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相互融合发展,都市圈的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合力、硬实力及软实力三个方面,构建涵盖39个指标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据此对国内12大都市圈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比较结果提出提升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提升策略

Abstract: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is one of the organization that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development of region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blem of Competitiveness on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has become a subject of priority. in general .on the basis of relevance research results with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the authors construct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Competitiveness from three aspects:the effectiveness power, the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containing 39 indices. According to those values,the authors work out score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 end authors brings up some propositions on Nanjing’s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Key words:Nanjing’s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Some propositions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3-31(7)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一直都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2009年中央政府连续批复了十几个国家层面上的区域战略,这些战略的连续出台,预示着“十二五”将会迎来区域经济发展又一次新高潮。这次区域经济发展将会与以往不同,它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要推动力,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要发展空间载体。而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示剂。本文选取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沈阳都市圈、大连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长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汕头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等12个都市圈进行比较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08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还参考2009年部分省、市统计年鉴。

1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构建原则

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都市圈内、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

从以下三个原则对都市圈指标体系进行构建。(1)整体性原则。一个发育良好的都市圈应是不同规模、结构、功能的城市,通过经济、社会互动所形成的规模庞大、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的城市系统。系统内之间的城市有着密切的城际联动、协同发展的功能。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应充分体现系统与协同作用下都市圈整体功能的整体性。(2)动态性原则。竞争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以及持续变化的过程,一个都市圈的竞争力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成长之中。都市圈的成长能力成为了评价都市圈竞争力或者说是潜在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评价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时,不仅要考虑“静态截面数据”而且更应考查一些动态变化性的指标,以体现都市圈的成长能力。(3)综合性原则。虽然经济是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中重要维度,但从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转向看,文化、生态越来越决定一个城市或区域的竞争实力。城市发展的内涵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还包括城市文化、科技水平、和谐程度等软实力的发展,软实力是城市未来竞争力角逐的重要领域。对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应从经济、文化和生态多视角来衡量。

1.2指标体系的组成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参考国内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都市圈的特征设计了一个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发育水平、硬实力水平及软实力水平三大要素组成,并由15个二级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分别对要素进行测量。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可以表示为(图1):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F(都市圈整合力,都市圈硬实力,都市圈软实力)

(1)都市圈整合力要素

都市圈整合力是指都市圈在其内涵所界定的属性下发育发展的状况,其基本目标是衡量都市圈的完善程度。都市圈是一个基于共同地域而形成的整体,但是都市圈的形成,并非只是简单的地理空间上的划分,其作用的发挥依靠圈内城市间有效的整合和联动,以实现“1+1>2”的整体效应。因此都市圈发育的好坏关系到都市圈各种资源要素的分配以及规模效应和协同发展的实现。可以说,都市圈的发育水平既是都市圈发展的结果,也是都市圈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都市圈的发育水平包括从总体上观察圈内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内部城市的体系完善程度,以及其城市间的联系强度和整合程度。

具体的说,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都市圈的发育水平。①都市圈的内部联系力,反映都市圈内部的物资、人员联系;②中心城市辐射力,反映中心城市的基本能量和其为圈内其他城市提供辐射、服务的可能性;③圈内城市发展协调力,反映圈内城市经济落差情况,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周边城市是中心城市发挥其核心功能的基础;④圈内城市发展水平,反映圈内城市化的总体进程,以及城市结构的合理性。

都市圈整合力=F(联系力,中心城市辐射力,协调力,圈内城市发展水平)

(2)都市圈硬实力要素

都市圈硬实力主要是指都市圈的经济实力。都市圈的形成,不论是自然发展形成还是人为规划形成,其主要原因都在于经济发展的驱动,而一旦都市圈得以形成,反而又会驱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经济功能无疑是都市圈最重要的功能属性,都市圈的经济实力也必然成为其综合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维度。而对都市圈经济实力的评价,既要有对都市圈总体经济规模的认识,也要考虑到圈内次区域发展状况;既要考查都市圈的即时经济水平,也要考查其动态的发展能力。

都市圈的硬实力水平主要通过都市圈经济规模、绩效实力、次区域发展强度、实力增长力等四方面进行测量。①经济规模,反映GDP规模和政府的财政规模以及都市圈总体的投入与产出规模;②绩效实力,反映都市圈的经济绩效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③次区域发展强度,反映区域内城市亚系统的发展水平;④实力增长力,反映一定时间内,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和绩效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是都市圈成长能力的具体体现。

