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环境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环境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艺术是一门年轻但又被人们广为熟知的艺术,它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我们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公共艺术设计的完美与否直接影响了公共环境的优劣,公共环境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文化生活。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现代陶艺是伴随着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和现代艺术的发展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形式,是艺术家思想感情流露的物质载体。在习惯了传统材料与创作手法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余,艺术家们都在寻找一种能充分表达艺术情感、返朴归真、融于环境的材料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环境陶艺应运而生。

环境陶艺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内的公共区域范围内设立的室内外陶艺,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陶艺走出室内,脱离了文人墨客把玩观赏的束缚,成为人民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公共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其本身就是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

在众多公共艺术形式之中,环境陶艺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语言,使公共艺术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元素。与其它公共艺术一样,环境陶艺具有永久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不管你喜欢与否,它都会永久地立在那里,因此,环境陶艺又具有强迫性。环境陶艺决非是仅仅为了装饰和丰富公共空间而存在,而是一种纯粹的人文艺术表达,是与城市共同生长、与市民共同生活的艺术。国外一个艺术家利用两年时间邀请小学生用废砖和马赛克塑造小城堡,既有娱乐性,又有艺术性,使孩子们从小就有一种参与艺术创作的自豪感。通过系列的具体的陶艺制作实践,参与者体会了环境陶艺的内在价值,提高了自身的审美,在参与中拉近了人与环境和艺术的距离,产生了互动性。

现代繁忙的生活越来越使人感到压抑与紧张,高楼大厦笼罩下的都市环境越来越使人渴望有一个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场所。环境陶艺使用的是最远古的陶土材料,其本身就与人有一种亲和力。尤其是经过水的洗礼、火的熔炼之后的质感,更让人产生想去亲近的欲望。而陶艺质朴粗糙的质感和返朴归真的精神内涵是其融入公共环境的先决条件。

环境陶艺已逐渐走进公共艺术领域,但它还不能一跃而成为公共艺术的主流形式,这需要一个过程。在现阶段情况下,为环境陶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行工艺革新以及拓展环境陶艺制作新途径是环境陶艺成熟发展的关键。

1、解决工艺问题

现在比较流行的制作和烧成工艺大多适用于室内小型陶艺,对于室外陶艺而言并不太合适。在室外陶艺创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艺问题。首先,室外陶艺在体量上较大,成型和烧成都较难,安装也是问题。其次,在设计上要考虑适合环境,不能以小型陶艺的理念设计室外陶艺。另外,在色彩及釉的使用上也要讲究。这些问题都是要靠工艺来解决的。要达到室外环境陶艺的设计要求,要对现有的工艺进行革新。

2、环境陶艺的装饰手法要适当

室外环境陶艺要适应大环境,它的装饰手法及处理方法有别于室内其它艺术。环境陶艺基本上都较大,体积感很强,而室内陶艺的技法较为平淡,体积感相对较弱,形式多为浮雕、壁画。有些看似很有体积感的作品放大后放在室外,明显感到与小稿相去甚远。这是因为室外环境艺术作品是要靠环境来“养护”的,它不是简单地把室内艺术品放大摆放于室外环境,而需要环境的衬托,空间的融合,色彩的润泽,要实实在在地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因此,用高浮雕的形式制作浮雕式的陶艺,用雕塑艺术的成型方法加工环境陶艺,结合釉料的衬托,会有突出的艺术效果。

3、注意环境陶艺的地域性

地域性简单地说就是指地方特色。我国各地区的信仰不同,陶艺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环境陶艺既要体现出陶艺的美学因素,又要符合本地区的审美习惯,文化信仰、民俗风情等因素,也要与本地域的建筑环境相适应。在建设现代化的地域文化同时不忘与世界文化接轨,这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4、注重环境陶艺的民族性

民族性就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具有独特价值的那些因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20世纪以来,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旨的强势文化正影响到我国的民族性文化。在陶艺界,这个问题同样存在。在环境陶艺创作中,提倡民族性,不能只停留于借鉴传统的典型的民族文化符号的简面上,而应体悟本民族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艺术观念,创作出能体现高尚的民族品格、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环境陶艺。笔者曾参与创作了环境陶艺《华夏故事柱》,作品由8根陶柱组成,它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例如《孔融让梨》、《闻鸡起舞》、《曹冲称象》等。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于庆成擅长在民间生活中汲取营养,他的多数作品夸张地表现了生命的特征,具有原始的天真和质朴感,带有强烈的民族气息。

5、要考虑城市的人文文化因素

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大型公共广场,其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更重要的是市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个释放心情的空间。环境陶艺要进入公共环境,当然要考虑到人与环境的这种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到陶艺应适合人们的审美情趣,符合大众的心理状态。而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又与其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状况紧密相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状况正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文化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因此,陶艺进入公共环境,除了自身要美观,更重要的是符合人民大众的文化层面问题以及城市的人文文化因素。这就要求陶艺家在创作前对城市历史状况、公众的受教育状况、审美趣味等作充分的调查分析,创作出符合公众的审美品味和文化层次的环境陶艺作品。

