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媒人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媒介的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影响媒介议程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来自其他媒介的内容,特别是精英媒介,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间议程设置(intermedia agenda setting)。①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从业者的媒介接触行为,就不只是和一般受众一样,仅仅是个人的信息和娱乐需求使然,而且还可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自己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价值判断。新闻从业者对不同媒介的接触,有可能会对自己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消息来源选择、背景资料收集乃至对新闻重要性的判断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因此,我们在这里研究新闻从业者的媒介使用行为和媒介接触习惯,并不仅仅是要知道新闻从业者对不同类别媒介的兴趣和看法,而且也希望能够间接地了解新闻从业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活动时,哪些媒介较有可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报道设置议程框架,或者说,他们较有可能受到哪些媒体报道在新闻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影响。
一、报刊接触行为
如果我们把报刊大体上分为党报(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市民报(包括晨报、都市报、晚报类报纸,如《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专业报(如《经济观察报》)、文摘报、周报周刊(如《南方周末》、《新民周刊》)、月刊和其他报刊这样七个大类,那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上海新闻从业者平时最经常阅读的三份报刊,第一接触的以市民报的阅读率为最高,其次是党报和周报周刊;在第二接触的报刊中,市民报的阅读率仍然为最高,其次为周报周刊,党报到了第三位;第三接触的报刊中,周报周刊成为阅读率最高的报刊,其次为市民报和党报。从整个报刊的分布来看,第一接触和第二接触的报刊中,党报、市民报和周报周刊的阅读率占全部报刊的90%左右,第三接触的报刊中,这三类报刊的阅读率相对于第一接触和第二接触,总体上有所下降,只占75%左右,其中党报的阅读率降幅最多,而周报周刊的阅读率则有所上升;其他各种类型的报刊,阅读率也有所增加(见表1-1)。
【表1-1】:请列举您最常阅读的三份报刊
党报
市民报 专业报 周报周刊 文摘报
月刊
其他 第一接触 30.40% 40.70% 3.10% 18.90% 4.60% 0.80% 1.60% 第二接触 18.40% 34.80% 6.40% 27.10% 5.60% 2.40% 2.40% 第三接触 15.60% 25.10% 8.10% 32.00% 9.20% 8.10% 1.90%
如果将从业者接触的三份报刊综合起来加以考察,各种报刊所占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市民报(33.75%)、周报周刊(26.82%)和党报(21.67%),这三类报刊占全部报刊阅读率的比例超过80%。
【表1-2】:最常阅读的三份报刊的总和 党报
市民报 专业报 周报周刊 文摘报 月刊
其他 21.67% 33.75% 5.77% 26.82% 6.39% 3.64% 1.96%
调查显示,上海新闻从业者每周花费在报刊阅读上的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读报时间,其中花费在第一接触报刊上面的时间最多,平均每天阅读超过25分钟(见表1-3)。 【表1-3】:您常看的每一种报刊每周阅读的时间(分钟)
第一接触 第二接触 第三接触 每周所花费的阅读时间 161
115
102
不同类别的报刊所花费上海新闻从业者的阅读时间存在着差别,如果将报刊的出版周期等因素考虑在内的话,专业报刊以及周报周刊的阅读时间最长,每期平均阅读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而党报和市民报的阅读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见表1-4)。 【表1-4】:您常看的每一种报刊每周阅读的时间(分钟)
党报 市民报 专业报 周报周刊 文摘报 月刊 其他 第一接触 181
187
220
76
109 53 178 第二接触 132
147
125
66
103
128 117 第三接触 123
133
106
68
102
96
81
不同媒体的新闻从业者每周花费在阅读报刊上的时间,以电视从业者为最多,最经常阅读的三份报刊总计415分钟,其次为报纸从业者,每周三份最经常阅读的报刊花费时间总计366分钟,再次是广播从业者,共花费390分钟。
如果将年龄、学历、从业年限、职称、职务等有关因素引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上海新闻从业者花费在第一接触和第二接触报刊上的阅读时间,同年龄、从业年限、职称和职务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年龄越大、从业年限越长、职称和职务越高的从业者,对于他们选择的经常阅读的第一和第二接触报刊,每周花费的阅读时间就越长(见表1-5)。 【表1-5】:年龄、从业年限、职称、职务和每周阅读报刊时间的相关关系
第一接触
第二接触 年龄
0.270**
0.281**
367
346 从业年限
0.241**
0.237**
367
346 职称
0.175**
0.149*
0.001
0.005
368
347 职务
0.123*
0.021
352
二、广播电视新闻接触行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上海新闻从业者每周收看电视新闻的天数接近6天,也就是说基本上每天收看电视新闻;而收听广播新闻的天数则稍少一些。在不同媒体的新闻从业者之间,对于电视新闻的收看率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而对于广播新闻的收听率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广播新闻从业者的收听率最高(见表2-1)。 【表2-1】:您平时每周有几天收看电视新闻和收听广播新闻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每周收看电视新闻天数 5.69 5.64 5.88 5.67 每周收听广播新闻天数 4.48 4.32 4.23 5.49
