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庄子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和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庄子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和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谈及庄子的认识论,首要涉及的便是庄子的齐物论。齐物论思想是庄子哲学理论的思想基础。而"道"便是"齐物论"思想理论意义上的依据,因此"齐物我""齐生死"、"齐是非"等分支理论思想就是在"万物齐一"的总体构架中来展现的。但长期以来,人们看到的往往是齐物思想的理论性层面的意义,忽视了其内涵的强大实践性。"齐物我"思想是使人遨游天地间、安世乐命的法宝,"齐是非"思想能够平息争论,化解"无为"之争辩。本文将试图站在庄子齐物论的视角下,对庄子的处世哲学进行漫谈和剖析。

关键词:人生困境;超越;生死的大限;一忧一乐

庄子的处事哲学是一种积极在世的思想,它不是一味逍遥地出世,也不是消极无谓地避世。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臣服,它是一种积极直面消极现实和无法控确的命运,不做无谓的消极反抗,在面对、接纳、放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内心的喜悦和和平,以一种更好的状态继续前行。在世俗社会里,我们每个人受现实尘世沉浮的左右和一些不可抗力的限制,但作为一个拥有完整心灵的有意识的个体,内心必然追求自由、个性和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外界环境对心灵自由欲望的必然性限制是所有精神性痛苦的来源。庄子便是想要试图挖掘人作为独立主观个体存在的价值,超越这种客体的限制。

(一)生如扁舟一叶,苦难常伴相随

在庄子生活的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长期的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社会黑暗,民不聊生。面对残酷的现实,庄子深深的体验到人生困境和生存的压力,企图努力克服束缚,摆脱困境,寻求人生的最大的乐趣和最高意义。庄子曾生动而深刻地用"飞翔的自由"和"自由的飞翔"来比喻心灵的解放和精神的快乐。它不仅生动具体地描述了人的生活境况及客观社会环境,而且还深邃地觉察到了"人生困境"----难以逾越的界限和障碍。可以说庄子的人生精神境界哲学通过忧患的闲适和闲适的忧患实现了对人生困境的超越。

(二)挣脱情绪的束缚

人活在世上,充满了痛苦,但在庄子的世界中,痛苦是十分微不足道的。人是同时拥有理智和理智的动物,情感和理智是交替支配人的,当理智占据人的心灵时,人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象;当情感占据上风时,人真实的本质才能够显现。这种本质常常不会轻易被认知得到,因此对于在尘世中沉浮的人们来说,这是十分痛苦的。就此,庄子相信,情感的表达和欲望的渴求便是人们自我设置的障碍。

诚然,和命运一样,让人觉得无法把控,无从下手。它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不安适,让人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定感。庄子在深思:芸芸俗生终日忙忙碌碌,疯狂地追逐名利,无情地侵害争夺,获得了什么成功?这样活着岂不丧失了人的内在价值吗?人生普遍沉浸在的奴役之中,清醒者是不幸运的,他的思想观念在现实中是无法行通的,也是凡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清醒者身前身后摆脱不了寂寞孤独的命运。但在庄子这里,他对这种孤独落寞表现的却很开阔豪放,以哲人的慧识关怀着个体的解脱,"清心寡欲,养气守神"、"虚己以游世"就体现了这种开阔的胸襟和无限的眼光,以自然无为的原则超脱人生达到忧患闲适的精神境界。

(三)超越生死的大限

人生最大的超越莫过于从死亡的恐惧中摆脱出来,人一旦没有了生死这一沉重负担,超越生死大限这一障碍,其他一切烦恼与痛苦都将不在话下。

庄子承认忧生心理的普遍性,他倡导快乐生活,要走出生死观念的误区,不应该对其心怀恐惧。他认为人的存在终将毁灭,这是人生的大限,这种大限的到来他表现出深情的眷恋和悲哀,但是,他具有极其强烈的意向要从这种困境中超脱出来。而庄子的解脱之道也早已超出生死的大限,就像拥有循环一体的道那样,他认为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归宿。"在改变世俗社会的险恶伪妄上个人诚然无能为力,重要的是生命属于自我,心理的调适和思维的取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应该摆脱世俗关系和观念的羁缚,善待自然赋予的生命,遨游于自由快乐的精神活动的领域"。以气喻之,聚而为生,散而为死,这也意味着人死之后所散之气将来仍可聚而复生。安然面对死亡,就是顺命而行,内心也不要悲哀,"这是庄子著名齐生死思想"。因而,在庄子看来生死并无本质上的同异,两者是紧密连结,统为一体的,生是存在的持有,死又孕育着新的生。

(四)乐从忧出,悲遁悦来

庄子对现实的否定,可以是对过去的眷恋,也可以是向着未来的。人活着,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欢乐的人生,这是最高目的,没有比这更重要了。在庄子人生哲学思想中,构成人生困境的"人生的孤弱"、"的束缚"、"生死的顺大限"都是人生当中客观存在的境遇,令人痛苦。但庄子的人生哲学便是力图摆脱这些困顿,用"悟道"、"去欲"、"静心"的精神涵养方法和"世"、"遁世"、"超世"的处世的态度,养成一种宁静恬淡、喜悦平和的心理环境,是庄子体验到人生苦痛后,努力企求的自我精神超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是在痛苦中追求快乐的,是在束缚中追逐自由的,可以说他的生活状态始终就是忧患的闲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快乐原则下的闲适心理具有超越忧患的意义和价值,内涵一种精神哲学上的文化归宿意义。

参考文献:

[1]洪烛.屈原(组诗)[J].星星诗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