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蒙古达斡尔族木库莲及其文化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蒙古达斡尔族木库莲及其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并称“东北三少民族”。木库莲是达斡尔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木库莲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

关键词 达斡尔 木库莲 传承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东郊,全旗共有10个乡镇,总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公里,因旗内有“莫力达瓦”而得名,旗政府所在地尼尔基镇,是一个山环水绕、美丽发达的好地方。莫旗是内蒙古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占全市达斡尔族人口的40.28%,莫旗的达斡尔族人是17世纪中叶从黑龙江北岸迁来定居的。达斡尔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清代用过满文,辛亥革命后至今普遍使用汉文,少部分生活在牧区的达斡尔族人兼用满文。达斡尔族原以狩猎为主,后定居并转为经营畜牧业和农业为生。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经济形式,为达斡尔族人民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达斡尔族文化的形成、延续和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木库莲(mukulien)是达斡尔人普遍喜爱并擅长演奏的古老体鸣乐器。音色婉转优美,节奏多变,是达斡尔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一、族源概说

讨论达斡尔族的族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曾流传着契丹说、蒙古说、索伦说等多种说法。在众多不同的族源观点中,达斡尔族是辽代契丹族的后裔之说,在学术界和达斡尔民间流传很广。其中,“早在8世纪后期,清乾隆皇帝钦定《辽史》重印本时,将契丹贵族大贺氏与达斡尔族联系起来,历史上一般认为这是探索达斡尔族族源的起端。”50年代,陈述对达斡尔族的历史进行了较深的研究,他以辽亡后达斡尔人从木伦一带逃到黑龙江一带和契丹遗人库烈尔北迁的记载一致为证,并在风俗习惯、、经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达斡尔族是契丹族的后裔。后来,专家们利用DNA技术揭开千古之谜,他们从四川乐山取到契丹女尸的腕骨和赤峰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跟内蒙古莫旗的达斡尔、鄂温克、蒙古等民族人群的血样相比,结果表明,达斡尔族与契丹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是契丹族的后裔。

二、木库莲的历史源流调查

木库莲是达斡尔族的民间乐器,又译作口胡,汉语称口琴、口弦琴或口衔琴。它状似锥子,但外环是用压扁的铁制成的,中间有一根薄片钢舌,钢舌的尖端细而弯曲。演奏时左手握木库莲的尾端,然后放在唇齿之间,右手指弹拨钢舌的尖端,同时,从喉门配合吹气调解音韵发出声音。清代乾隆皇帝撰写的《清朝通典》在谈到“口琴”时说:“以铁为之,一柄两股,中设一簧,末出股外。横衔于口,鼓簧转舌,嘘吸成音”。口弦起源较早,它被世界民族音乐学界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我国古籍《世本》有“女娲作簧”的记载。

我国达斡尔族铁制的木库莲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就其渊源可能与我国北方的契丹族有一定的联系。据日本学者爱宕松男和锡里居泰翻译的《契丹古代史研究》的第五章引证契丹在建立辽国时设有曷术部。曷术即铁的意思,曷术部即做铁器、农具的部族。时至今日,达斡尔语仍称铁为曷术,且一直以来以制造铁器、石器、木器而闻名遐迩。据此可推断,木库莲至少在契丹建辽时期已广为流传,而它的出现应该会更早,但具体时曰笔者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古老的铁制木库莲是源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形态,而得以产生和沿袭下来的。

关于木库莲的来源,在达斡尔族的民间还流行着很多说法和很有趣的故事传说,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对年轻夫妇傍山而住过得很幸福。有一天丈夫不幸暴病而死,妻子伤心难忍,一人生活寂寞难耐,常到野外采柳蒿芽等野菜。有一天她采野菜时,发现一棵叶子扁扁很好看的野草,就顺手拿来吹了几下,她觉得这声音特别好听,吹着吹着心里舒坦多了。后来她就琢磨怎样能做个和这种野草很相似的乐器可以随身携带,烦了就拿出来吹以解除心中的苦闷和孤独。于是,她用铁片做成了达斡尔族第一支木库莲。每当她想念死去的丈夫时,就拿起木库莲吹弹起来,以寄托心中的苦闷。当地人听到她的弹奏都觉得很好听,木库莲便慢慢地在达斡尔族人民群众中间传播开来而成为达斡尔族人民喜爱的乐器了。人们不但用它表达对情人的离别、思念之情,还能弹奏出各种复杂的声调。表达出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有幸采访到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族博物馆的馆长郭旭光。他介绍道,木库莲的产生和发展跟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从地域上看,达斡尔族处于我国的北方:从生活方式上来看,达斡尔族以打猎和捕鱼为生。那么,这是否是达斡尔族使用木库莲这种乐器的原因呢?

