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市发展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市发展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塑发展动力

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做好省、市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衔接和落实工作,继续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切实做到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积极开展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清理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公开收费目录,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严格绩效管理。

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放宽登记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推行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制度,改企业年检制度为年度报告制度。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小型水利设施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从严清理涉及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事项,引导中介组织市场化、规范化发展,强化中介组织收费、服务等环节的监管。支持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社会服务和社会事务,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禁和惩处各类非法违规的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清理行政执法权力,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3、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创新。加大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力度,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以及支持产业、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各类财政补助。壮大国有资本经营平台,增强政府融资平台的资本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建设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组织,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社区金融服务企业发展,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支持企业利用金融市场创新产品扩大融资,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上市和“新三板”、“四板”挂牌,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基金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引导规范担保业务,支持各类担保机构发挥担保功能,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业务。完善银政企合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着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及应用。探索推广多种抵押融资模式。

4、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强化专业招商,推进以商招商,扩大招商,形成政府推动、园区带动、企业主导、中介服务的招商新格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更加突出理性招商,着力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加强项目筛选论证。完善园区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明晰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实施错位发展。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快经济开发区、建筑陶瓷工业园、金桥工业园、双莲工业园、岩屋庙工业园、半月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着力盘活存量资源;坚持集约化发展园区,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

5、切实推进依法执政。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作用;健全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所有政府规范性文件必须纳入备案审查范围。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党委重大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决策失误问责追究办法。加强党内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建立党内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机制和执行情况、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从严管党治党。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加强法治修养,努力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带动引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6、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及部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依法制定和公开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保障制度。推进政府依法决策,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合法性审查前置程序;重要政府规范性文件由政府法制机构主导起草,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推行综合执法,实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案例指导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强行政监察,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政务公开制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7、着力保证公正司法。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快建立实施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推行执法办案网上流程管理,加大数字化法庭、审讯场所建设力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和民商事、行政案件裁判标准规范化;完善司法责任制,推行主审法官、合议庭、主办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加强法律监督,严格落实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完善羁押、监管活动和刑罚执行监督机制,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畅通人民群众监督司法的渠道。

8、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公共设施、示范点、教育基地;全面开展各领域、各层级法治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法治文化“培根工程”。深化平安建设,切实加强区域、行业和基层法治建设,引导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服务法治社会建设,健全完善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机制。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依法规范秩序,建立涉法涉诉依法导入法律程序,坚持依法纠错,落实依法终结制度。统筹推进市、镇(办事处)、村(社区)、网格四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制度,完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和规范法律服务。

9、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把法治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加大法治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强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人大、政府法制机构和法制队伍建设。坚持律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三位一体建设。加强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10、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谋划、引进和建设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重大工业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工业向产业高端化和产品高附加值化发展;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强化技术、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约束,引导高能耗企业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继续实行精品名牌奖励制度。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分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招商,加快发展上、中、下游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推进生产要素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协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建材、化工、食品、轻纺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积极引导生产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华强化工、葛洲坝水泥、三峡新材、史丹利化肥、六国化工、澳利龙等企业加快冲刺100亿元、5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帮扶科技型、成长型、效益型的优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11、推进农业转型示范。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粮油、林果、畜牧、蔬菜、水产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证明商标;积极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大户。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引进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超对接、自供自销、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业110”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惠农资金,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

12、推进服务业提质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升城市商贸服务业品质,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大力推进消费拓展和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养老、家政等居民服务业,鼓励发展广告、演艺、娱乐、健身、培训等文化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生产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物流产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发展壮大旅游业,引进培育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加快旅游资源整合,重点推进一批旅游大景区、大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促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和品位提升。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各项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缩小国家鼓励类生产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差价。

13、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建平台、联合攻关、合作转化。支持现有优势特色产业企业转化应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成果,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新业态、创新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引领性强的企业和产品,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支持企业新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抓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领军人才带团队、带项目、带资金来创新创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14、推进绿色发展。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机制。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管理,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抓好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控制影响生态功能的活动;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公益林、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和投入力度。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严格能评、环评、土地和安全生产等环节的审批,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力度,鼓励使用先进技术和节能产品,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监管,加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四、工作要求

15、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转型发展要求的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对各地各部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成效的考核。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把推动转型升级发展与改革创新、法治保障紧密结合起来,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分工,抓好推进落实。

16、强化作风保障。大兴“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之风,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抓落实工作机制和大督查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效能建设,强化跟踪问效。坚持把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努力打造一支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队伍,实现各项工作的高层次、高质量和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