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获得平民的掌声,不是易中天的尴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获得平民的掌声,不是易中天的尴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先介绍一下沙马。

沙马出生于1945年,是一位犹太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被《旧约》里面的各种人物和故事所吸引,这为他后来成为历史学家奠定了基础。60年代,沙马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历史系毕业。此后,在10年的时间里,他在牛津大学执教,教现代史。1980年到1993年,他来到美国,在哈佛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从1977年开始,他先后出版了《爱国者与解放者》、《富贵者的窘境》、《公民》、《山水与记忆》、《伦勃朗的眼睛》等著作,内容涉及荷兰历史、法国大革命、艺术史等。

除了偶尔出现在电视评论节目中,沙马过着平静的学者生活。

1995年,为了拍摄《英国历史》,英国BBC电视台持之以恒地用了两年的时间,力邀沙马编写并主持这部大型纪录片。1997年,沙马终于接受了BBC的邀请,向当时自己正在执教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请了长假,携家人回到英国,开始了后来一段时间内家喻户晓的名人生活。

15集的《英国历史》跨越五千年时空。沙马虽非英国历史方面的专家,但凭借着自己已有的学识和从幼年开始就对历史产生的那一份痴迷和激情,他边拍边学,将一些有据可查的花絮轶事、小故事小细节融进历史的大故事中,以一位儒雅的大学教授身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以戏剧化、通俗化的形式,与观众一起探索从铜器时期到当代的历史之谜,让这档“视”说历史的节目既充满了权威性又生动有趣。

沙马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批评,指责他把历史简单化,他本人并非英国历史方面的专家,是在滥竽充数。

观众、听众喜欢沙马。他获得了2000年度英国听众、观众协会最佳电视系列奖,被听众、观众视为最受欢迎的电视人物;他主持的纪录片收视率击败过最流行的电视剧;他的历史著作是2001年最流行的圣诞节礼品;他被《私眼》(Private Eye)杂志画成漫画,在英国人的眼里,能被这家杂志讽刺是一种光荣;他取代美女出现在《广播时报》的封面上;他是剑桥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在他的影响下,申请去剑桥读历史的学生人数剧增。

因为对英国历史的贡献,沙马被英国女王封为英帝国二等勋爵。

现在,沙马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欧洲史、环境史及艺术史。

再来介绍一下易中天

在中国,这是一个最近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都很熟悉的名字。

易中天出生于1947年,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新译〈国语〉读本》、《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闲话中办》、《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大话方言》、《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帝国的惆怅》、《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等著作。

2005年4月,受央视《百家讲坛》的邀请,易中天主讲“汉代人物风云”,他独到的历史文化分析能力,妙语连珠的口才,奔放无忌、略带调侃的另类说史风格,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易中天一炮打响。

同BBC一样,《百家讲坛》几经游说,才有了央视的《易中天品三国》。从此,易中天也结束了平静的学者生活,开始了处于“混乱战斗状态”的日子。

在尊重史实真实性的前提下,易中天通过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趣说形式,把一般人通常觉得枯燥无味的历史故事讲得充满悬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雅俗共赏,获得了老少皆宜居高不下红得发紫的收视率;

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麻辣教授”、“生猛史学”、 “学术超男”、“学术明星”等五颜六色的标签和把严肃的事情娱乐化、庸俗化、粗鄙化的批评。

“历史可以有一百种被叙述的方式。”

电视是大众媒体,需要的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作为学者,沙马、易中天都充分尊重了电视的这一特性,尊重了观众的接受方式。所以,他们在各自的国度先后以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视”说历史,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6年7月,易中天的《品读三国》出版发行,印数达55万,上市之初便攀升至书店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他在受到观众、听众肯定之后,也赢得了读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