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祁剧音乐创新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祁剧音乐创新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对祁剧音乐创作现状的认识

新时期以来,古老祁剧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一系列相关活动的举办,使祁剧艺术深厚的传统得到传承,新剧目的创作得以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这一创作繁荣局面,是建立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创造力逐步加强的基础上的。其中,作为戏曲艺术“半壁江山”的音乐,在新剧目的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在一些新剧目创作中,音乐创作者们努力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民族民间音乐,拓宽了祁剧音乐的表现手段;创造的一些新腔格、新板式,丰富了祁剧的声腔;乐队中民族乐器、西洋乐器以及电声乐器的各种组合编制,拓展了祁剧的伴奏形式。这些新剧目中音乐创作的实践与探索是可圈可点的。

尽管祁剧音乐有一些革新创造,但始终处在量变之中,并未达到质的飞跃,还缺乏能代表这个时代,可以流传,乃至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不少专家认为,当前祁剧音乐创作的基本倾向偏于保守,作品面貌显得陈旧,缺乏深刻有力。这既有戏曲音乐创作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戏曲音乐创造性实力不足的因素。一方面是祁剧音乐工作者对优秀传统的认识、继承不足,多是匆忙之中得失与成败参半的创作呈现;另一方面则是失去了1960-1970年代曾经有过的、对戏曲音乐创作的大量投入。艺术上的一些认识偏差也延缓了祁剧音乐创新的步伐。如有种观点认为,观众的眼睛是求新的,耳朵是守旧的。因此,由于创新的艰难和认识上的偏颇,音乐创作者们也觉得莫如保守一点来得更加稳妥。所以,在一些新剧目中,唱腔写作仍采用简便的套腔方法,人物缺乏鲜明的音乐个性和特定的时代感;乐队编配色彩变化单一,织体运用与唱腔旋律格格不入,甚至于大乐队齐奏。正确地认识当前祁剧音乐的创作现状,针对创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于促进祁剧艺术的音乐创新无疑至关重要。

二、祁剧音乐应在继承传统上创新

传统是一代又一代人创新成果的汇聚,今天的创新也将凝聚成明天的传统。祁剧艺术传统应包括整个发展历程中各阶段艺术实践的成功经验,既有老传统也有新传统。祁剧音乐的发展正是在遵循旧传统与创造新传统中,不断赓续、递进,追随时代前进,永不消歇。从多年的创作实践中不难看出,我们恰恰是对传统认识不足,往往在还不了解时就轻易否定或扔掉了传统中最宝贵的东西。在祁剧唱腔写作中,抒情的运腔大有创新的余地。既要遵循规律依字行腔,又可在文学句逗与音乐句逗间求得变化的统一。多年来,音乐创作者们拘于依字行腔,对一些板式尾腔只在唱法上略有出新,少有旋律上的大的发展。新编剧目与传统戏音乐风格的截然不同,在于它们的唱词语言不同。相应的音乐语言、节奏,也要适应时代语言、节奏的要求去突破。要打破旧框框,大胆吸收同时代其它艺术品种的精华,来充实本剧种的音乐。祁剧传统戏音乐如板式、落音、调式等基本形态较固定,而许多新创剧目的唱词已打破格律,音乐创作中就会有很大的自由度。作曲者不必严守上下句、落音等传统格律。 要研究观众心理,祁剧的发展,不能拒绝青年观众。成功的祁剧音乐作品可以让你看到,它是在传统的光华中闪烁的一个亮点。成功的戏曲音乐作品必然是新与老的对立统一体。老,即传统剧种风格和传统神韵的根;新,即作品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情感和时代气息。新与老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戏曲音乐作品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新与老的结合中,“度”的把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但好作品必定具有新意。

三、祁剧音乐人才与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祁剧音乐创作人才的短缺是个十分严峻的现实。支撑当代祁剧音乐创作的中坚力量,大都年届花甲,30至40岁年富力强的音乐人员,寥若晨星。所有这些,成为当代祁剧音乐创作最感忧虑的问题。祁剧音乐博大精深,积淀丰厚,作曲者首先需要吃透传统。不仅要熟悉不同声腔、曲牌、板式、调式等,还应了解不同行当、不同流派唱腔的风格,以及不同演员的艺术个性;传统祁剧的各种锣鼓经也必须烂熟于心。与此同时,作曲者还必须掌握现代作曲技巧,具备高度综合的能力。因此,培养一个合格的祁剧作曲人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与创作人才相关的是乐队的队伍建设问题。现在大多数祁剧院团没有一个能胜任创作剧目演奏任务的基本乐队建制,因此不少作曲者在实际创作中,时常要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曲者的创造性。

五、当代祁剧音乐创作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考

要使祁剧音乐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要有创新的理论思维,从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战略高度上提高认识;其次应在组织创作的方式上有一些新思路,新办法,要更多地集中集体的智慧,在专业性不断提升和转换的过程中,汇集更多的优秀人才,把最精彩的创造力集中起来,做一些集体性、实验性的攻关。因为戏曲艺术的深厚传统是多少代人积累而成的,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不断添加,不断创新,这是中国戏曲创作的优秀传统,不见其首,也不见其终结。因此,我们期待着几年或几十年后,能出现新的质变。那时可能出现多极化、多形式、多风格、多组合、多变化的艺术形态。应以打造“精品剧目”为契机,创作出更加深刻有力地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让祁剧这朵艺苑奇葩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祁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