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安徽农产品出口规模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是安徽省农业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时期,农业出口额以年均18.8%的速度递增,规模较小但出口贸易总量稳步上升。据统计,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在1992年仅为1.69亿美元,到了2008年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2011年达到8.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3.8%,创历史新高。
(二)安徽农产品出口结构
农产品出口结构较为单一,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比例大。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出口产品多为粮食及畜产品,种类较少。90年代后,出口品种种类有所增加,但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程度低,规模小。农产品种类主要有蔬菜,茶叶,蜂蜜,粮食,水海产品、冻鸡等,这些都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一直占安徽省农产品总出口的35%以上,而加工的农产品出口一直偏低。近几年安徽出口最多的主要是蔬菜、水果和茶叶,占总出口的30%左右,但蔬菜出口逐年降低,茶叶出口涨幅最大。
二、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指标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是指一国(或地区)某类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类产品的出口总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i国(地区)某类产品在t时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i国(地区)某类产品在t时期的出口额,为世界某类产品在t时期的出口总额。2006年至2010年,安徽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0.040、0.038、0.038、0.043、0.051,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相对于农产品出口大省的MS指数,安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山东、广东等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据统计,在2011年,安徽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全国省份中只占到第17位。
2、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某一产业的净出口额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i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为i产品的出口额,为i产品的进口额。若,说明该国(地区)这类产品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若,说明该国(地区)这类产品不具有贸易竞争优势。
从2006年到2011年,安徽农产品的TC指数分别为0.250、0.052、0.136、0.102、0.100,-0.021,可以看出,指数一直处于不稳定的下降趋势,但到2010年,指数仍大于0。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在2008年的时候有所上升,但在之后几年继续保持的下降的趋势,在2011年TC指数降至最低谷-0.021。这意味着安徽农产业在2011年之前一直保持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在不断的减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逐步降低,直到2011年,TC指数小于0,开始缺乏国际竞争力。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一国(地区)某类产品出口占其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i国(地区)j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i国(地区)j类产品的出口额,为i国(地区)商品出口总额;为世界j类产品的出口额,为世界商品出口总额。若,说明i国(地区)在j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若,说明i国(地区)j类产品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
2006-2010年安徽农产品的RCA指数分别为0.706、0.604、0.541、0.606、0.622,长期小于1,说明安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在2004年到2008年,RCA指呈现逐年下降,从2004年的0.815降到了2008年的0.541,说明安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个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使得安徽农产品的RCA指数略有回升。2009年和2010年的RCA数值表明安徽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上升吃力,安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农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出口规模不断扩展,但是在2008年及2008年之前国际市场占有率徘徊不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逐年下降,说明安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下降。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历年都有很大的波动,但是在整体上看,它们都有较大的下滑。在2011年,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已很微小,而贸易竞争优势甚至开始小于0,表现出竞争劣势,说明安徽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减弱,急待提高。
三、提升安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确立以低成本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和地区资源优势战略
安徽的水产品、畜产品和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故应加大农产品加工的投入,重点发展脱水蔬菜、油炸山芋、砀山酥梨、瘦肉型猪、肉用黄牛、蟹虾仁、茶叶等有发展潜力产品的深度加工,整体提高安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发展出口农产品精深加工
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挥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优势,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发展出口导向型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尤其是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实现禽肉出口由生向熟转变、冷冻制品向保鲜品转变,引导企业发展调理食品、健康食品和方便食品,化解国外技术壁垒。
(三)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与关键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5(5).
[2]屈小博,霍学喜.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
[3]吴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4]范琛.江西省农产品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8(10).
[5]赵春明.农产品竞争力分析框架初探[J].生产力研究,2009(1).
[6]苏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8).
[7]邓启明,朱冬平,董秀云,熊德平.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浙闽两省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9).
[8]李二敏.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J].经济纵横,2011(11).
[9]毕玉江,王双成.中国金融发展对分类商品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基于1980年-2009年分类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2(2).
[10]赵亮.东亚“10+3”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解及比较研究――基于分类农产品的CMS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