在各种不同的广播电视媒体中,上海新闻从业者接触较为频繁的依次为本地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及本地电台。对于境外广电媒体的接触率普遍较低,其中只有凤凰卫视接近3,也就是一般或有时收看的水平。在调查以前我们曾预计由于声画传播的特点,上海新闻从业者对如CNN、BBC这样的境外广电媒体的接触率应该会较境外报刊为高,因此特意在问卷中将境外报刊列入其中作为参照,但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接近,都在偶尔接触的程度。在不同媒体的新闻从业者之间,电视新闻从业者对于内地广电媒体的接触率最低,但对于境外广电媒体的接触率略高;而广播新闻从业者对于内地广电媒体的接触率稍高(见表2-2)。 【表2-2】:广电媒体及境外报刊接触情况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本地电视台
4.43 4.37 4.07 4.6 中央电视台
4.08 4.17 3.68 4.23 本地电台
3.23 3.16 2.89 4.28 凤凰卫视
2.79 2.82 2.86 2.4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21 2.22 2.03 2.51 美国CNN
2.06 2.06 2.27 1.57 境外报刊
1.96 2.08 1.77 1.43 英国BBC
1.82 1.81 2
1.49 (1表示从未收听、收看或阅读,5表示经常收听、收看或阅读)
不同专业背景的新闻从业者当中,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对于国外媒体的接触程度要稍高于非新闻专业的从业者,而对于国内广电媒体(包括凤凰卫视)的接触率则要稍微低一些。 【表2-3】:不同专业背景广电节目和境外报刊接触情况
新闻专业 非新闻专业 本地电视台
4.29
4.43 中央电视台
4.02
4.14 本地电台
3.19
3.27 凤凰卫视
2.72
2.8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21
2.2 美国 CNN
2.12
2.01 境外报刊
2.02
1.93 英国 BBC
1.91
1.75 (1表示从未收听、收看或阅读,5表示经常收听、收看或阅读)
如果将年龄、学历、从业年限、职称职务等因素引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越大、职称和职务越高的新闻从业者,对于内地广电媒体的接触程度就越高,而对于国外媒体的接触程度就越低;学历越高的从业者,则正好相反,对于内地广电媒体的接触程度越低,对国外广电媒体的接触程度越高。凤凰卫视作为境外华语电视频道,其接触率与上述各种因素均没有相关关系。
三、网络接触行为
不容忽视的是,新兴网络媒体的出现,已经为上海新闻从业者带来了观念和媒介接触行为方面的影响。多数新闻从业者经常浏览内地的网站,也可以熟练使用因特网进行新闻采编工作。其中广播电台的新闻从业者无论对于浏览内地和境外网站,还是运用因特网作为采编工具以及多媒体的工作环境,其认同度都比其他媒体从业者要稍高。此外,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无论是浏览内地或境外网站还是对因特网和多媒体工作环境的适应程度,都较之非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要稍高一些。
【表3-1】:网络和多媒体使用情况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我经常浏览内地网站
4.04 3.97 4.18 4.2 我可以熟练地使用因特网进行新闻采编工作 3.75 3.68 3.91 3.95 我十分适应多媒体的新闻工作环境
3.72 3.65 3.87 3.9 我经常浏览境外(含港台)网站
3.53 3.46 3.67 3.77 (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表3-2】:不同专业背景网络和多媒体使用情况
新闻专业 非新闻专业 1 我经常浏览内地网站
4.14
3.96 2 我十分适应多媒体工作环境
3.82
3.73 3 我可以熟练使用因特网
3.79
3.62 4 我经常浏览境外(含港台)网站 3.63
3.44 (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如果将年龄、学历、从业年限、职称职务等因素引入进行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年龄、从业年限和职称与网络和多媒体使用明显呈负相关,年龄越大、从业年限越长、职称越高,对于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与适应程度就越低;相反,学历则与网络和多媒体使用呈正相关,学历越高,对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与适应程度也越高。在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后发现,从业者对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与适应程度,主要受年龄和从业年限两个因素影响,年龄越大、从业年限越长,对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和适应程度就越低。
在新闻从业者广泛使用因特网的同时,他们对于网络媒体在新闻工作中作用的评价也是比较积极和正面的,大多数从业者认为因特网为新闻工作带来更为开放的空间,也基本同意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新闻工作的竞争压力有所提高。但对于商业网站的可信度有些心存疑虑,相反,对于那些由传统新闻媒体办的新闻网站,从业者对其可信度的认同要高一些。与网络使用的情形相仿,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较之非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更认同因特网为新闻工作带来更开放的空间,但显然非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却较多地感受到因为网络媒体出现而带来的工作压力。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无论是对传统媒介自办的新闻网站还是对商业网络公司办的新闻网站可信度的看法,都比新闻专业背景从业者要稍微高一点点。
在进行了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后发现,年龄、从业年限和职称与对因特网的正面评价呈负相关,年龄越大、从业年限越长、职称越高的从业者,越不认同因特网为新闻工作带来更开放的空间。
【表3-5】:对网络媒体的看法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因特网为新闻工作带来更开放的空间