1、据莫旗达斡尔民族博物馆郭旭光介绍,在达斡尔人还是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的年代,猎人射箭时,箭出弓的一刹那发出嗡嗡的声音,于是便有人模仿这种声音制作一种乐器,就是后来的木库莲。从形状上来看,达斡尔族木库莲也确实有点像张开的弓和箭。男的出去打猎有时候好几天甚至十几天不回来,女的在家就弹起木库莲以表达思念之情和缓解心中的担忧。

2、笔者通过调查东北另外两个少数民族鄂伦春和鄂温克族,发现他们在地域、生产生活方式、和音乐形式方面都和达斡尔族很相似,最早都以狩猎和捕鱼为其主要生活方式,且都流行口弦琴这一乐器,只是叫法不一,鄂伦春族叫“克鲁嘎弯”,鄂温克族叫“崩努克”或“崩龙刻”。

3、从世界范围对此问题的研究发现,日本北海道的渔民,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以及芬兰群岛的一些渔民都有此种乐器。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断,这三个民族都有口弦琴有可能与所处的寒冷天气和打猎为生的这种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但具体的例证还有待干众多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考证。

4、木库莲的产生和发展跟战争有一定的关系,历史上发生在达斡尔民族的战争主要有雅克萨之战、鸦片战争等,相传子弹壳曾是制作木库莲的材料,后来就有些妇女吹弹木库莲以表达对战死的丈夫或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三、木库莲的形制和演奏曲目调查

(一)木库莲的形制

达斡尔族木库莲多为铁制(也有铜制的)长约12―15厘米,手持部分为圆环形,连接两根“梢形”铁条,中间夹一条薄钢片,钢片一端缠一点棉花或镶柳木柄,便于用手弹拨。在参观莫旗民族博物馆时,笔者从中了解到该馆共收藏木库莲5件均为铁制的,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已经生锈。在调查过程中我很荣幸见到以下三位业内人士:

郭旭光系达斡尔民族博物馆馆长,今年43岁收藏3件木库莲,其中一件是朋友送的 奥地利的琴,还有2把蒙古族口弦琴,其音色和蒙古族的呼麦很相似,所以也有人说木库莲就是从演唱呼麦而得创作灵感的。

敖登挂是达斡尔学会的主管领导,今年75岁,收藏3件木库莲乐器,其中一件是从民间收购的,两件是后人仿制的,后者虽然材料很新但做工略显粗糙,声音也不如前者明亮清晰。

笔者采访到的另一位民间艺人敖索英,今年59岁,她的琴是她嫂子的奶奶传下来的,声音特别好听,在现在看来实属相当珍贵。

(二)演奏曲目

木库莲曲调丰富多彩,有表现爱情的,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也有舞曲,并可演奏民间叙事长诗和即兴诗歌。人们通常根据演奏的声音效果取与之相配的名字,如节奏欢快、声音明亮的“百灵鸟叫”、“雀舌头”,似枝头鸟雀,欢噪晨晖:压抑低沉、哀伤忧郁的“檐下滴水”,似秋雨连绵,如泣如诉。

笔者于8月13日下午采访到了民间艺人敖索英,共录音9'05",其中演奏木库莲录音6'3",演奏技巧介绍2'20",民歌演唱42"。演奏的曲调有模仿鸟叫的、模仿水声的,还演奏了一首达斡尔族民歌《深山密林》(也有人称《住在深山里的达斡尔人》),并用达语演唱了这首好听的民歌。