6、良好的经费保障制度

西方公共艺术发展迅速的一大原因是主办者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艺术机关、慈善福利机构等都能自觉地投资建设公共艺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多,并有法律保障。资金一般由社会名流组成的基金会协调,创作公开招标,鼓励创作新观念,并在新闻媒介上展开公开的艺术批评。政府设有专门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发展公共艺术上采取了“百分比艺术建设”的做法,以立法的形式有力地保证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建设的经费投入,为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环境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法国规定把建造公共建筑费用的1%拨给艺术家进行环境艺术创作。宗教组织更有专款,还有相当数量的公共艺术作品属于私人捐赠。许多企业有艺术基金,日本就规定企业周边的环境公共艺术由企业负责。

7、拓展环境陶艺制作新途径

陶艺的成型和烧成工艺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成型方法也要看烧成方法而定,窑的大小又决定了不能烧制很大的陶艺。于是国内外陶艺家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些新的制作和烧成方法,在拓展环境陶艺创作新途径方面做出了成就。

第一、堆砌成型。堆砌成型是把烧成的陶质单元个体按照设计好的形状一个个堆砌而成。按照不同的需求,它可以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简单又有规律,而且整个作品十分完整。日本环境陶艺家土门邦胜的作品《strata》就是利用各种色彩的单元陶片堆砌而成的,作品生机勃勃,自由奔放,充满了神秘感和韵律感。

第二、室外整体烧成。室外整体烧成就是直接在放置环境陶艺的位置创作并烧成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解决了陶艺无法做大,成型困难的弱点,是陶艺进入公共环境的新突破。它的创作过程是先在将要放置陶艺的位置成型,等干燥后在其下面堆满干柴烧成。也可用高温棉将陶艺包围起来,形成窑的气氛,保温烧成。整体烧成保证了作品的完整性,也保证了作品色彩的统一性,而且由于火焰的不稳定性形成的色彩十分自然。整体烧成省去了搬运、安装的麻烦,公众可以观看并参与到整个成型和烧制过程,使他们对环境陶艺有更深的了解。

第三、陶艺装置的介入。“装置艺术指通过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手法对现成物品进行重新建构,放置到特定的展览场所,同时赋予新的意义指向的一种艺术形式。”装置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受到“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装置艺术发展迅速。从80年代开始,很多陶艺家开始了装置艺术的创作,使陶艺成为装置艺术重要的语言。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了以成品的陶瓷、工业废瓷、综合材料和不需要烧制的粘土制作的装置作品。陶瓷装置作品需要考虑光、声、色等诸多因素,通过新的形式增强视觉的效果,以便得到公众情感上的共鸣。在装置艺术走向兴盛的时期,环境陶艺中还同时出现了录像装置、数码装置、行为装置等。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创新,陶艺家们把许多材料融进了陶艺,扩充了陶艺内涵。比较常用的是把石头、木头、金属和玻璃与陶艺有机地结合,解决了陶艺自身不好解决的问题。装置艺术与现代陶艺的完美结合可能会成为今后环境陶艺进入公共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日本的中村锦平以使用成品陶瓷而闻名,其陶艺装置作品《东京陶器探索》使用了多种生活中常用的瓷砖、工艺品以及废弃的个人作品,给公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村锦平的作品以色彩鲜艳的设计符号和日用物品为视觉传达元素,既体现“日本趣味”,又传承了日本文化的民俗特性。

第四、现代科技在陶艺创作中的综合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为现代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新的机会,高科技手法丰富了现代陶艺的表现效果,拓展了现代陶艺的创作领域。

目前,通过数码技术和计算机处理与陶瓷丝网印刷相结合,开创了陶艺创作新的表现形式。将釉料借助于丝网印刷技术在陶艺作品上装饰是较为先进的现代技术,也是近几年许多陶艺家热衷使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利用摄影技术把画面转移到陶艺作品上的一种新潮装饰手法,也是近几年流行的陶艺装饰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将照片底片加工成贴花纸,然后装饰于陶器之上,逼真而有趣。还有一些艺术家研究出了烧成后呈现金、银等质地的各种陶瓷泥料,极大地丰富了环境陶艺的表现效果。挪威、日本等国家的环境陶艺壁画表现形式多采用陶制含有平面彩绘和浮雕相结合,许多作品就是利用了丝网印刷技术以及摄影技术和其他现代科技手段。

环境陶艺虽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公共艺术形式,但它自身的材料优势及其文化底蕴逐渐融入了公共环境。环境陶艺对公共艺术的介入,是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把二者完美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优越性,创作出独具风格的环境陶艺,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艺术家应该充分发挥丰富的艺术创造能力,融合各种艺术的精华,为环境陶艺和谐的融入公共环境寻求更加宽广的途径。

*本文受2009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陶艺研究”资助。

刘木森: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谢如红: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