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博物馆导向系统设计的构成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博物馆导向系统设计的构成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欧洲几个代表性的博物馆导向系统构成方式的分析解读,得知在博物馆导向系统设计里面,构成方式的设计与构成要素的设计同样重要。而在完善导向系统常见构成模式的基础上,发现和学习新的构成方式是设计师的进步当务。笔者通过对新的导向系统方式的归纳并以抛砖引玉的观点提出,借此既为国内博物馆的导向系统设计提供可学习和导引作用的研究范例,也扭转目前对导向系统体系设计是以平面设计为主的观念和片面认识。

关键词:博物馆 导向系统 构成方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在1980年以后逐步升温。在十年以前,博物馆的功能仅仅局限于搜集、保管、研究、陈列或展览,而今天,一个有特色的博物馆还成为了出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博物馆建筑及其展示空间已参与到了城市旅游文化的体系当中。当熙熙攘攘的人群涌进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留意我们在博物馆建造和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问题所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导向系统设计。

博物馆空间导向系统是建立在博物馆建筑空间体系上,完善空间功能指引的视觉体系设计。同时也是展览设计体系里面很重要,但往往很容易为设计师所忽略或轻视的一部分。目前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而在国内,导向系统的设计起步较晚并且可圈点之设计佳作位数极少。以下仅对博物馆导向系统先作简要概述。

一、 关于博物馆展示空间导向系统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导向系统设计里面,主要是针对导向信息的设计。而导向信息设计的工作内容大体分两部分,其一是导向信息的基本内容,其二是导向信息的表现方式。

导向信息的基本内容,也就是指示牌上对展示空间的解释内容。主要以空间功能位置的信息承载为主。其中包括:建筑与交通、楼层与区块、位置与方向、展区与非展区、服务区与等等。导向信息的内容承载量与博物馆展览和服务面积的规模成正比,展览和服务区域面积越大,信息量就越大,需要设计的内容就越多,信息体系就越复杂。

导向信息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导向信息的构成形式与载体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对导视信息内容进行构成要素和构成方式的视觉形式的设计。这一部分,恰恰正是我们设计师面对的重点工作。

导向信息的表现形式的最直接反映就是视觉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主要以我们所能看到的视觉符号,也就是在视觉传达设计里面二维要素为设计内容。在纷繁复杂的视觉符号系统中,文字、标志和插图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构成内容。构成方式则主要是运用编排设计和对载体的设计对参观者进行空间和方位的解释。也正因为这样,我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片面的认识,那就是许多设计工作者都认为导视信息的形式设计其实就是对构成要素的设计,即平面设计。从构成要素看来,内容充其量就是字体设计、标识设计、插图设计和编排设计。但如果我们看看日本设计大师五十岚威畅的空间化的文字及标识设计就立刻能明白过来。导览信息的形式设计不仅仅是构成要素的设计,更多的还有构成方式的设计。在一个建筑空间内导向信息的构成方式需要更多的空间化的考虑,仅以平面设计的方式存在是单薄的。

二、 博物馆导向系统设计的常见构成模式

博物馆导向系统设计常见的构成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信息系统直接依附于建筑界面之上的形式。这种模式的信息往往依据建筑之间或功能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依次出现。如直接将金属标识和文字钉在墙面上或是直接将之写在墙上,然后信息随着参观者的行动路线逐次出现。

二是存在于建筑之外以独立装置形式出现的信息系统。这种形式有如公交车站站牌形式,其信息承载体与建筑相区别、相独立,这类构成模式的信息系统以装置形式可置放于博物馆建筑内,也可置放于博物馆建筑群中和区块交通节点,是一种信息量相对集中并且可室内可户外的系统模式。

三是信息系统的出现与建筑设施相结合的形式。如把导向系统与建筑的照明系统相结合运用,或者导向系统与垃圾收集点设施相结合运用等等。

这三种都是当下国内博物馆在运用信息导向系统时主要的设计考量方式。

三、 导向系统设计的数字化、人性化和雕塑化

除了以上常见的构成方式以外,我们有必要学习和接受更多对导向信息设计新的构成方式。新的构成方式并不是在原有模式上的延伸和发展,而是在设计好信息系统及其承载硬件的同时需要更加全方位地考虑好信息系统使用者的感受。更人机、更全面和艺术化的设计考量,以使导向系统使用起来更便捷、使用群覆盖面更广,以及更像艺术品。而导向系统新的构成方式,笔者意有引玉故而抛砖,权且归之有三:数字化、人性化和雕塑化,以下逐一述之。

数字化导览系统是这几年许多博物馆设计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环,而既具备导览又具备导向的代表性设计系统,不可不提柏林的德国技术博物馆。在这样的系统里面,展览和陈列的信息能够在三维透视表达手段的一览图体系里面快速体现。指引牌标示可灵活更换,以及受数字中心控制的触摸屏终端系统,它们的相互交换可以在瞬间显示通俗易懂的画面和承载的信息。展厅内任一参观者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在建筑体系里方位的具体信息,并能够快捷地获知每处展厅的陈列内容和展览信息。

人性化的导向系统设计在国内博物馆的设计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盲人、视障人士提供导向信息便是一例。在德国技术博物馆的景观装置上,实现了这种完全照顾到任何一类人的设计构想,即为能看见的人和不能看见的人提供可触摸的“一体化导向和信息系统”。甚至坐轮椅的残疾人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便捷使用。在这个系统里面,信息密度被大大地简化,因为它并不全为视力健全的参观者服务,它还必须同时为盲人、视障人士提供触摸性的信息指示。贴码形式的文字有清晰的边缘和轮廓,并且符合人类手指的触感分辨能力。这一类的导向装置高度平均为90厘米高,并采用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斜面设计,小孩和坐轮椅的人士都可以方便使用。

而在德国的莱茵兰-法耳茨州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以去平面化、“不要牌子”的理念构建了一个形式更立体化的导向系统,以不阻挡建筑的方式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导向模式。其中以说明地形、建筑、区域的雕塑化的导向设计尤为突出。它不单单承载导向信息,并且很好地与建筑形式、建筑材质、景观小品融为一体。

四、 总结

在国内,博物馆导向系统的设计仍然大多停留在构成元素的平面考量上。而现在,这个工作已趋向于由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展示设计师甚至是数字工程师来完成或协同完成,因为现代博物馆的空间建造方式和陈列方式已经获得很大突破,导向系统的设计也需因应扩展,向空间化、数字化、更人性化和更艺术化发展。尽管国家培养了许多的建造师和展示设计师,并且关于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也在日趋广泛、深化,但可见的问题固然能在未来的探究中得以解决,但不可见的问题就需要设计师去及早发现,并获得最及时的学术关注和研究。博物馆类展示空间的导向系统构成方式便是这其中之一。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2、 余秉楠、余璐,《五十岚威畅》,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3、菲利普・莫伊泽/达尼埃拉・波加德(德),姜峰/曹淼 译,《导视空间――建筑与交流设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