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以往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重新界定了就业情境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含义,并就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做出了论述,最后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就业压力 就业情境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31-0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普及本科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毕业时面对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围绕着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进而大学生就业压力方面的课题研究也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现有研究存在就业压力概念不明确,就业压力的测量手段较多,影响因素较复杂等问题,本研究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含义及其测量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含义

通过对以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文献的梳理,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情境时,在主观上感受到的并且一时无法消除的压迫感、紧张感和焦虑的情绪体验及行为反应方式。[1][2][3]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测量

对于就业压力的测量,国内外学者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尽相同。国外学者多采用一般情境下的量表或问卷,而国内学者则更多地采用就业情境下的量表或问卷对大学生就业压力进行研究。[4]

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时,国外学者Dobson,Metcalfe(1983),Christian,Jeanne和Julie (1992)使用大学生压力量表及问卷来测量大学生就业压力,Blankstein等人(1991)使用自编的“大学生日常烦扰量表”进行研究。[5]国内一些研究者在就业情境下来研究就业压力,例如:李胜强等人(2011)从就业压力的压力源(影响因素)角度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由社会环境压力、个人环境压力、时间压力及个人条件压力四个分量表构成。[6]

但是,这些学者所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问卷)普遍存在过多关注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问题,很少考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的片面性,因此,需要编制内容更加全面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问卷),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测量和研究。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个体因素和社或情境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因素,如: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个人期望值过高等。例如:郑海涛(2008)的研究表明,影响就业压力的个体自身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职业时盲目跟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和能力。[7]社会或情境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高校的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就业门槛过高等。[8]例如:周东斌、罗嘉文(2005)等自编《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家庭功能的好坏直接给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压力应对带来影响。[1]王德强(2007)林梅等人(2004)等近10位学者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中得出: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低;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高。[8][9]

有些学者不仅研究了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还研究了影响因素的顺序。例如:王新馨(2006)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或情境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排在第一位。[10]舒晓丽(2006)的调查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发现学校就业指导是首要的影响因素。[11]也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就业压力的研究。例如:边玉臣(2008)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更倾向于把外部因素列为首要压力源。[12]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压力受到个体因素和社会或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或情境因素的影响大于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全面研究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在考虑两种因素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或情境因素对就业压力的作用。

三、研究展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学者的重视,并且在测量与评估、影响因素、建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

(1)目前大部分就业压力的研究多数都是针对一般压力情境下的研究,就业情境取向的研究非常少,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需要编制具有高信度、高效度、获得普遍认可的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境的就业压力量表。

(2)现有的研究多将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缺乏对贫困大学生、成教自考生等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对特殊群体的就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应该成为该领域研究重点。

(3)从目前的研究取向上看,研究多集中在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及对策上,很少对就业压力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进行研究,这必然导致研究结果的深入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因此,需要在二者心理发生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进行干预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冬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q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6-80.

[2]张丽锦,邱桂平.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96-698.

[3]舒晓丽,汤福球.大学生就业压力源与焦虑的机理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83-86q

[4]邝嘉宜,吕宣斌,邓慧慧,李珊珊.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关系实证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4):39-42q

[5]刘小平.川南地区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q

[6]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71-78.

[7]郑海涛.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3):9-10q

[8]王德强.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42-1146q

[9]林梅,杜宁,余红.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2,18(12):82-83.

[10]王新馨.心理应激与应对――上海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q

[11]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q

[12]边玉臣.维族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1047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