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毕婚族女性职业设计与发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毕婚族女性职业设计与发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毕婚族是指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结婚证的一类群体。高校毕婚族女性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有效进行职业设计发展让她们最大限度的发挥性别优势为社会做更多,更突出的贡献,对实现女性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女性;毕婚族;职业设计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41-02

2013年6月12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校园内,该校校长亲自给14对即将毕业并且已经领到结婚证的毕业生举行了一场证婚仪式,见证校园爱情的美好。近年来毕业后就结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毕婚族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高校毕婚族女性有的是出于对于大学爱情的坚持,先结婚后奋斗。有的是迫于家庭的压力,在父母的安排下一毕业就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逃避严峻的就业压力,走向婚姻曲线救国。毕婚族群体的出现,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一方面可以看出高校毕婚族女性职业动机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女性职业规划意识淡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因此,针对高校毕婚族女性的特点开展职业设计与发展研究,有利于高校女性的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增强高校毕婚族女性就业竞争力的应有之义,实现高校毕婚族女性职业价值的必然要求。

一、影响高校毕婚族女性职业设计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高校女性正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时期,此时她们会认为自己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进入家庭角色,甚至将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婚姻,存在干得好不如嫁的好的思想,毕业后一定要嫁个有前途的老公,因而忽视社会角色的培养。她们的职业理想太过功利化,没能将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因素与职业世界进行匹配,成就动机不强,导致最后在求职中受挫。可以看出高校毕婚族女性不仅对自身价值认识不清,而且缺乏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据调查显示其实幸福感与职业、收入成正比,所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着其一生的幸福。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重大的决定的作出往往有父母的参与,职业生涯亦是如此。高校毕婚族女性有一部分是在家庭的压力之下选择婚姻的,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现代的父母大多思想比较传统,他们渴望子女早日成家过上稳定的生活,甚至有些高校女性的父母主动拜托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帮忙留意对象的合适人选并安排相亲,或者陪同子女去婚介所刊登信息,再或者去一些火热的相亲节目上大胆征婚。等她们毕业以后,也不着急让子女找工作,而是希望子女赶快成家养育下一代,更别谈对子女职业未来的指导。这种家庭观念下的高校毕婚族女性由于家庭因素的干扰,职业规划上一般在父母的庇护下进行选择,忽略了自身的职业兴趣选择,职业期望大大降低。

(三)高校因素

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高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将“职业生涯规划”列为高校必修课,并同时颁发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2009年秋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走进高校课堂。但是这些课程仅仅沦为理论上的知识,而且课程教授方法单一,并未对学生有实质性的进展,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更缺乏全程化的规划。美国著名职业生涯理论的代表人舒伯曾提出大学期间属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的观点,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应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但是诸多高校普遍的做法是大四临时抱佛脚,为了提高就业率,仅对高校毕业生做一些礼仪和求职简历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缺乏持续性和全程性。

(四)社会职业环境因素

当前的社会职业环境没有为高校毕婚族女性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高校毕婚族女性虽然克服种种困难,获得了与男性相同的教育机会和同等的就业能力,但是由于性别原因,仍然不能获得与男性公平的就业机会。据社会统计显示,女性就业总量低于男性,就业层次低于男性,真正具有良好职业生涯并能够达到职业高峰的女性只占少数。可见毕婚族女性,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的锻炼和社会的偏见,使得女性无法获得工作岗位以及相应经验的积累,不利于她们职业价值的发挥。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二、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高校毕婚族女性在制定职业设计时首先应该清晰自己的职业生涯愿景,即自己到底想在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其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的影响对自己进行职业评估。再次当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目标,设计职业发展路线之后还应该不断修订,制定弥补差距的方案,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让它变得更加行之有效。比如结婚后如果出现小孩的情况,高校女性是否会选择休整,为了家庭而选择暂时退出职场生活等情况。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女性的“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特点。

三、高校毕婚族女性职业设计与发展对策探究

(一)高校毕婚族女性应正确的认识自我

高校毕婚族女性首先应该建立自信、自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然后可以根据SWOT分析法,霍兰德职业性格测量以及360橱窗分析等科学分析方法全面解读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基于自己的能力个性与能力特征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相关专家学者关于职业生涯的讲座或座谈会,与一些社会成功的女流,通过接受再教育考取证书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通过一些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等等。

(二)家庭正确引导关注女性职业兴趣发展

父母对高校毕婚族女性的职业选择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职业规划教育是职业规划的起点和基点,因此父母应该摈弃传统的和一些世俗的观念,正确引导并关注女性职业兴趣发展,给予她们在婚姻上还有就业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尊重并支持她们自己的决定。由于毕婚族女性一毕业就进入家庭角色,每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放在家务劳动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更加重要的社会问题和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父母应该体谅她们,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减少她们家务劳动的时间和任务。

(三)高校应分阶段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应针对高校女性的性别优势和身心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制定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大一、大二时,培养高校女性正确认识自我,初步了解与所学专业的社会职位,职业设置,初步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大三时,培养专业学习能力,相应的鼓励高校女性考取一部分证书证明自己。也可以效仿西方许多高校的“实习生计划”,让更多高校女性走出校园,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大四时,根据就业市场,帮助高校女性调整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校毕婚族女性来说,高校在大四时可开设“婚姻课堂”,通过一些读本、讲座以及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帮助毕婚族女性正确看待婚姻,了解婚姻中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以及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政府为高校毕婚族女性的职业竞争力作出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保障同等就业权。不能在就业机会减少时,要求女性首先出让就业权,这对于最大效用的发挥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为高校女性制定一些女士优先的特殊政策,比如针对一些高科技行业,高等学府的女性高层管理人员,教授等制定一些较科学合理的特殊政策,以便激励女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社会中塑造有作为,能挑重担的女性新形象。对于“事业为重”的女性,组织应该为其职业发展设计通道,努力克服玻璃天花板现象,减少女性职业发展的挫折感,对于“家庭事业并重”的女性,在女性发展的不同时期,组织可以采用灵活的工作家庭友好政策等弹性工作制度,建立家庭援助计划等等。

以上只是从自身、家庭、高校、社会职业环境等因素对高校毕婚族女性进行了浅显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而高校毕婚族女性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对其职业设计与发展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旭红.从毕婚族现象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第10期.

[2]田琼.基于当代女大学生“毕婚”“急嫁”现象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第13期.

[3]陈燕红.从急嫁族现象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9卷第1期.

[4]邓子娟.近10年国内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妇女[J].研究论,201 3(5)第3期.

[5]郭旭颖.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