都市圈硬实力=F(经济规模,绩效实力,次区域发展强度,实力增长力)

(3)都市圈软实力要素

都市圈软实力是指都市圈内除了经济以外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理念正在从只重视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城市软实力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这一变化在对都市圈的评价中,也应得到体现。因此,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应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都市圈综合发展水平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充分地反映并便于评估都市圈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才能符合客观实际。

对都市圈软实力的评价具体包括七个方面,即科技水平、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医疗水平、设施水平、环境水平、和谐发展水平。

都市圈软实力=F(科技水平,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医疗水平,设施水平,环境水平,和谐发展水平)

1.3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及一致性转化

(1)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也叫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中既有总量指标,也有比率指标,其量纲不尽相同,为了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目前对都市圈评价各项指标尚无成熟的标准值,本书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方法如下:

设为被评价的都市圈样本,为总量指标和比率指标集,为都市圈的第项指标的测量值,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效用值为,是的函数,其公式为:

与为都市圈样本第项指标的测量值和最大值,是对的评价得分。

(2)指标计分一致性转化

指标一致性转化是将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的计分规则都按照统一的方向来计算。由于在指标体系中既存在正向计分的指标,如货运量、客运量,这类指标的数值越大,表示对二级指标的贡献度越大,这里即表示都市圈的联系力越大,中心城市GDP和人均GDP也属于这类指标;指标体系中还存在方向计分的指标,如人均GDP落差、地均GDP落差,这类指标的数值越大,表示对二级指标的贡献度越小,这里即表示都市圈的协调力越小。指标体系中,反向计分的指标还有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工业烟尘有害排放量、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和恩格尔系数,其余都是正向计分指标。因此,在计算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得分时,我们必须将三级指标进行一致性转化,要么都转化成正向计分,要么都转化成反向计分。在这里,我们将所有指标都转化成正向计分,即所有三级指标数值越大,表示二级指标得分也越大,最终综合得到的一级指标得分也是越大。具体转化方法为:

为反向计分类指标经标准化化、一致性转化之后的得分,与为都市圈样本第项指标的测量值和最大值。

1.4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对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关键。本文采用专家评价法来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多位专家打分计算得到平均值,最终确定各影响因素对评价目标的影响权重(见表1)。

1.5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计算方法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要素层、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等,从三级指标开始汇总并递阶,就能最终得到综合竞争力评价总得分:

总得分=

其中表示反向计分类三级指标的权重,为反向类三级指标的个数;表示正向计分类三级指标的权重,为正向类三级指标的个数;表示二级指标的权重,为二级指标的个数;表示要素层指标的权重, 表示要素层指标的个数。

2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结果分析

2.1综合得分位居第二,但与第一名差距较大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表显示:杭州圈、南京圈和大连圈分别以得分81.01、67.72和62.76分排在前三位,沈阳圈、青岛圈、济南圈分别位于4~6位,他们之间的综合竞争力非常接近,长春圈、武汉圈、成都圈、西安圈和哈尔滨圈分别位于7~11位,他们之间的综合竞争力也非常接近,汕头圈排在最后一位。

从综合竞争力得分的分差值来看,发现杭州圈与南京圈差值最大,达到13.29分,其次是哈尔滨圈与汕头圈的差值,为12.87分,其中最小的差值为0.11分,是长春圈与武汉圈之间的差值。这样我们可以发现杭州圈在综合竞争力上遥遥领先于其他11个都市圈,而汕头圈则远远落后于其他11个都市圈,两者表现为12个都市圈的两个极端(表2)。

2.2都市圈整合能力较强,协调力相对较弱

都市圈整合力由4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构成。南京圈以得分60.98位居整合力排名第四,杭州圈以得分79.83排名第一,两者相差18.85分。在整合力要素包含的4个二级指标中,南京都市圈的联系力排名第四、中心城市辐射力排名第五、协调力排名第十、圈内城市发展水平排名第二。协调力是南京都市圈整合力中的弱项。

