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众里寻“她”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众里寻“她”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直以来,如何有效或者高效指导学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语文老师固然深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句话的力度,所以常常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绞尽脑汁想办法找路子,千方百计地强化训练,却又常常不得要领不尽人意。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经过一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折腾后,茫然惶惑之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何不从我们千挑万选的精美课文中来教会学生作文,服务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呢?

一、利用教材,开启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但想象力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

一位老师在上《阿长与》一文时,抛出一个问题:假设你要聘请保姆,你是否愿意聘请阿长?先请愿意的同学说说理由,自然引出“阿长买山海经”,顺势处理19-28段。要求学生朗读19-28段后,请学生回答: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说明:文中没有交待,学生无法回答,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紧跟着设置阿长买书的情境,教师扮演书店售书员,让学生扮演阿长,“阿长”仅凭“三哼经”这三个字买不到书,无奈之下,“阿长”描述书中内容“人面兽头、九头的蛇……”,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懂得作者巧妙地用“三哼经”这三个字暗示其买书之艰难,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阿长买书之艰难,“三哼经”这三个字极具信息含量,正是由于“艰难”才体现出了阿长朴素的爱心,愈艰难愈能体现爱。老师别出心裁的设置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洗礼。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来开启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才能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

二、利用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将阅读中所收获的知识内化到自己头脑中,才算得上是自己的积累素材,习作时也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随时提取,应用自如,游刃有余。

而语文课本就是个巨大而丰富的素材库,我们要将语文课本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课本里有许多丰满的人物、深刻的哲理、经典的事例,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若能够认真地领悟文本本身,并在写作时加以利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从字词句方面,内容主题情感方面,结构表达技巧方面来加强记忆、理解、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记忆积累方法,如:摘记法、归类法等等。

还可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规律的指导。语言是按一定方法构造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词、句、段、篇都有其构造的方法。用语言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做到事半功倍。我们不仅重视多读多写,而且研究读什么、写什么,读多少、写多少,怎么读、怎么写,达到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写的目的。

三、利用教材,学会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将课文、生活、作文有机的联系起来呢?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科书所选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作,我们总能从各个方面有所习得。譬如《我的第一本书》,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下了那本书承载的一段感人故事,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基于文章对学生的触动和感染,我再趁热打铁布置练笔:每个人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总会有值得纪念的事、触动心灵的事、难以忘怀的事,不妨写出来,很自然地表达出来,和大家分享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再如琦君的散文《春酒》,文章开头部分用了大量笔墨、不厌其烦地写了家乡过年的种种习俗,一方面源于对家乡的熟悉和挚爱,数年后还能如数家珍;另一方面源于对家乡的思念和离愁,相去甚远还能念念不忘。研读课文之后,我接着顺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触摸生活,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家乡节日,写一篇作文,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情感被唤醒,思维也洞开,还可以从作家琦君淡定脱俗、传神自如的文字中长长自己的写作技法。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既关注了生活,又通晓了人情。

又如一位学生在学习《再塑生命》这篇课文后,情不自禁地写了一段话:爱是苍黄沙漠中那绿意盎然的绿洲,爱是冰天雪里傲然绽放的朵朵梅花,爱是干枯贫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的顽强幼苗;爱是涓涓细流,爱是灿灿阳光,爱是勃勃生机;爱是心灰意冷时母亲轻声的呼唤,爱是冒失犯错后父亲的谆谆教诲……爱,无声,无色,无味,却又像影子一般,无时无刻不跟随我们,无时无刻不牵动我们的心。没有了爱,人将会变得麻木不仁,不懂得感激、欣赏与满足,这样的人,算不得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从片段中可看出他内心的震撼之强烈,表达欲望之强烈。

2.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勤于捕捉和挖掘。

教学中我也时常引导学生梳理回顾对照与作文类似主题的课文阅读材料,让学生看看名家是怎样写的,对照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找出需要或者值得借鉴的地方,关注细节,关注美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这种对比阅读中,学生就能发现自己作文中需要提高的方面,悟出一些自我提高的方法,还可以提升鉴赏审美能力。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奶奶的手》,就是和优美散文《秋冷了月光》、《背影》作对比阅读后,精心修改,着力刻画细节,达到了“天然去雕饰”、“浓情出淡语”的效果。奶奶饱经风霜的隐忍和勤劳,奶奶宽厚仁慈的品格和胸襟,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疼爱,在小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打动人心。

四、利用教材,强化读写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和起来,精心设计写作训练习题很重要。通过改写、仿写、续写、缩写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把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运用有机结合,彼此融汇,从而真正地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如何把握读写结合的“尺度”“梯度”“效度”,有序推进呢?

根据学情,有机和谐地进行读写训练,理顺读写的关系,既不喧宾夺主,又不浅尝辄止,就要求把握好尺度。具体训练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方可,除了明确指导的导向性和突出重点外,还要考虑到学生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分年度,分学期,再分小时段确立目标,有难度变化,充分利用好教材。初一年级重片段训练,例如,教授课文《猫》时,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片断训练题(根据实际学情,择时择题渗透):

A、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样想,怎样做?请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写个小片段。

B、请你以作者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一段哀悼性的文字,表达“我”的忏悔之情。

C、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要求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D、联系本课,完成《如果我碰到一只流浪猫》的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初二年级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在培养多种描写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片段组合成文。可仿写,可改写,可续写,让学生的读写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例如学过《台阶》一文后,设题:

A、父亲闪了腰后,整天若有所失,有一天他走出家门,恰遇愚公闲逛,二人皆生无限感慨,他们会有怎样的一番谈话?写一篇想象作文。

B、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以“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初三年级将进一步加强拓展思维训练、技法指导,注重综合训练。

摸索阅读教学与个性化写作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享受语文、享受阅读,让写作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放飞个性的平台,最不可忽略的捷径就是――从教材中充分挖掘“读写新空间”。教材是个宝藏库,等待着我们我们去发现,去开采,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