4.05 3.98 4.26 4.22 网络媒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新闻工作的竞争压力 3.78 3.75 2.79 3.98 传统媒介自办的新闻网站可信度很高
3.34 3.31 3.28 3.99 商业性的网络公司办的新闻网站可信度很高
2.68 2.63 2.74 2.93 (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中立,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表3-6】:以下是一些有关网络的描述的评价,您是否同意
新闻专业 非新闻专业 1 因特网为新闻工作带来更开放的空间
4.08
4.03 2 网络媒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新闻工作的竞争压力
3.78
3.8 3 传统媒介自办的新闻网站可信度很高
3.32
3.3 4 商业性的网络公司办的新闻网站可信度很高
2.71
2.68 (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中立,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四、新闻理论与业务类媒介的接触行为
新闻理论与业务类的媒介,是新闻从业者提升自己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的一个途径,也是业内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新闻从业者可以建立起一个虚拟的行为社区,在其中对新闻专业理念及其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并最终达成职业理念共识。在调查中,我们把相关的这类媒体分为三大类,一是新闻理论类期刊如《新闻大学》、《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等,二是新闻实务类期刊如《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记者》、《电视研究》等,三是新闻业界网站如中华传媒网、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传媒观察等。调查发现,上海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理论类期刊、新闻实务期刊以及业界网站的接触情况不容乐观,均在偶尔接触的水平上下,其中新闻实务期刊的接触情况总的来说相对稍好一些。在不同媒体从业者之间,广播新闻从业者对上述三类媒介的接触稍多一些,而报纸新闻从业者对新闻实务期刊相对较为重视,电视媒体从业者相对略微重视新闻理论类期刊。 【表4-1】:专业杂志和网站接触情况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新闻理论期刊 2.16 2.03 2.45 2.54 新闻实务期刊 2.71 2.77 2.42 2.74 新闻业界网站 2.28 2.31 2.11 2.36 (1表示从未阅读或使用,5表示经常阅读或使用)
在这类媒介使用上,不同专业背景的从业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对于新闻理论类期刊、新闻实务期刊和新闻业界网站的接触率并不高于新闻专业的从业者,相反还要稍低一点。 【表4-2】:不同专业背景对专业杂志和网站的接触情况
新闻专业 非新闻专业 新闻理论期刊
2.14
2.17 新闻实务期刊
2.67
2.75 新闻业界网站
2.24
2.29 (1表示从未阅读或使用,5表示经常阅读或使用)
将年龄、学历、从业年限、职称、职务等因素引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接触新闻实务期刊的频度同这些因素有显著的相关。年龄越大、从业年限越长、职称职务越高的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实务期刊的接触率越高。 【表4-3】:年龄、从业年限、职称、职务同新闻实务期刊接触率的相关关系
年龄
从业年限
职称
职务 接触新闻业务杂志频度 0.280** 0.267** 0.248** 0.164**
389
388
393
376
结论与分析
从上海新闻从业者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看,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已经开始呈现创造出新闻采编的新的工作环境,体现出其影响力;从业者对于传统媒介自办的新闻网站的可信度的认同要高于商业网络公司的新闻网站;尤其是年轻的新闻从业者,对网络使用和适应程度都比较高,对其积极影响也持肯定的态度。
但是,在传统媒介接触方面,《人民日报》、《解放日报》这些党报在上海新闻从业者当中的影响力要低于如《新闻晨报》、《新民晚报》这样的市民报纸,也低于其他新闻类的周报周刊,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在“媒介间的议程设置”过程中,媒介学者发现,其议程的影响力一般是从高品质的主流媒介流向其他媒介,比如在美国新闻界某次报道总统竞选时,其他媒介记者往往会先看《纽约时报》记者如何写稿,就知道自己的报道应该强调什么。②党报在上海新闻从业者的媒介接触中并没有占据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报作为大报,不仅难以在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中起到应有的影响作用,而且也在丧失其高品质主流报纸应有的社会地位。
在新闻从业者的广播电视新闻接触行为中,境外广电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大,广播的影响力也不像一般想象的那么小,至少新闻从业者收听本地电台新闻的程度总体上还是超过了一般收听的水平。但是越年轻、学历越高的从业者,对境外广电新闻媒体的接触程度就越高,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种状况意味着在年轻的、高学历的从业者报道新闻时,其议程框架和新闻价值判断有可能会比年长的、工作年限长的、职称高的从业者更容易受到境外媒体议程框架的影响。
此外,新闻理论和实务类期刊与网站在上海新闻从业者当中的影响力是比较低的,这一方面要反思新闻学术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到作为一个正在走向专业化的行业,新闻业的专业社区还没有建立起来,新闻职业理念的共识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②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特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263~264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