杭州圈得分最高,在都市圈联系力和中心城市发展上绝对优势排名第一,体现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以及中心城市与其成员城市之间联系也非常紧密,从而可以更好的带动都市圈的整体发展。青岛圈、大连圈、沈阳圈和南京圈的中心城市辐射力排名很高,给都市圈经济发展带来很好刺激作用,进而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中看到,这些都市圈的排名也相应较高,这就是中心城市集聚的作用。特别是南京圈和杭州圈,两地的政府正在积极打造“一小时都市圈”,让都市圈内的成员城市与中心城市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方便,更加发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

2.3都市圈硬实力比较突出,实力增长力不足

都市圈硬实力指标包括4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从硬实力综合得分和排名看,杭州圈和南京圈分别得分为88.8和72.85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和第二,而实力强劲的沈阳圈和大连圈排第三、四位,得分分别为57.79和56.86。在硬实力上,南京都市圈得分远远高于第三、四位沈阳圈和大连圈。在硬实力包含的二级指标中,南京都市圈的经济规模、绩效实力、次区域发展强度和实力增长力排名分别为第二、第四、第二和第六。实力增长力是南京都市圈硬实力中的弱项(表3)。

在绩效实力中,排名前三的分布为杭州圈、大连圈和青岛圈,得分都在83分以上,而第四名的南京圈得分为67.3分,与前三个都市圈相差很大,说明南京圈在人均经济规模上还是和前三名的都市圈有较大的差距。在次区域发展强度指标中,杭州圈和南京圈稳居第二,但是两者得分相差27.78分,并且他们的相差的得分刚好是第四名沈阳圈的得分。

2.4都市圈软实力总体得分较高,内部子要素发展不平衡

都市圈软实力指标包括7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在软实力综合得分中,大连圈、杭州圈和南京圈分别排在前三名,得分为73.5、71.8、67.64三者差距不是很大。在软实力包含的二级指标中,南京都市圈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医疗水平、设施水平、环境水平和和谐发展水平排名分别为第四、第十、第二、第七、第一、第五、第十。教育水平和和谐发展水平是是南京都市圈软实力中的弱项。

在教育水平上,在整合力和硬实力表现强劲的杭州圈和南京圈分别排在倒数第二、三位,而大连圈、哈尔滨圈和长春圈三个东北都市圈排在前三名,表现出教育资源相对丰厚,和去年六大都市圈综合比较的结果比较来看,发现南京圈在教育水平上落后明显,去年南京圈在该指标上领先于成都圈,而今年去落后于成都圈2名,去年领先杭州圈非常明显,而今年只领先杭州圈一点点。在文化水平上,杭州圈、南京圈和沈阳圈分别位居前三位,表现出都市圈文化氛围较好。在医疗水平上,大连圈、杭州圈和沈阳圈分别位居前三名,并且我们也可以发现南京圈相对于去年,医疗水平得分上落后了许多,即表现在医生数和医院床位数上表现出供应下降的现象。在设施水平上,南京圈相对于去年发展明显,排在第一位。从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来看,12大都市圈之间无论是整合力水平、硬实力水平还是软实力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都市圈发展水平较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都市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表4)。

3提升南京都市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十二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里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体现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新标识。在对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分析基础上,我们提出:

一是完善都市圈协调系统,提升整合力。积极争取江苏、安徽省政府支持,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强有力的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高起点的编制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从都市圈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逐步形成都市圈政府间一体化治理架构。

二是通过都市圈城市错位发展,强化硬实力。在都市圈硬实力指标体系中,实力增长力指标相对较弱,在十二个都市圈中排名第十。为了增强都市圈硬实力,必须突破都市圈内行政区经济的“自封闭”式的发展模式,应站在都市圈全域经济的角度,审视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在城市功能定位基础上,实现产业互补、专业化分工互补、资源要素互补、市场互补。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夯实软实力。利用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办分校,建立研究中心等形式,强化与周边城市之间联系,形成科教资源共享,人才流动等良性循环。利用南京医疗机构众多的优势,与周边城市建立起合作关系,建立起重大医疗设备共享,人才培养和相互交流的通道。

参考文献:

[1]张颢瀚,张超.大都市圈的成长阶段与动力机制[J].江海学刊,2006(1).

[2]张颢瀚.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J].江海学刊,2009(2).

[3]叶南客等.走向现代化的南京[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高如熹,罗守贵.2006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

[5]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张会新.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7]唐启国等.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视野[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