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隋代宫人制度及相关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隋代宫人制度及相关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隋代宫人制度的研究,目前学界尚少专门的讨论文字。结合《隋书》相关志传与隋代宫人墓志,探讨隋代宫人制度的设置与演变、隋代宫人墓志所记职司等基本素材分析和隋代宫人所参与的其他事务及活动诸方面问题,揭示隋代宫人六尚与六局体系的渊源及建设情形,认为六尚的体系可能导源于北周的“中宫六尚”,但隋代的建制则更加整饬完善。并对宫人公服制度问题有以爬梳,确认隋代的宫人公服制度无疑担承了由北齐北周到唐代之间嬗变的桥梁,同时又呈现着隋代独特的公服元素。

关键词:隋代宫人;宫人制度;《隋书》;墓志铭

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3-0098-13

收稿日期:2011-06-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S008)

作者简介:周晓薇,女,陕西西安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其祎,男,安徽阜阳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宫人”一词有一般意义的即广义的和特殊意义的即狭义的两种解释,前者指凡在后宫内廷中供役使的女性皆可称作宫人,亦或等同于“宫女”的通称;后者则专指为后宫内廷服务且在官掖管理机构中担任职务的女官。本文所欲讨论的隋代“宫人”即为后者,亦即服务于宫掖机构中的管理君主后妃等日常生活事务的女官,只是在史传中,“宫人”又或被称之为“女职”、“宫官”(即有别于皇后嫔妃等位居后宫的“内官”)等,殊未一致。就本文的取材对象而言,隋代的宫掖女官,反映在《隋书》等正史和隋代墓志铭中的身份名称则主要是名之为“宫人”的群体,故本文在题名上多以“宫人”之称,而不予特别强调为“女官”。

针对隋代宫人制度的研究,目前学界尚少见有专门的讨论文字。惟有所集中涉及者当首推赵万里先生依照《隋书·后妃传》“六尚”“六局”制度而对39方隋代宫人墓志中的宫人司职所进行的简要归类和考释,而拙文《隋代宫人的膺选标准与社会期许》,亦尝试通过检讨隋代宫人墓志来分析归纳出隋代宫人的膺选标准主要表现在容貌美丽、品性柔顺、出身良家、德才兼备等诸项,并藉以探研和考查隋代社会对宫人阶层的一般意义的理想化审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台湾蔡幸娟先生《北朝女官制度研究》一文中的《叁:隋代女官制度之发展与演变》一节,主要对隋文帝时期“六尚”和隋炀帝时期“六局”之女官系统进行了梳理与比较,并作了“墓志铭文所见隋代女官之实例论证与补益”等工作,从而使得隋代宫人制度的研究初有路径与框架,故其研究也自然具有着趋近专门的开拓价值和意义。然蔡文在利用《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的宫人墓志时,忽略了大业十年《马称心志》所记其任尚宫的资料,另有20世纪80年代末于西安市长安区洪固乡少陵原出土的仁寿二年《鲁钟馗志》和洛阳出土的大业三年《宫人内副监元氏志》,亦皆是可以佐证隋代宫人任职的实例与新资料,而均为蔡文研究中所未加留意利用。此外蔡文的论证主要侧重在对史书记载的隋代女官系统的探究,而利用隋代宫人墓志亦仅仅是用于佐证史书中女官职司的确实存在与否等问题。

其实,通过隋代宫人墓志铭所传达的史料信息,第一,可以进一步佐证史文所见隋文帝“六尚”与隋炀帝“六局”所未能详解的女官职司体系,并可以进而顺藤摸瓜,寻绎其依循的是前朝旧制还是隋代创建诸问题;第二,诸如隋代宫人担任女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执行职司的情况、达到怎样的标准方能称职等问题,目前仍然近乎未知,通过隋代宫人墓志铭适可对部分宫人职任得到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第三,除了隋代女官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宫人还参与了其他一些宫廷活动,这些活动为史家记录者甚少且散见于传世文献中,将其搜讨集合,正可以充实隋代宫人制度的多样化与关联性研究。缘此,则本文拟围绕这样三个主要方面而结合《隋书》相关志传与隋代宫人墓志铭展开研讨。

一、隋代宫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隋代宫人制度的文字,照例不载于正史的《百官志》或《职官志》,而只是附于《皇后传》或《后妃传》中。《隋书·后妃传》的序尝对隋前的南北朝宫人制度有简要批评,略云:“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周宣嗣位,不率典章,衣祎翟、称中宫者,凡有五。夫人以下,略无定数。”于是“高祖思革前弊,大矫其违”,在“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略依周礼,省减其数。”其时,高祖主要是革除前朝后宫嫔妃过多的弊端,试图做到“唯皇后正位,傍无私宠”罢了。而对于宫人系统的建设,则基本沿袭北周制度做了调整,使隋代宫人职官机构的核心由六尚组成,分三级管理制度,即六尚、六司、六典。炀帝时期沿袭文帝时的六尚制度,并将六尚改称为六局,职司亦略有调整,同样分三级管理制度,即六局、二十四司、女史。

1.隋文帝时期的宫人制度

《隋书·后妃传》的“序”记载了文帝在开皇二年“思革前弊,大矫其违”的宫人制度: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一曰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合廪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二曰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曰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四曰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寝,掌帏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六曰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隋文帝时期之宫人系统以六典直属六司,再统辖于六尚,即所谓“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宫人的司职分工与执掌十分清楚明白,人数则大约在54人左右,正符合所谓“省减其数”的改革。

那么,隋文帝时期较为完善整齐的宫人制度是否如上所述是渊源于汉晋旧仪或汉魏旧制,抑或是借鉴于其他更为便捷时代诸如北周的宫人制度模式与体系?

首先,他的直接源头并非是“采汉、晋旧仪”或“采汉魏旧制”而来的宫人制度。因为“史传并无相关史徵可以互相证论”,“汉晋之‘六尚’、‘六司’、‘六典’都是士人百官群僚之属,无关于女官也。显然地,隋文帝亦拟士人百官系统以制定女官之职序”。也就是说,“采汉、晋旧仪”实际是指的隋代比拟于外官系统而创置了六尚体系的宫人职官秩序。另外,据《宋书·后妃传》,又知刘宋一朝亦尝“拟外百官,备位置内职”,然其所制女官体系仅体现出名品秩序,职司名目更迥然相异,实与隋代的六尚体系全不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