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传统工笔画的美学追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传统工笔画的美学追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传统工笔画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愈来愈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在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影响下,工笔画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彰显着精神与物象统一的美学追求。探寻工笔画的传统美学追求,对当下工笔画的继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工笔画;精致;意境;自由;美学追求

以“尽精微,致广大”而见长的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历经两千多年,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展现出中国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光辉未来,极具东方美学意蕴。

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是我国传统工笔画美学追求的一大特点。无论景物和人物,传统工笔画都刻画的十分具体入微。工笔画之工,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工工整,也就是勾时要一丝不苟的,着色时要层层渲染,细致入微,画面效果精致耐看;二是工也是指的功夫,要求画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造型能力和绘画技巧,色彩修养,还要求画家有驾驭画面全局的能力;第三工也是指的时间,要达到细致入微的画面效果,就必须从容不迫的精雕细刻,三日一树,五日一石,画好一副工笔画要下大心思苦工夫。工笔画“刻画工巧”,注重细节,所谓“孔雀升高,必先举左”,充满富贵奢华之气,有雕琢之美。

工笔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力求“形神兼备”,在造型和意境表达上要求“气韵生动”,强调“立意”和“传神”。 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即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其内在精神。所谓的“意境”,不同于普通的自然景色,是读者主动参与和积极构想的产物。表现花香,就绘蜂飞蝶舞;表现风大,就画山中落叶;明代仇英所作《春夜宴桃李园图》,画得是春夜情景,人物与配景画的一丝不苟,真切明晰,连眉目也清楚可见。而画中只画了女子几个手提灯笼以示夜景,可谓巧夺天工,妙不可言。在历史上画论中往往把画的意境和诗的意境联系起来,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虚实相生,无画处皆妙境”,这说明,通过描绘具体可视的客观景物,以表现和再现具体情节;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留下可供想像的余地,让实景和虚景共同构建真景,产生艺术家主观投射的神境。“火可画,风不可描”,但在传统艺术作品中,画家通过意境的营造,把艺术审美诉诸于人的感觉,产生了,“观画中竹,人竟疑其有声”,“观壁上之水,竟觉阴风袭人”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感觉。对于画家来说,画家既着眼于“象”,又不拘泥于“象”本身,居实趋虚,得其“神韵之妙”;对于欣赏者来说,通过有限的形象,发挥联想,领会画家寄予有限形象中的无尽之意和无穷之象。工笔画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设计出一些或质朴、或灵动、或凝重的造型来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营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象。我国工笔画的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写意性,虽然工笔画随意严谨细致精到见长,但也遵循着写意传神、气韵生动的美学法则,以及对诗情画意、笔墨情趣的笔墨意识与文化内涵的审美价值的追求。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乃至一些山水画的形象造型都是力求形似的,但这不是对自然的描摹,是综合了主观和客观的意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工笔画虽然重形式,但也脱离不了意象造型的思维方式,种种意象造型都是经过主观概括和提炼后产生的形象,既有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也包含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

“立意为象,因心造境”是我国传统工笔画创作美学追求的第二个特点。尽善尽美意境的营造,是中国工笔画美学追求的至高境界。意境的传达,取决于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感染力。这不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深刻体味所得,同时也折射出艺术家个人全面的修养与审美水平。意境的表现,与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密切相关,这种形式成为沟通画家与观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诗化的意境,给人以宁静与淡泊之感。纯净、和谐的画面来自于画家内心的平和。色彩是构成绘画的要素之一,工笔画的色彩,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趋向。唐的瑰丽、宋的典雅、元的清逸,体现着古人的色彩追求。色彩的灵魂,源于艺术家情感意识的投入。尤其是在工笔画意境的表现上,色彩对于绘画意境的表达作用重大。这种心态是在画家历经生活磨难与情感沧桑后所达到的境界。意境的营设要求画家必须具备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人生的洞察能力。同西方绘画比较起来,我国传统工笔画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艺术的真正内容,只能是生动的情感,而不是苍白干枯的抽象概念。”1外在的形式是用来传达思想,唤起“审美情感”。我国传统工笔画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2从人、物的客观描绘到浓态万千、山情水韵,画家们将“我思”带入艺术作品中,完成审美思考的心灵历程。作品里有没有思想,有没有情感的融入,这也就成为了画匠和画师的区别。“月出惊山鸟”,那惊飞不是鸟,而是诗人的心,工笔画中的一条线、一抹色,都应该是经过心灵过滤后发出的情感符号,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

无拘的空间意识,广阔的心灵世界,是工笔画重要的创作技法和审美特点。《韩熙载夜宴图》长卷,以韩熙载为主角,分五段画出他在不同时间的活动。每个画面之间隔以帷帐、花屏,连起来看又是一副完整的画。近人张大千所画的《长江万里图》气势磅礴、莽莽群山,滔滔大江尽收眼底。在时空关系的处理上,工笔画也洋溢着高度的自由精神。天人合一、物我俱化的哲学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令画家们在处理时空关系上纵横,游刃自如。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绿绿的芭蕉,皑皑的白雪,清雅拙朴。按照常理,王维所画的洛阳不可能出现芭蕉和大雪共存的景象。王维更关注画之意,意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雪里芭蕉成为一种坚贞气节、一种顽强信念的表现。联系袁安卧雪的典故,王维作雪里芭蕉的意图可以猜测一二,在白茫茫的雪景中,缀以绿油油的芭蕉,清雅有生机,更为可贵的是,雪中芭蕉的苍翠坚韧,比拟了袁安的高贵品格。作品的内容经过艺术家的艺术性思维加工,已经超越了它的生活原型,成为充盈了创作者丰富思想情感的主题思想的外化物。因此,雪里芭蕉,自有深意,虽不合常理,但符合艺术规律。

由繁到简、由浓到淡,是传统工笔画的美学追求又一特点。《礼记乐论》主张“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老子也说“少则得,多则惑”,提出了少取可多得,贪多反而受惑的审美原则。传统工笔画,并非是形象的简单,而是抓住事物的特征,直指本心,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往往是一只鸟、一瓶花,一条鱼,都能令无画处皆成妙境。以简驭繁,以淡代浓,需要画家学养、人生经历的积累,需要高度的观察、概括凝练和表现力。否则不仅不能反映外在的事物,更无以表现艺术家本人的无限幽思和超迈情志。 “做画家很难,在学识修养方面应该是思想家,在观察事物时是幻想家、心灵敏锐者;在创作时天真率直,用笔时既要灵动又要朴实、藏巧于拙,画出来的作品要超越自然、超越自我。”3

传统工笔画的美学追求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被丰富延展,崇尚以形写神,讲求画外之意却是其不变的美学追求。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工笔画的发展应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传统的美学追求不仅不能停止,而且要加大创新力度,使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注释:

1.徐书城.《绘画美学》,1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宗白华.《意境》,13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刘怡涛.《国画家》1998年第二期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200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

[3]徐燕琳.《明代剧论与画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

州: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