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赤灵芝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赤灵芝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从菌种分离和培养、装料和灭菌、接种和培养、出芝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赤灵芝栽培生产技术,以期对赤灵芝的栽培推广应用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赤灵芝;栽培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7.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10-01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一味名贵中药,它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1]。研究发现,灵芝还具有防癌、抗癌和保肝的作用。笔者等于2007年在五华县安流镇协助创办凤达园灵芝培育、加工、销售基地,6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立合作社,并于2013年被评为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现将赤灵芝栽培生产技术进行介绍如下。

1 菌种分离和培养

1.1 母种培养

一般采用马铃薯、葡萄糖(或白糖)、琼脂培养基。取马铃薯200 g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煮熟、过滤,取汁液、补加水到1 000 mL,加入琼脂20 g,煮沸溶解后,再加糖2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 g、维生素B1 0.05 g,煮熟溶解后,在无菌室内即可做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

选采表面经消毒后的鲜灵芝,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菌盖柄之间的一小块组织,放入已制备好的培养基上,培养环境25 ℃左右,当组织周围长出菌丝,立即将菌丝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保藏[2]。

1.2 原种培养

常用培养基的类型及组成:①木屑78%,麸皮或火米糖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②棉籽壳90%,麸皮(米糖)9%,石膏粉1%,水适量;③玉米芯(粉碎似玉米粒大小)50%,木屑50%,石膏粉1%,水适量;④甘蔗渣40%,木屑60%,石膏粉1%,水适量;⑤木屑75%,麸皮25%,硫酸铵0.2%,水适量。

配制方法:配制原种培养基,不能用松、柏、杉、樟树等木屑,因其对灵芝菌丝生长不利。配制培养基时,将木屑、棉籽壳、麸皮或米糖、石膏粉等拌匀,蔗糖溶解于水中洒入料内均匀搅拌,以手握料时、指缝漏水但不滴水为度[3-4]。然后将料装入广口瓶或袋内,用手压实、塞棉塞、扎口,进行2 h灭菌消毒,高压灭菌;常压灭菌法4 h,待料冷却到常温后,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内接种。

2 装料和灭菌

2.1 装袋

原种可用长度25 cm、厚3~4 μm、直径15 cm的小塑料袋装料,经灭菌、接种、培养发菌。栽培袋装碎料可用长33 cm、厚3 μm、直径15~17 cm的塑料袋。装袋前,应检查袋有无破损。装料要松紧适度,用锥形木棒从料面中央扎1个直径2.5 cm的通气孔,袋口最好套颈环,塞好棉塞,包扎牛皮纸。

2.2 灭菌

将袋或瓶分层排在高压锅内,灭菌2 h,或在常压100 ℃间歇灭菌4 h,要求所有程序必须在当天进行。一般袋或瓶出锅后待料降到30 ℃时即可接种。

3 接种和培养

3.1 接种

接种时一定要做到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提高接种成活率。若有条件也可在接种箱内或用接种器接种;若无接种箱,也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具体做法:将灭菌后冷却的袋(瓶)放入接种箱,接种工具应先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放进接种箱内熏蒸灭菌;用高锰酸钾5 g/m3、甲醛10 mL/m3,混合后灭菌熏蒸30 min;有条件的可用紫外线灯灭菌或用0.1%的来苏尔溶液在接种室内喷洒,接种前,工作人员必须戴上口罩,用肥皂洗手3次,再用酒精消毒,才能接种。接种量占干料的10%左右。

3.2 发菌

接种后的栽培袋移入培养室培养发菌。室温保持在24~28 ℃,空气相对湿度45%~60%。要求在黑暗环境中培养,经常通风换气,约25 d菌丝便可长满袋或瓶[5]。在发菌阶段,应加强管理,防止杂菌污染。

4 出芝管理

经培养,待袋内或瓶内长满菌丝后,逐渐进入子实体的形成和分化阶段。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培养基上表层出现白色疙瘩。可继续培养生长接近于棉塞时,便可以扔掉棉塞,以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分化。在此段时间,一定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量。一般温度要保持在26~28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90%;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5%(可用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相对湿度)[6]。光照一般以散射光或反射光为宜,避免日光直射。灵芝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尤其在结盖时期每天进行通风换气是很必要的,否则会造成菌柄长,不开伞或畸形。

5 参考文献

[1] 叶向花,杨勇岐.灵芝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46.

[2] 张含波.灵芝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6-37.

[3] 杨桂珍.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42,144.

[4] 曾振基,古培总,陈东标,等.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4(2):44-45.

[5] 尹立福,冯晓东,陈绍银.灵芝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林业,2007(2):35.

[6] 胡易冰,刘明芳.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