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论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论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张聪聪,浙江海洋学院2012级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

摘 要:曼氏无针乌贼即墨鱼,国内对其养殖技术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针对曼氏无针乌贼的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池塘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条件、苗种放养尺寸和放养最佳时间以及池塘养殖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成果得到相关部门肯定。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未来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养殖要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引言

曼氏无针乌贼的池塘养殖技术的合理科学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乌贼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在进行乌贼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外界条件的影响,阻碍了乌贼的池塘养殖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针对曼氏无针乌贼的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其养殖技术要点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对乌贼的养殖提供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池塘养殖条件

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必须要具备严格的环境和条件,对于养殖期间的条件必须要做的明确的要求,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养殖,在曼氏无针乌贼养殖期间必须要满足一下基本条件:养殖水体盐度在26至31之间,水中溶解氧成分大于等于6毫克/升,养殖水温度保持在181至276摄氏度,养殖水pH值在76至85之间。在进行曼氏无针乌贼幼苗放养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应该在养殖水中加入培养幼苗的基础饵料,需要向水中泼洒已发酵完成的农家肥,每亩泼洒50千克,也可以在养殖水中泼洒每亩2千克的尿素和05千克过磷酸钙,在养殖水中重点进行浮游动物例如桡足类等动物的培养,保证养殖水中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幼苗放养的成活几率。

二、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需要有合适的温度、盐度,以及合理的苗种密度、质量要求。对于苗种质量要求可以观察曼氏无针乌贼幼苗的活力、趋光性、个体大小、体色、形态、活动状态、活动水层等多方面特点判断。通常可以认为曼氏无针乌贼幼苗强、趋光性好(可以随着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个体大、呈椭圆型、平游速度快、后退和前窜活动发生在水体中下层;放养幼苗的密度以每亩池塘l500只左右为最佳密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曼氏无针乌贼可以单独喂养,也可以混合喂养。基于该物种捕食凶猛,混养时要注意不能与鱼虾一起在池塘里混养,可以与底栖贝类同一池塘混养。当水里温度在13℃以下时,即使捕食能力较强的曼氏无针乌贼也会被肉食性水产动物抓获并成为其食物。曼氏无针乌贼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引起应激反应而喷墨死亡。所以在放养幼苗时,要确保外界环境以及水池环境相对稳定,水温和盐度值不能有太大的波动,最好能维持在一个数值左右。很多时候,我们在放养曼氏无针乌贼苗种前都会适当调节水温、盐度。放养幼苗以苗种大小相同为最佳放养时机,以免发生大鱼吃小鱼现象,苗种的大小取值和密度取值要参照相关参数进行,比如胴长12~25cm,苗种密度为(400-450)只/m2曼氏无针乌贼苗种;胴长30~55cm的幼乌贼,苗种密度为(300-350)只/m2;胴长60~85cm的乌贼,苗种密度为(100~150)只/m2;胴长大于90cm的乌贼,苗种密度为(50~100)只/m2。

三、养殖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在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和养殖技术的影响,养殖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现将主要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1)水质要求

养殖水的质量对于曼氏无针乌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养殖水的必须做到每天按时进行水温、盐度、水位、溶解氧、酸碱度、水色及透明度的检测和观察,保证养殖水的营养和质量水平。在曼氏无针乌贼初期放养阶段,养殖水中投入的饵料量应该比较少,养殖水质保持的相对稳定,并且要求每天的换水量要控制在20%左右;在曼氏无针乌贼中后期放养阶段,随着养殖水的温度以及投入的养殖饵料的数量的逐渐增多,应该要逐步的加大养殖水的换水量,并且要求每天的换水量要控制在30%至50%之间;养殖后期阶段,由于投入的饵料数量加大,池塘中的排泄物也会逐步增多,这就需要更大的换水量,要求每天的换水量要控制在100%,并且要求池塘中池水的透明度要控制在40~60厘米左右,并且保证池塘的水色以黄绿、淡黄或者浅绿色为主。

(2)投喂技术

曼氏无针乌贼在养殖过程中投喂工作是保证养殖成功的最基本的因素,因此要做好投喂技术的研究,保证乌贼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投喂时应该最好的使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并且要随时对乌贼的摄食量进行观察记录,做到每次投喂过程从乌贼开始抢食一直到乌贼不再摄食为止,这段投喂时间较适合乌贼的进食规律。在乌贼的养殖前期通常要求每天投喂次数为4~6次,主要投喂活糠虾,并且投喂量以食饱为度,不应该留过多残饵,这种投喂方式要持续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中饵料的投喂量大约为乌贼自身体重的30%到40%左右;在乌贼的养殖中后期通常要求每天投喂次数为2~3次,中后期主要投喂活白虾、小棱鲻,兼投活糠虾,视饵料来源情况,并且要留有少量的活饵料,其中饵料的投喂量大约为乌贼自身体重的20%到30%左右。每天的投入饵料也要根据乌贼具体的生长状态、天气条件以及水质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确定。

(3)分级喂养原则

分级喂养依据的原则为适者生存原理,为了不让虚弱的小苗受到破坏而采取的一种人工式样方法。在池塘喂养曼氏无针乌贼时,为了便于驯化、增大存活率、防止小的曼氏无针乌贼被其他生物破坏,如果胴长长到2cm,并且饵料缺乏后就会发生同类之间的灭害现象,小的曼氏无针乌贼很难存活,因此每天喂足饵料之后,必须及时观察有没此现象发生,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养殖成活率。日常养殖过程中,常常为了更加简单、条理的管理,在保证养殖成活率的同时,采取曼氏无针乌贼的分级饲养的方式。一旦发现乌贼有性早熟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性成熟的雌雄分池养殖方式,使曼氏无针乌贼长的更大。有养殖经验的饲养员很容易分辨出哪条是雌曼氏无针乌贼,哪个是雄曼氏无针乌贼。一般来说,雄曼氏无针乌贼触腕分散、触腕较长并且展现出攻击状态;雌曼氏无针乌贼触腕紧缩并呈现向前下方延伸状态,触腕相对较短。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结论,从放苗到苗长3-4厘米之间要集中喂养,一旦长到4厘米以上就应该分级喂养。

四、结束语

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乌贼的产量和养殖技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池塘养殖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学习乌贼养殖的创新方式,提高养殖过程中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完善科学的养殖标准和指导方针,总结养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乌贼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和优化现有养殖技术,促进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 邵楚,王春琳,蒋霞敏.母昌考曼氏无针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技术[J].中国水产.2011(01)

[2] 张宝琳,孙道元,毕洪生,吴耀泉,黄勃.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J].海洋科学.2007(05)

[3] 雷舒涵,吴常文,高天翔,郝振林,张秀梅.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及其盐度耐受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11(02)

[4] 张建设,夏灵敏,迟长凤,吴常文.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1(01)

[5] 吴耀泉,唐质灿.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群体组成和洄游分布[J].水产学报.19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