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人崔致远与文学作品《崔致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人崔致远与文学作品《崔致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罗崔致远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人,在韩国文学史、思想史中非常重要任务。他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作韩国汉文学鼻祖。而以崔致远作为男主角的文学作品《崔致远》在韩国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韩国对于《崔致远》的文体格式、作者、创作时代、原典、人物形象、背景、情节、本题等的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成果。其中介绍文体格式和作者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崔致远,韩国,文体格式,作家

崔致远(857~?)活在韩国新罗时代,他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人。崔致远在韩国文学史、思想史中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作韩国汉文学鼻祖。出生于唐末新罗王朝的他,在很小的时候便独自来到长安,寓居苦读,并于十八岁考中进士。其后任过地方县尉,也在当时的淮南节度使幕府中供职多年。回到新罗后,他将在淮南幕府中撰写的公文收录成集,取名《桂苑笔耕集》(“桂苑”指当时淮南节度所在地扬州)。这本文集的价值在于记录了大量与当时政治形势相关的历史事件,对于旧史的记载,既是佐证又有补充和纠正,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些事件中地方政权的政治运作情况。

同时崔致远也留下了许多诗、文、游、记等。在中韩两个文献中都有一篇关于崔致远的作品:在高丽的《新罗殊异传》中名为《仙女红袋》,在中国宋代张敦颐撰的《六朝事迹编类》中,则称为《双女坟记》。以后崔致远故事,在李氏朝鲜初期学者成任的《太平通载》第68册中,以《崔致远》转载,在李氏朝鲜中期学者权文海的《大东韵府群玉》第15册中,以《仙女红袋》转载。

《新罗殊异传》的《仙女红袋》和《六朝事迹编类》的《双女坟记》是同样故事转载不一样的文集的,就是异本关系。《新罗殊异传》已经消失了,只有在后代人的文选集上可以看。《新罗殊异传》的《仙女红袋》流转到《大东韵府群玉》的《仙女红袋》和《太平通载》的《崔致远》,内容也是大体一致,但是两篇的篇幅有所差异,《大东韵府群玉》的《仙女红袋》比《太平通载》的《崔致远》,少了五分之一,省约开头和结尾、删除汉诗、简约情节。还有,在李氏朝鲜有以崔致远为主人公的小说,《崔致远传》或者称为《崔孤云传》、《崔文献传》。然而,与《仙女红袋》没有任何关系。

《崔致远》的内容如下:约在唐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的一天,崔志远来到这一驿站。发现不远处有座古坟,依山傍水,绿草茵茵,于是便“询其事迹,莫有知者”。后来经过仔细打听,才知是双女坟,墓中葬着两个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死的姊妹。崔致远是位感情非常丰富的诗人,知道后感慨万千,诗兴顿起,就在墓门赋诗一首:“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几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芳情倘许通幽梦,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馆若逢云雨合,与君继赋洛川神。”题罢回到招贤馆。是夜,果梦二女翩翩而至,感谢书生题诗寄情。书生不胜欣喜,遂捧出佳肴美酒,邀其痛饮畅叙。席间诗来词往,互吐爱慕之心。至情深意密时,才子佳人同枕共衾,喜结连理。一梦醒来,竟是人鬼相恋成婚,崔尉颇感惊异,遂作长诗《双女坟》追记梦中情景。

在韩国官方检索学术文库网站(http://www.riss.kr)上,以‘双女坟记’、‘崔致远’检索以后,取得了30篇以上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分为三个方面,作者、文体格式、内容。在韩国文坛上《太平通载》的《崔致远》名称仍然不确定:有的学者称为《崔致远》;有的学者称为《崔致远传》。这都是由于还没确定《崔致远》的文体格引起的。因此,参考资料的时候,得注意名称。下面本人写的《崔致远》指的是《太平通载》的《崔致远》,但参考资料的名称根据各个学者的看法而写的,所以指的对象会与本人指的不同。

《崔致远》在韩国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文体格式、作者、创作时代、原典、人物形象、背景、情节、本题等的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成果。其中,最受到关注的则是文体格式和作者。

1. 文体格式

《崔致远》文体格式与韩国小说的嚆矢有关。之前,在韩国小说史里以李氏朝鲜初期文人金时习的《金新话》认为韩国小说的开头。如果《崔致远》替代《金新话》定为韩国第一汉文小说的话,韩国小说的历史被提前约500年。因此,追究《崔致远》的文体格式对韩国小说史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崔致远》的初期研究是反对这种观念而成的。对于《崔致远》文体研究有三个方面,一,将《崔致远》作为说话;二,将《崔致远》作为传;三,将《崔致远》作为小说。

第一,将《崔致远》作为传说的代表学者是赵东一。他根据德国文艺美学以及卢卡奇分析方式,把文学分为叙情、叙事、教述、戏剧,又试图分为神话、传说、民谈、小说。他认为《崔致远》是传说,并且认为一种冥婚传说,冥婚是已经去死的人变成鬼魂,从阴曹再回人间世界来的。

第二,传是一种文体格式,亦称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在《崔致远》里没有论赞,但为了强调纪实性包含在《六朝事迹编类》的《双女坟记》里的事实,比如:他被补为宣州(宣城郡)溧水县尉;他巡查来到花山,下榻在招贤馆,得知前岗有古迹双女坟,便前去凭吊,然后题诗墓门。《六朝事迹编类》是南宋张敦颐撰的六朝事迹编类,史地杂记,绍兴三十年(1160)撰成。

第三,最近研究方向倾向于以《崔致远》认为小说的看法,许多学者先搞定小说的定义,然后研究《崔致远》的小说性。比如埴Q在《《崔致远传》的小说性》上,与唐代初期传奇小说《游仙窟》比较人物和文章的构成,并与《金新话》(万福寺樗蒲记)比较叙事构成(情节),试图证明《崔致远》跟得上《金新话》的小说性。

2.作者

跟上面提到的原因同步,考察《崔致远》的作者也很热门。《崔致远》的作者一般分为四种,朴寅亮、高丽末期与朝鲜初期的文人、新罗末期与高丽初期的文人以及崔致远本人。朴寅亮是《新罗殊异传》的搜集而撰者,高丽时期文名高的诗人。初期学者往往认为《崔致远》是朴寅亮的作品。他们认为,朴寅亮的文才很高、他撰《新罗殊异传》、崔致远本人不会写以自己为主人公的小说、如果在11和12世纪之间《崔致远》写成的话,有力的作者便是他。但这些看法没有具体证据,都是间接证据。李京雨认为,高丽后期很长时间没有《新罗殊异传》的记录,所以《崔致远》由高丽后期的文人根据口传说话而写成的。因为《新罗殊异传》原本已遗失,只有在《大东韵府群玉》的《仙女红袋》和《太平通载》的《崔致远》上留下。林芍髡糯奇小说是从新罗高丽交替期成立的,之后再提出来新罗六头品、崔匡裕、崔致远等认为《崔致远》的作者。朴熙秉受到林芍髡牛以新罗高丽交替期的文人当研究对象。其中,崔匡裕的诗风(押韵、题材、趣向等)与《崔致远》的诗歌一致,因此他以崔匡裕认为《崔致远》的作着。有些学者也根据《崔致远》里的诗歌主张《崔致远》的作者是崔致远本人。但是到现在《崔致远》的作者仍然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