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舞台内外的传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舞台内外的传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权先生是香港电影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虽非科班出生,却深刻地影响了香港电影业,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名字就已经十分响亮,他被香港影视界誉为“金牌制片人”,他制作出了六十多部影片,其中不少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他一步步走来,演艺圈里四十多年的打拼历程,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他,而优秀的他也丰富了这个演艺圈。

【张权先生,祖籍天津,在上海和香港受教育,担任香港演艺人协会副会长。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移居香港,六十年代末加入电影界,在七八十年代,曾拍摄多部知名电影,是香港著名的监制和制片人。他资历和经验丰富,被香港影视界誉为“金牌制片人”,为业界中知名的专业人士。】

在香港电影界,张权先生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演艺圈里打拼四十多年,制作了六十多部影片,其中不少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在七八十年代,张权先生的名字就已十分响亮,很多著名艺人都曾和他合作过,虽然他并非科班出身,但张权先生却深刻地影响了香港电影业,在演艺界里一步步地走来,他走得踏实,更走得精彩。

从武师到电影制片人

张权先生进入电影业恰逢香港电影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加之个人的努力奋斗,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从而也成就了一名“金牌制片人”的梦想,确立了他在业界中的地位。

张权先生的个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是天津人,当年他的父亲在美国,他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移居香港。提起祖籍,张权先生介绍说:“我是天津人,爷爷是开船务的,父亲当年在美国,我在1950年从上海来到了香港。”

在香港读书受教育,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张权先生走进了演艺圈,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电影生涯。四十多年来,他在业界中不断磨练,并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他笑着说:“进入电影业后,我是一步步做起来的,尝试了多种工作,从武行做起。”进入演艺圈之初,张权先生醉心于武术,并跟随着梁少松、梁小龙师傅当武师,后来,他慢慢由梁小龙介绍入嘉禾公司当起武术指导和替身。

当时当武师的薪金尚可观,但一次意外的经历让张权先生改变了职业。那时他正在拍一部西片,为一个外国演员做替身,却意外跌伤,撞伤了腰,治疗一个月才痊愈。这次受伤,让张权先生考虑到这个职业并非是能做到终老的行业。“这是一份很拼命很艰苦的职业,不可以作为长远发展的职业。”他说,因此他决定转到电影圈的其它岗位。

张权先生做事认真,又擅于交际,人缘很好,人脉资源广,得到业界很多人士的敬重。“受过伤之后,我决定要当导演。第一份与导演相关的工作是当著名导演吴思远的副导演,但最后没有当上导演,却走上了当制片人的路。”张权先生又回忆说:“吴思远是我的启蒙老师,他认为我擅于用特别的方法与人相处,当武师和替身当时受尊重,也为我打好了很多社会关系,他认为我比较适合当制片人。所以我就走上了监制和制片的道路。”走上了一个新的岗位,张权先生从此为自己的电影业创出了光辉的一页。

黄金时代,经典作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时代,也是张权先生事业的黄金时期,他制作了多部电影,是多部经典电影的监制和制片人。著名影星成龙、曾志伟、萧芳芳、许冠杰等都曾和他合作,张权先生的名字是和七八十年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张权先生笑着说:“七十年代我的片子最多,当时东南亚一带都来买,以前香港拍的都是国语片,到了1965年才流行粤语片。我拍的戏并不多,约六十多部,自已比较喜欢的是《蛇形刁手》、《醉拳第一集》、《林亚珍第一集》、《最佳拍挡第五集》、《我在黑社会的日子》、《明月照尖东》、《舞厅》、《失业生》、《廉政风暴》等几部。”

张权先生被誉为金牌制片人实至名归,他拍摄多部家喻户晓的电影,这些经典之作也伴随着许多港人度过他们的美好时光。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一时间,对前途的不可预知,让部分港人活在一个充满恐惧和没有可见将来的社会。当年《最佳拍挡》系列的出现真正为人们带来欢乐的一刻,让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忘记烦恼。《最佳拍挡》作为见证整个80年代转变的一部电影,其责任不只是为观众带来欢笑,而是让当时的观众,也即是成长中的青年去反思一个时代的转变,以及人们在时代转变中的挣扎。

