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渗透树脂对前牙唇面白垩斑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渗透树脂对白垩斑颜色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正畸治疗后前牙白垩斑患牙74颗进行渗透树脂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拍摄照片。效果分为3级: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部分有效的患牙测量术前、术后白垩斑面积(W)及患牙唇面的面积(T),计算出WT比值(%)。采用Kruskal-Wallis and Mann-Whitney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的患牙20颗(27%),部分有效的患牙54颗(73%),无效的患牙0颗。部分有效的患牙术前WT平均值是39.28%,术后WT平均值是9.46%(P
[关键词] 渗透树脂; 釉质白垩斑; 美观
[中图分类号] R 783.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6.013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加,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人群也在逐年上升;但是正畸治疗中由于佩戴固定矫治器,增加了牙面菌斑清除的难度,常导致釉质表面脱矿形成白垩斑。研究[1]表明正畸治疗的患者白垩斑的发病率可高达59.4%。Ogaard[2]证实了正畸治疗结束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白垩斑仍是影响患牙美观的问题之一。
迄今为止,临床上一般用以下3种方法来治疗釉质白垩斑病损。1)利用氟化物或者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再矿化治疗[3],但是需要的治疗次数多,效果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再矿化往往局限在病损表面,所以对白垩斑的美观改善很有限。2)微研磨技术[4]。微研磨常用于治疗白色斑块引起的美观问题,但是会造成牙体组织的丧失,所以仅适用于较浅的病损。3)树脂充填或贴面修复。这种方法侵入性很强,正畸治疗的患者多是儿童和青少年,这种侵入性治疗会牺牲较多的牙体组织,导致青少年牙体组织的早期丧失。因此探索一种微创的、可以及时而有效的改善白垩斑美观的方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树脂渗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釉质早期龋的微创技术。此技术的原理[5]是利用低黏性树脂类材料的流动性,通过毛细虹吸作用渗入脱矿釉质的多孔隙结构,堵塞酸性物质入侵和矿物离子流失的通道,从而阻断早期龋的进展;同时由于树脂渗入,病损体部的折光系数更接近于正常牙釉质,而使白色病损的美观得以改善[5-6];但是关于渗透树脂对白垩斑美观改善程度的临床研究资料还很少,仅有个案报道[5]和小样本的临床研究[7],所以关于树脂渗透技术对白垩斑的治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的遮盖效果,并摸索渗透树脂的临床适应证,为白垩斑的微创治疗提供新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的正畸治疗后前牙唇面釉质白垩斑患者20名(患牙74颗),年龄14~28岁。由术者和一位高年资医师通过视诊和探诊共同确认病损。检查方法:清洁并吹干牙面,诊椅灯光下,视诊可见唇面白垩色斑块,表面完整,探查质硬,表面光滑或略粗糙。要求患者正畸结束后3个月以上,身体健康,排除釉质发育性白斑及氟斑牙。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充分告知患者本人(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临床实验。
1.2 渗透树脂操作流程
首先使用橡皮杯蘸抛光膏清洁牙面(正畸后牙齿注意去净牙面的粘接树脂);放置橡皮障隔湿(如白垩色病损距牙龈较近,可先排龈);15%盐酸酸蚀牙面2 min,冲洗30 s,彻底去除酸蚀凝胶,吹干;乙醇脱水30 s;涂布渗透树脂(Icon infilita-tion resin,DMG公司,德国),静置3 min(关闭光源),多余树脂用棉卷吸掉,邻面多余树脂用牙线清理,光固化40 s;再次涂布渗透树脂,静置1 min,清理多余树脂,光固化40 s;使用Sof-Lex抛光盘精细抛光。
1.3 拍摄数码照片
使用单反数码相机(EOS D30)、微距镜头(SP AF100 mm)、环形闪光灯(MR-14EX)(Canon公司,日本)。数码相机设置如下:快门速度1/200,F29,ISO400,自动白平衡。实验患牙在同等条件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拍摄数码照片,拍照前使用橡皮杯抛光牙面。
1.4 评价内容
术后发放调查问卷,就术中、术后是否敏感不适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此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渗透治疗对白垩斑遮盖效果的评价。每组照片打乱顺序,由术者之外的两位医师在同一台显示器上对临床效果进行分级。共分为3级:有效(白垩斑完全消失)、部分有效(术后白垩斑面积减小,但是仍可见未被遮盖的白斑)和无效(白垩斑未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对于部分有效的患牙使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分别测量术前、术后白垩斑的面积(W)以及白垩斑所在患牙整个唇面的面积(T),然后计算出术前及术后WT比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and Mann-Whitney统计方法分析治疗前后WT比值的变化,显著水平P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并于1周后复诊。在渗透树脂治疗中,除个别患者因橡皮障牵拉不适外,未出现术中及术后敏感不适。