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小学数学高年级思考题的教学指导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思考题是弹性教学内容,它们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上加以提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这些思考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挑战性,只要教学得当,对于巩固和扩展学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非常有帮助,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思考题;解题思路;思维定式;学习兴趣
一、小学高年级思考题解题的现状分析
教科书中会经常出现思考题和练习中带星号的题,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不作共同要求。以201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为例,思考题和练习中带星号的题就有29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自信心
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往往知难而退,忽略此类型题目,认为“这么难,反正老师会讲的”,或者是缺乏自信,认为“带星号的题肯定很难,我肯定不会做”,因而放弃去思考。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过度依赖教师,而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惰性,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变得越来越窄,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自信心。
2.缺乏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中,“你在课堂上遇到的难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发现在这个问题上,44.8%的学生认为不能解决难题的原因是不能读懂题目,35.2%的学生认为“能独立读懂题,老师提示后能解决”。显然读不懂题是造成学生不能解决难题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高,对于一些相似的概念的理解会存在一些混淆,由于对这些概念的混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容易出错。
3.思维定式的干扰
思维定式又称学习定式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
思维定式常常会导致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低级错误,成为学生思维的桎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4.缺少有效的指导
由于思考题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而学生在解答时感到棘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中等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还是能完成思考题的。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训练,强化学生策略意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灵活解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思考题教学策略
1.提高审题策略
“理解题意”是解题的第一环节,学生不会解决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题目的不理解。当学生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因为不能直接套用熟悉的题型、惯用的模式、习惯的方法,所以大脑处于一种空白状态,觉得无从下手。学生需要从无到有的探索。关键是如何从已知条件出发,而应进一步思考其中最要紧的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什么特征,以前见过哪些类似的问题,从中去寻找隐藏的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就是审题。关于审题策略,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道思考题为例:“某地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 km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 m,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 m。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谈谈关于审题的几个步骤:
(1)认真题目,找到数量关系
许多学生在见到题目以后,通常都是大致读题一遍,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及要求,凭着以往的经验,自以为是地认为是类似的,就开始做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求学生先别急着解答,把题目认真完整地读一次,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用笔把主要的信息标出来,在标的过程中圈出重点词,这样才不会遗漏重要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了。抓住“相遇”这个重点词,教师可适当追问:“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会相遇?”学生同伙再次读题,就会对“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 km处要返回到起跑点”这句话有新的理解,跑得快的运动员是在返回的时候,两人才相遇的。
(2)画图策略
小学生的大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难以理解,在一些难度较大、题意复杂的题目上,要想正确理解题目,除了要认真读题外,还应该加上一些必要的画图分析。画图策略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最有用的方法,它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学生借助画图策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帮助他们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认真读题以后,要求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根据题意写出主要数字信息,这个有点难,不必要求全部学生都画得很规范,只要意思画对就可以了。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如下图:
让画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法,其他学生适当地修改自己的图示,学生通过画图仔细观察分析,这样做题可以更加直观,也比较有条理,能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析题目,找到数量关系
很多学生题目读了两三遍却没有捕捉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导致他们在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防止学生盲目地读题,可以建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找到题目最后要求的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需要哪些数量关系,找到这些信息就能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以上述题目为例,题目求的是两人相遇的时间,要求时间,必须得知道路程和速度。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正确数量关系“路程和÷速度和=时间”。然而找到数量关系还不够,还要仔细地分析。学生出现最多的错误是“3000÷(310+290)=5(分钟)”犯这种错误的学生认为3000米就是两人的路程和。通过上述画线段图,学生就明白两人的路程和刚好是两个3km,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3000×2÷(310+290)=10(分钟)”,这个问题就顺利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