Gump)中的阿甘,《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中的丽兹,《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的克里斯(Chris),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机会均等与勤奋坚忍

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

美国的缔造者把个人主义精神写进了美国的宪法,个人主义把机会均等和独立自主的观念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每一个个体人不管其出身如何,在理论上都作为等量齐观的平等权者对待。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社会提供的种种机会。政府保证每个人机会均等,让每个人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自由择业、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权利,自由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种种优惠、机遇等。

阿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是个智商只有75的弱智;丽兹来自社会底层,父母无业吸毒酗酒,母亲还有精神病;黑人克里斯是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医疗器材的推销员,他出身低微、生活辛酸。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信念坚定,决不放弃。阿甘在智力上肯定说不上聪明,可他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只要是决定要做的事情,总是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在“说到就要做到”(A promise is a promise)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屡败屡战,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造就了一个最为平凡的辉煌人生,最终赚得盆满钵满,赢得美人归。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更甚于聪明的智慧。

同阿甘相比,另两位主人公更是尝尽世态炎凉,但却从未丧失锐意进取的奋斗意识,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自强不息。丽兹靠着从垃圾桶捡来的残缺的百科全书,她在小学总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即使根本没机会去学校上学。她用真诚和实力最终争取到进入中学学习机会。她无家可归,总是最晚离开学校,然后在地铁上来回地坐几趟,第二天清晨最早来到学校。同时,还得打工养活自己。物质上极端贫瘠,精神上却异常丰富的两年,她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心仪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12 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克里斯的原型是当今知名黑人金融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Chris Gardner)。加德纳亲身体验了由下到上的生活,最终由一个一贫如洗的穷小子蜕变成拥有大笔财富的完美男人。克里斯推销医疗器材陷入困境时,妻子抛夫弃子。剩下的父子俩被房东扫地出门,他们只得栖居在地铁上,甚至在地铁站的卫生间过夜。在费尽周折赢得了一家声名显赫的证券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后,由于实习期内没有薪水,两父子不得不天天同众多的流浪汉拼抢教堂的临时救济床位。似乎美国的富裕阶层与克里斯的世界之间始终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但当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承受社会与生活所施加的种种磨难,并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后,这条线渐渐模糊,直至彻底消失。

三、亲情,友情,爱情

亲情、友情、爱情是美国梦最完美的助翼。富兰克林将清教理想世俗化,他所解释的“美国梦”就是通过物质和道德的共同进步实现现世的完善和幸福。美国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萌芽的早期是美洲大陆移民对自由信仰、自由奋斗的渴望和追求,随后是对土地和黄金的觊觎,直至今日对物质和理想的膜拜,而贯穿这一追求的,是人性的美德。

傻子阿甘身上几乎代表了社会主体文化的所有美德:勤劳俭朴,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执著痴情。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阿甘从未丢失其道德准则和精神依托,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金钱在真情的面前变得一文不值,精神的慰藉和做人的准则远远超越了物质的享受。他的世界里只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他对母亲敬爱有加,母慈子孝,家永远是阿甘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兜了一大圈,带着亿万身家,他最终还是回到母亲那俭朴的家。阿甘同鲍伯(Bob)的友谊,带给他丰富的捕虾知识,使他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同邓•泰勒中尉(Dan Taylor)的不离不弃,使他有了个最忠诚最精明的盟友,在他的帮助下,阿甘终成一代富豪。他对简妮(Jenny)永恒的爱,也谱写出乱世中最动人的华美篇章。

克里斯对5岁小儿无私的爱无疑给人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克里斯自己在28岁时才第一次见到了他的父亲,因此他深知父爱的重要。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始终把儿子带在身边,倾心同儿子交流,培养其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克里斯在球场上对儿子意味深长的教育:You get a dream, you get to protect it.(如果你有梦想,那就得去捍卫他。)You want some, go get it, pursue it.(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努力去实现。) 克里斯不只是在口头上教育儿子,更是以身作则。与此同时,儿子给予他的信任和鼓舞也成了他克服困难的强大动力。父子俩完美地演绎了在患难中相互支撑、相互关心的动人父子深情。二人最终走出了贫困的阴霾,走上了一条开阔的大道上,他带给孩子的幸福亦是他自己所追求的幸福。

丽兹对母亲的爱同样感人至深。尽管酷爱学习,她却几乎从不去学校,因为她8岁开始挣钱,帮助养家。在她的周围,大家都在挣扎着努力活下去,只有母亲在她童年时给她的一个拥抱一直温暖着她。正如她在向纽约时报提出奖学金申请以及在获奖感言中说的一样:“我一直都爱着我的妈妈,无论何时何地,我一直都爱着她,尽管有的时候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一直都爱着她,自始至终,对,自始至终。”喜怒无常的精神病母亲成了她的孩子,她悉心照顾着母亲,直至送终。正是她对母亲的爱,她的真诚,她的经历,深深打动了奖学金的评委,为她敞开了成功之门。正是眼见母亲一生的悲惨,她才不给自己任何沉沦的借口,不让自己被囚禁在社会的底层,而是朝着一个更丰富更美好的世界飞奔。

四、阶层的跨越

幅度巨大的社会阶层纵向流动,尤其是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社会学上有一个术语叫“获至性地位”,即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这是社会公平的一种表现。但是,既得利益阶层维护着已经成型的社会结构,在克里斯们执著地追求成功的面前,赫然横亘着一个由财富拥有者们组成的上流社会,他们构成了克里斯们成功路上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碍。正如丽兹所说:“似乎世界上的每个人,好像都披着一层膜,无法穿透。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悲哀,可是没有办法改变,好像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所以丽兹要更努力,更努力,把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借用克里斯在教堂里听到的一句赞美诗:“上帝请不要移掉那座高山,但是请赐予我征服它的勇气。”生活中的每一座高山、每一个障碍,都是对追梦者的考验。阿甘、丽兹、克里斯锁定客观目标,立足于实际情况,吃苦耐劳,抓住机遇,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往目标靠近,最终到达了梦想中的天堂,脱胎换骨,成为人上人。他们的成功给了世人一个极好的榜样,让人觉得社会的每个地方都是突破口,社会也由此充满了活力。

五、结 语

从这三部典型的美国式励志影片可以看出,“美国梦”的实质就是美国移民文化无限传承的一切从零开始的创业冒险精神。它所包含的积极意义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拥有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勤奋与坚忍不拔的乐观精神是美国梦的菁华所在;它给人以力的感召、勇的追求和智的礼赞。一个人只要紧紧抓住梦想,不让梦想消亡,生活就不会成为冻结着冰霜的贫瘠土壤;一旦放飞梦想,就会像羽翼丰满的鸟儿。正如克里斯对片名中那个明显拼写错误的解释: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There is “i”.(幸福里面没有为什么,只有我。)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 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3.

[3] 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王锦瑭.美国社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5] 修刚.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02).

[6] 来安方.英美概况[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5.

[作者简介] 王庆(1972― ),女,四川自贡人,四川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四川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及应用语言学;杨敏(1971― ),女,四川岳池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