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有清风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有清风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毫灵芽天下精

在福建省南平,沿着鹫峰山脉一路蜿蜒迤逦向东,便到了政和县。只见山峦起伏,秀色入眼,杜牧的诗句“山秀白云腻”仿佛就是为此而生一般。佳境如此,无怪乎白毫银针无烟火气息,自然灵透若天物。

白毫银针,说到它的名字,其实只要看一眼它的样子就知道了由来,白毫银针的原料全部是茶芽,且芽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茸毛,芽头尖而细长,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就像一根根纤细的银针,得名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它同君山银针齐名于世,历代为皇家的贡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闽南人喜欢茶,都好像到了一种极致,在闽南地区流传着“无茶不成礼”的说法。福建产白茶,又以福鼎县的太姥山为主,陆羽的《茶经》里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后来有人分析,这里的白茶山就是指的福鼎太姥山。白茶又主要出自于大白茶树和大毫茶树,这两种茶树都可以制作出上乘的成品茶。而两者相较,又以大毫茶树所制作出来的白毫银针首推,因为大毫树所生长出来的白色芽头,白色茸毛最丰富,品质最好,可算得上其中的极品。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有资料记载,清嘉庆初年,福鼎县人便开始创制白毫银针,可见白毫银针的历史相当久远。

作为主产白毫银针的地方――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和福鼎县因其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加之特殊的地理条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其出产的白毫银针被称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自古代就受尽追捧。北宋词人蔡襄在《赞白毫银针》中这样写道,“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古人偏爱白毫银针,趋之若鹜。

白毫银针,采摘更是细致,要求也更为严格,素有“十不采”的说法。所谓十不采就是:“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而不仅是采摘要求如此多,白毫银针的采摘期也是有限制的。白毫银针的产量不多,采摘期也只有半个月长,而短短的这半个月是指的三月底到清明前后,由于产量少,且又是选最嫩最新鲜的芽头,白毫银针更是被喜爱品鉴茶的人所钟情。

故人偏爱云腴白,其实偏爱的始终是有资格被偏爱的,白毫银针天生丽质,仿若天物,怎可能不被人所钟爱!

清心心清诗化茶

白毫银针冲泡方法很简单,只需沸水和简单的茶杯。白毫银针茶叶在水中盛开的样子非常漂亮,泡出来像一朵朵白云,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很有意境,即便是舌尖还未触及到茶水,单是看着这样一场美景,便足以沉醉许久。而泡茶首先是水温,俗话说水是茶之母,泡茶不仅需要水质好,而且水温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泡白毫银针,水温不宜太高,因为其是属于比较嫩的茶叶,水温太高会损伤茶质,茶就泡不出最真实的味道来。再次就是茶具,值得一提的是闽南人泡茶不用茶壶,一般就用盖碗茶和玻璃杯,而对于泡白毫银针来说,最好的是透明的玻璃杯,这样便能直观整个茶叶泡起来的过程。才能悟道,茶如人,需要沉浮得当,人生才慢慢地滋味浓郁。

当然,对于钟爱茶的人来说,每一道茶都是一次洗涤,每一次泡茶的过程都是一次完成艺术的过程。作为名茶之一的白毫银针,他们是自然不会就将就而已,他们一定会找一个下雨天的下午,一个人独坐窗边,沏上一盏,慢慢品之,得之,悟于心间。“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而此时,白毫银针的芳香慢慢飘出来,伴随而来的是满腹的恬静和吐不完的缠绵诗情。难怪故人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雅兴,只是红泥小火炉上煮的若是茶,便更觉得妙不可言了。

不知是谁,把唐代诗人钱起的名句“阳羡春茶瑶草碧”和李白的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副茶联,在茶人中传为美谈。而有人也将八位著名诗人的名句串联在一起,组成了一首《品白毫银针》的五言诗,每一句都分别代表了品饮白毫银针“焚香、鉴茶、涤器、投茶、冲水、赏茶、闻香、品茶”这八道程序。这首诗是这样的:

天香生虚空,万有一何小。

空山新雨后,花落知多少。

泉声满空谷,池塘生春草。

谁解助茶香,努力自研考。

多么有诗情画意的一道品饮过程,仿佛整个过程都不再仅仅是在品一道茶,而是品一段人生。焚香入冥,悠悠袅袅,最好是檀香,自古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茶禅不分家,进入霜清水白,湛然冥真心的境界,这是最好的品茶境界,然后涤器、投茶、冲水、赏茶、闻香、品茶,缓缓进行,每一个步骤都可以学到感受到喧嚣闹腾时学不到的东西。有时候,我们需要静下来听听心的声音,只有安静下来才听得到的声音,算是回归自己,算是等等自己的灵魂。这便是为什么许多文人诗人钟爱茶的原因吧,清心净心,定时为心排毒。

自有风来

白毫银针,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常作为药用。对于白毫银针的药效,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有很好的说明:“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一种贵重的中药),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即价同金相等)。”在产白毫银针的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据说尧舜时期,有一位老奶奶,住在太姥山上种茶,当她看见山下正在流行麻疹的时候,便教村民用茶治病救人,感动上苍,后来羽化成仙,被尊称为“太姥娘娘”,再后来,有一位叫陈焕的人,将山上茶树的枝条拿来种植,用来治疗麻疹、发烧、水土不服等疾病。这种茶树就是白毫银针。可见,白毫银针具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病。

另一个关于白毫银针的传说是讲,在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商定轮流去找仙草。

志刚、志诚都因满山的乱石,阴森恐怖而恐慌,没有忍住回头看了乱石而变成了石头。找仙草的重任最终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来到乱石岗,坚强地忍着各种怪音,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的由来。

传说固然是传说,白毫银针虽不能治百病,但是很多人对饮白毫银针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这一点深信不疑。甚至有人说饮一杯白毫银针,可令人对今天生活的许多严峻事实,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粮价高昂等,变得心神安定。白毫银针在华北甚至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2002年的非典在广东地区肆虐,而与广东临近的福建却并不严重,福建人深信这是因为他们钟爱饮茶的原因,特别是白茶,白毫银针本身有预防瘟疫的功效更是让他们远离疫病。

“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白毫银针以其独特的品性和功效为世人追捧。想到人,始终被长时间钟爱的总是那些灵魂气质经得起各种诱惑利益引诱的,他们善良长情,恬静澹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经得起考验的善良和不求回报的付出,才会感慕于人间的温情,才会受到人长久的追随,比如白毫银针。

清风自来,淡然自来。白毫银针,这样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