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本文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包括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随访1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后,辛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16.82%,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分别(55.60±6.31)mm和(44.19±7.29)mm,显著低于对照组(63.05±6.24)mm和(51.43±7.29)mm,症状改善率提高18.5%,心衰住院率下降17.9%,死亡率下降12.4%。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能提高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辛伐他汀;慢性心衰;LVEF;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质量的提高,CHF的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近来研究发现,他汀类降脂药除具有调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等非调脂作用。笔者观察到,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衰和非冠心病引起的心衰时均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68例心脏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7.5岁。心衰病史4个月~15年,平均3.6年。入选标准:心功能NYHA为Ⅲ~Ⅳ级,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心衰史≥4个月。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扩张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脏病17例,高血压心脏病14例,其中血脂异常15例;治疗组(辛伐他汀组):扩张性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脏病19例,高血压心脏病13例,其中血脂异常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心功能、LVE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 Qd,美托洛尔25mg Bid,氢氯噻嗪25mg Qd和安体舒通20mg Qd。治疗组在上述联合用药基础上加服调脂药辛伐他汀20mg/d,每晚顿服。以后根据病情及个体反应调整剂量。

1.2.2 随访 两组同时观察1年,每1~2周随访1次,包括心衰症状、血压、心率、心功能和心电图。

1.2.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测定:治疗前后均采用HP2500超声心动仪测定患者的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2)临床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心衰复发再次住院率和死亡率。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在SPSS10.0统计软件行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病种、心衰史及LVEF均匹配(P>0.05)。辛伐他汀的平均剂量为(20±15.5)mg,连用1年。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为:短期便秘5例、腹胀2例、消化不良3例、轻度转氨酶增高4例、CK(肌酸激酶)一过性增高2例(未发生肌炎),上述不良反应经调整剂量和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2.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LVE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提高(P<0.01),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LVEF、LVEDD和LVESD的比较(略)

注: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治疗组的症状改善(如呼吸困难、水肿,心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再次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改善率、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最终发展结果。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明确心肌重塑是CHF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学基础[1]。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临床表现为心肌肌重、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CHF的治疗在近年来已从短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治疗目的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CHF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因此,治疗CHF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2]。左心室重构是CHF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只有药物治疗被充分证实可以阻断衰竭心脏的心室重构,是心衰的基本治疗[2]。其中证实有效的是β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但在CONSENSUS中提出[3],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并绘制生存率曲线,显示最初阶段(1~6个月)能提高生存率,但到6~12个月的时候,两条曲线开始逐渐靠近并趋向平衡,即提示随着时间的进展,神经激素拮抗药物对心衰治疗的作用减弱或消失。其机制功能是[4]:(1)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限制心衰患者的RAS系统和肾上腺素系统而不能完全被抑制。(2)可能存在常规治疗所不能阻断的神经激素代谢路径,例如胃促胰酶能把AngⅠ转化AngⅡ却不为ACEI所抑制。(3)目前应用的神经激素拮抗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不能完全阻断心力衰竭时激活的包括ET-1(内皮素)、ALD(醛固酮)、TNF(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内的所有生物活性分子,而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同样会引起心肌细胞肥厚、凋亡、坏死、胚胎基因表达等。(4)当心力衰竭发展到某一时期后,病变的进展可能不再依赖患者的神经激素状态,因此,单一使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心衰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后期效果不明显。炎性细胞因子能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导致左室重构。抗炎作用是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之一[5]。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血脂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浆LDL-C)外,还具有非调脂作用[6],即减轻血管炎症、防治血栓形成和改善内皮功能的效果,并阻止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刺激缺血组织形成新的血管,这些作用都独立于血脂水平的降低之外。并且还发现,在应用他汀的早期即可发挥抗炎和稳定斑块作用。他汀类大幅度降低胆固醇可减少冠心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7]。

综上所述,他汀类调脂药辛伐他汀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而缓解心室重构,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临床上对高血脂和正常血脂的CHF患者均可使用辛伐他汀,不论是冠心病引起的心衰还是非冠心病引起的心衰,都能通过其调脂及非调脂作用成功的缓解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纠正心衰。因此,辛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心衰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水平.临床心脏内科新理论和新技术.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9.

2 胡大一,吴彦.规范心力衰竭治疗 加强患者管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495.

3 CONSENSUS Trial Study Group .Effect of enalapril on mortality in sever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results of the cooperative North Scandanavian enalapril survial study.N Engl J Med, 1987,316:1429-1435.

4 田颖,祝善俊,王江.神经内分泌拮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几个热点问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5):485.

5 叶平,张铖.炎性细胞因子与左心室重构.第二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资料汇编,2003:27-29.

6 胡大一,仝其广.冠状动脉重建术与他汀干预.第二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资料汇编,2003,7.

7 赵水平.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能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16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