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将对我国地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间的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多媒体课件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向学生展示空间区域中分布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兴趣;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32-02

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间的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方面的知识。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多媒体课件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向学生展示空间区域中分布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调动多种感官功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在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进而体验成功的欢乐。

一、化静为动,呈现地理事实,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既可以使静止的文本按指定的轨迹运动,又可以使静态的图像像动画一样移动;既可以变化色彩,又可以控制速度,还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情境。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呈现地理事物,创设教学情境,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例如,“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内容,时间空间变化大,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用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和绘有太阳光线、用阴影部分表示的夜半球示意图,制成带有flas效果的 “四季成因”教学课件,通过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逐渐南移,让学生观察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闱越来越小,而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让学生观察北半球白昼最短,北极圈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这样,将地球公转、轨迹、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等现象,用flash是动画模拟显示在学生眼前,把难以观察到的由于广阔时空变化而引发的自然现象,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探究学习。

二、展示事物的演变过程,整合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空间立体感不强,很多学生对广袤的地理空间茫然不知所措,往往由于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而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教师讲授起来也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出很多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降低学习难度。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地里的兴趣。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揭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是学生难以掌握的,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材中烦琐的叙述设计成课件,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使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还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提问,也可以多次演示,多次启发探究。遇到地理物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难点集中在一起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类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束激学生,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贿抽象的地理概念,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优化地理课I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学过程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知识交流的载体。为此我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辅以大量资料集合和信息交流工具的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了“创设情境一自主学习一协作交流一意义建构一综合评价”的教学模式,这样知识获取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在老师的主导控制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去获取知识。例如,“地震”这一内容,讲授时学生会联想到“5.12汶川大地震”。他们纷纷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到这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地区、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如何预防地震,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上网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交流,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到了真正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四、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创建数字化的学习情境,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的目的。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整合教学最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组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其个人素质的组成,培养起来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靠老师的多方引导、多年积累建立。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将使整合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我认为:学生要想上好信息技术整合课,首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也讲究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其学习生活相结合。例如制作课程表、制作个人网页等,但由于学习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结合稍显牵强,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如果能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群策群力,设计一些既符合技能要求,又与各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的课程来岂不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时之功,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视野宽、快速进行时空交换、多种媒体给学生的视听带来全方位冲击等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让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获得自信,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被忽略,为此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能够运用精妙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对知识进行归纳;能够为教学、为学生设计更多精彩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之问的交流和谐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宝田.地理网络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靠考2001(6)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