四、木库莲的演奏方法、声音特点及功能调查

(一)演奏方法

演奏木库莲时,演奏者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圆圈,把琴框的中部轻轻含在上下齿之间,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口衔琴。同时用右手的食指拨动钢条即簧片的小弯处,在口腔和嘴唇的配合下,随着气流和指头弹动的变化,发出特殊的声音,奏出丰富多变、优美动听的曲调。通过口腔和唇的开合配合呼吸调节音量和音色。通常是口形小、舌头向前伸并伴以吸气音就越高音色愈明亮、清脆,适宜表现欢快、高兴的情绪:反之音就越低音色愈暗淡,适宜表现哀婉、低沉的情绪。个别技巧高的人不用手指拨动钢条小弯,而是将小弯处含在嘴里,用舌尖拨动钢条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音调。

演奏木库莲时,伴以坐、站、走等各种动作,用上身的摇动、胯部的柔动、脚步的悠闲轻盈来传情达意。有时妇女之间用木库莲相互对吹,既像是对歌又像是谈心。如在冬夜或夏令的黄昏,围暖或歇凉时,往往拨动木库莲自然起舞,以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木库莲的演奏形式也日渐多样化,既可以独奏、齐奏,也可以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有时用麦克风增大其音量,在大型文艺场所屡见不鲜。

(二)声音特点

木库莲的音调柔美深沉,节奏多变。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如洁泉潺潺,时而似林涛喧哗。这种乐器小巧玲珑,发音圆润过去在达族民间广为流传。男人多用食指的第一、二关节中间弹打,力度大,甚至身体也随节拍摆动,表现出一派男子汉的风度,音色也较为浑厚洪亮:女人则用指尖轻轻弹较为柔弱的声音。

(三)木库莲的功能调查

首先,木库莲是达斡尔族的自娱工具。多在闲暇或渔猎的间隙弹打取乐。独立单调的生活使达斡尔人对木库莲的演奏,赋予了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常用来表达演奏者的心情,如青年女子或失去丈夫的妇女,常弹起委婉哀怨、如泣如诉的木库莲曲调表达自己孤独、哀伤的心情。男猎手打到猎物后弹拨的木库莲曲调,音色较为活泼有力,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有时人们还用木库莲模仿鸟或其它动物的叫声,并风趣地配合一些手势、动作和表情,更加生动形象,使达斡尔人幽默、诙谐的天性得以充分展现。

其次,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木库莲承担着抒发内在情怀的心理调节功能,成为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一种特殊工具。达斡尔族青年男女常用木库莲来传递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如有某男青年把木库莲捎给哪位姑娘,则意味着求爱或约会。一对情侣在夏日的傍晚对面而坐,弹奏木库莲互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弹奏的过程中还不时的向对方招手,对方就能明白他表达的意思,然后做出相应的回答,这其间的意思只有他们两人能明了,后将木库莲作为恋人之间的定情物。

再次,木库莲是泛音音乐的鼻祖。因为无论从声音上来听还是从它的结构上来看,都不难发现木库莲是合乎自然的一种乐器。它的调式是由基音的音高决定的,而这个基音的音高则主要取决于簧的宽窄厚薄度,簧越宽、厚,基音就越低:簧越窄薄,基音就越高。双音中,基音的音量较强,泛音的音量较弱,以至于初听者往往难以发现旋律。

口弦的音阶是不固定的,因为它是在自然谐音系列这个特殊的音律环境中汲取的,它的基音决定了口弦曲的调式稳定感。木库莲同其他泛音乐器一样,采用的是自然律制,它的律制的产生不必使用计算的方法,属于“非演绎律”,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研究的律制大多是靠计算获得的,属于“演绎律”。既然它的音阶是在自然谐音系列中能选取的音阶,那么谐音系列应该被视作一种史前律制,虽然口弦音乐具有自己的特殊音阶、特殊调式和调性关系,但至今未发现它有自己的音阶唱名。迄今所知的口弦音乐,特别是单片口弦的基音决定了音阶的调式主音,基音的绝对音高决定了一支单片口弦的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