张权先生指出,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是香港电影业发展最蓬勃最兴旺的时期。当时他个人一年就可接拍多达三十多部电影,全盛时期,一天要赶拍三部电影,可见当时电影业的火红市场。

从事影业几十年,张权先生当过武师、演员、导演、监制和制片,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干走出一条卓著的道路。他最喜欢的还是监制和制片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拍摄幕后的监制和制片,这是一项复杂又精细的工作。电影制片人,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简单地说,就是一部影片的最高负责人,制片人的素质、心态直接影响到一部电影的品格。张权先生说:“拍电影最重要的是环节,制片人最关键的是处理好‘关系学’,把摄影师、导演、演员等各层复杂的关系处理好,在开戏之前,一定要把整个团队的关系艺术地处理妥当,让大家打成一片,相处融洽,这样才能拍好一部戏,这是最为重要的。”

监制和制片是张权先生经常同时担任。监制主要负责找老板投资、卖版权、排期上演和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他认为搞好剧组的关系学十分关键,这关系到这部电影拍出来的效果,而导演的权威才能凝聚大家,最终把片子拍好。对于当今香港和内地的电影市场,作为资深的业界人士,张权先生无疑十分熟悉。

谈起内地电影界的前景,他笑着说;“内地电影业发展得很快,市场大,平均每天可以出10来20个银幕,现在乡镇的电影院很多,用数码而不用胶片就可以放映了,成本低,不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的大城市,租金、人工和成本高昂。现在香港影视业也朝往内地发展了,反而在香港拍的戏少了。”

张权先生指出香港电影业进军内地遇到的困难,“虽然香港的大方向朝内地去发展,但香港和内地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市场、方言、人们的生活理念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尽管有很多制片、导演到内地拍片,但受到限制很多,都很难审核通过。而且每个地方的方言、习俗又不一样,一个片子到不同地方,观众就不一定看懂和喜欢,所以香港有一些人专门把片子销往东南亚或沿海广东一带的地方,也可以卖给电视台。”谈起行业经验,张权先生娓娓道来。他看好内地的电影业,更支持香港的电影业。

温馨家庭,幸福快乐

四十多年的电影生涯,张权先生以“福将”来形容自己,事业的成功带给他的满足和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最让他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是事业背后温馨幸福的家庭。虽然在花花世界的娱乐圈里打拼多年,张权先生却是一个很注重家庭,孝敬父母为先的传统人,温馨和睦的家永远是他的轴心。

早在1987年,他一家移民到法国。“因为太太很喜欢法国,当年我就以艺术家的身份申请过去,现在每年会到法国呆几个月,其它时间就在香港陪我母亲,每周要和母亲见面、喝茶。”他笑着说。原来张权先生的母亲已经九十多高龄了,母亲要求他们三兄弟都留在香港,有空就常常和母亲聚聚。

谈及家庭,张权先生幸福而澹然之情溢于言表。他有一对儿女,都长大成人了。他告诉笔者:“女儿在法国,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儿子在美国,从事地产工作。”家庭中,张权先生不仅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也是一个深情的丈夫。留在香港是因为陪伴母亲度晚年,有空就到法国和妻子儿女团聚,这种天伦之乐,是他深感人生最幸福快乐的事情。

近年来,香港演艺圈都向内地发展,也有人请张权先生为内地片担任监制,但他都推辞了。他道出缘由:“内地市场和发展空间都很大,我个人不考虑到那边发展,第一是要陪母亲,其次,以前也尝试过当内地片的监制,发觉内地经常要诸多的应酬,这种模式不适合我。”因长期定居于香港,他对于香港的一切都熟悉,希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香港的电影业上。

他同时担任香港演艺人协会副会长。该会以加强香港演艺人的沟通联系、提高其专业水平,促进保障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为宗旨。张权先生常在协会中为业界建言献策,推动会务向前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张权先生言,看好内地的发展,将大力支持香港和内地的电影业,并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