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祁剧目连戏的传承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祁剧目连戏的传承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11月,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湖南省祁剧院联合整理演出的《目连救母》轰动长沙城,荣获省艺术节特别大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田汉大奖)。

一、充分认识祁剧目连戏的价值

在湘西南辽阔的大地上,自远古时代起就留下了敬神、祭祖、驱邪的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深深烙印,为了娱神又娱人,古老的目连戏便应运而生。目连救母的故事与《佛说盂兰盆经》及敦煌变文《大目乾冥间救母》等有关。自宋代起,便有了《目连救母》的杂剧演出,足见其历史是多么悠久。而在我省地方戏曲中最早演出目连戏的剧种就是祁剧,它是研究祁剧艺术的源头以及研究祁剧五百年历史的活化石。

祁剧目连戏可以连演七天,从不重复。第一天演《迎佛降祥》(共36场――即36块牌),第二天演《汤饼大会》(共27块牌),第三天演《傅相升天》(共17块牌),第四天《大开五荤》(共31块牌),第五天《刘氏归阴》(26块牌),第六天《目连寻母》(共24块牌),第七天《盂兰大会》(共34块牌)。

七天的连台本戏,可谓之“浩然长卷”矣。在其内容上,目连戏给我们留下了古代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文艺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研究的价值,它远远地超越了一个单一化的剧目学范围,而是多元化的研究范畴。因此,目连现象是国际性的文化现象学。祁剧目连戏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活的博物馆,当之无愧。

从音乐上来看,祁剧目连戏运用的高腔曲牌有200余支,是弋阳腔、青阳腔、湘南民间音乐、佛乐等有机结合体,是独树一帜的高腔戏,艺人们称它为“戏娘”。为什么把目连戏所唱的高腔称为戏娘呢?因为唱戏唱戏须有腔,祁剧唱腔之母就是高腔。高腔之后才有了昆腔、弹腔。由此可见,祁剧目连戏所演唱的高腔是中国古典音乐研究的宝贵财富。

祁剧目连戏,不仅演唱高腔,而且是唱、做、念、舞的综合艺术,演出风格非常独特,充分展示出中国古典戏曲开放式演出岁月的无穷魅力,令人惊叹不已。如《佛贬挂枝》中呈现的古典式意识流手法,《博施济众》中的哑背疯杂耍,《雷打十恶》的台上台下共鸣交流,《花园盟誓》的灵魂戏剧表演,《罗汉演武》中所保留下来的唐宋百戏遗风,阴曹地府里的“两头忙”杂耍表演,无常鬼踩高翘、五鬼吐火、刘氏窜火、“倒大树”、爆葵花等,《九殿不语》的宋代哑杂剧表现形式……皆是古代祁剧艺术家绐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作为当代从事祁剧工作的专业团体,面对着近6c年没有与观众见面的这份重要家当,绝不能让它失传,抢救工作刻不容缓。湖南省祁剧院在国务院有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方针的召唤下,与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联合打造《目连救母》的演出,自始至终毫不动摇地实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七天的连台本中先节选出十二块牌,以刘氏违誓、目连救母为主线,将有关的唱腔、独特的表演与艺术处理巧妙结合,进行了排练与公演。此次演出既有行孝劝善的健康内容,又有观众久违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满足观众对目连戏盼望已久的观赏愿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目连戏在年轻的演员身上“活起来了”。

二、剧院艺术实践焕发生机

为了排演好目连戏,实现目连戏的活体传承的目标,我院调动全院演职人员参于,不遗余力,艺术创作激情空前高涨,退休的老艺术家们纷纷出山,在职的恪尽职守;年轻演员勇担重任,冒着39度的高温酷暑,挥汗如雨,加班加点,昼夜奋战:没有正规剧场,租借二纺机会场排练。为节省资金,很多道具、服饰均由剧院职工自己制作。演员少了,勤杂人员也主动上台练习跑龙套。有十几位演员“一赶二”、“一赶三”,演多个不同的角色,毫无怨言,平时有点不够团结的同仁,在排目连戏的过程中,分歧自行消失,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邵阳、长沙等地演出,获得广泛好评。戏演完了,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有的说“老戏也有教育意义。”有的说:“傅罗卜行孝,蛮感动人”,有的说:“戏好,有功夫”,有的说:“没有想到祁剧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

祁剧《目连救母》的演出,获得了一定的好评。这是对我们剧院极大的鼓励,有力地说明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迫切感,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是有价值的,充分证明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时利用,传承发展”指导方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