95%(19/20)患者(或家长)认为术前术后整体效果变化明显,对治疗效果满意;5%(1/20)患者(家长)认为效果未达到期望值。因术中使用橡皮障隔湿,术后即刻患牙仍处于脱水状态,颜色不稳定,术后1周颜色恢复自然,所以术后1周的照片作为术后资料与术前进行比对。两位医师(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9)对74组照片盲评,对临床效果进行分级,筛选出有效的患牙为20颗(27%)(图1),部分有效的患牙为54颗(73%)(图2),无效的患牙为0颗。部分有效的患牙术前WT平均值为39.28%,术后下降为9.46%,经Kruskal-Wallis and Mann-Whitney检验,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菌斑堆积导致釉质脱矿形成的白垩斑病损是正畸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拆除托槽后口腔卫生好转,部分活动病损可能因再矿化而自动停止,白垩斑可能会在口腔卫生好转后几周至3个月消失,3个月后仍未消失的病损则对再矿化治疗的反应很小[8];因此本研究入选的病例为正畸治疗后3个月仍未消失的白垩斑病损。
正常牙釉质的折光系数是1.62,脱矿后,釉质变成多孔结构,当孔隙里充满水分(折光系数是1.33)时,病损区变得不透明,呈现白垩色。吹干牙齿表面,孔隙中的水分被空气代替,而空气的折光系数是1.0,所以白垩色会变得更加明显[5]。当孔隙被渗透树脂封闭时(折光系数是1.475),与健康釉质的折光系数相差很小,病损部位看起来与周围的釉质相似,从而改变了白垩色斑块的美观问题[9]。渗透树脂对白垩斑病损的遮盖程度与脱矿的深度和病损的活动性有关。如果脱矿的深度超过了树脂的渗透深度,多孔的体部就不能被渗透树脂浸入,效果就较差。非活动性病损往往时间较长,表面有一层较厚的硬化层,如果硬化层不能被盐酸完全溶解,树脂也不易浸入体部而影响效果。本研究中20颗患牙渗透治疗后白垩斑被完全遮盖,54颗患牙的白垩斑部分被遮盖。被完全遮盖的病损多是脱矿程度较轻,颜色较浅,没有明显粗糙感的病损;而肉眼所见白垩色较重、有明显粗糙感的病损,术后往往不能被完全遮盖;所以树脂渗透治疗对较轻的白垩斑可以获得非常理想的遮盖效果;对于硬化层较厚的非活动性病损,推荐使用重复酸蚀的办法以完全去除硬化层[5],但是术后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相机和光源设定不变的情况下,标准的临床摄影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可信的、可重复的技术,它可以客观地记载病损的位置和颜色,可直观地进行术前和术后效果的对比。
树脂渗透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可以即时改善白垩斑带来的美观问题而不需磨除牙体组织。改善的程度与病变脱矿程度有关,对于早期脱矿较浅的白垩斑可以完全遮盖,对于脱矿较深的非活动性白垩斑不能完全遮盖。但是树脂渗透技术还是一种很新的临床技术,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还较少,长期的临床效果比如颜色的稳定性、耐磨性等很多临床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炜, 王勤, 傅民魁, 等.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 口腔正畸学, 2001, 8(2):51-54.
[2] Ogaard B. Prevalence of white spot lesions in 19-year-olds: a study on untreated and orthodontically treated persons 5 years after treatment[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89, 96(5):423-427.
[3] Cury JA, Tenuta LM. Enamel remineralization: controlling the caries disease or treating early caries lesions[J]. Braz Oral Res, 2009, 23(Suppl 1):23-30.
[4] Benbachir N, Ardu S, Krejci I. Indications and limits of the microabrasion technique[J]. Quintessence Int, 2007, 38(10):811-815.
[5] Paris S, Meyer-Lueckel H. Masking of labial enamel white spot lesions by resin infiltration-a clinical report[J]. Quin-tessence Int, 2009, 40(9):713-718.
[6] Rocha Gomes Torres C, Borges AB, Torres LM, et al. Ef-fect of caries infiltration technique and fluoride therapy on the colour masking of white spotlesions[J]. J Dent, 2011, 39(3):202-207.
[7] Kim S, Kim EY, Jeong TS, et al. The evaluation of resin infiltration for masking labial enamel white spot lesions[J]. Int J Paediatr Dent, 2011, 21(4):241-248.
[8] Artun J, Thylstrup A. A 3-year clinical and SEM study of surface changes of carious enamel lesions after inactivation[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89, 95(4): 327-333.
[9] Peters MC. Strategies for noninvasive demineralized tissue repair[J]. Dent Clin North Am, 2010, 54(3):50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