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代“书迹题跋”概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代“书迹题跋”概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037)

摘要:宋代“书迹题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文将集中对宋代的书迹题跋作较全面的扫描,以求达到对宋代书迹题跋的基本形态、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能有较简明的宏观认识。

关键词:书迹题跋;书法;鉴赏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ostscript of Book” in the Song Dynasty

GAO Xiuqing

书迹题跋是伴随着书迹的鉴赏、收藏、买卖、流传而产生的。宋代重文尚古,加之书迹收藏、金石搜访和刻帖之风影响,书迹题跋激增倍长,一大批文人为前代或本朝书迹作题作跋,因此古代遗墨、珍本、金石拓片和刻帖拓片,多有名人、文人题写之文字,这是他们鉴赏、考证、评价的真实记录。

一、宋代的“书迹题跋” 的基本形态

明末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首次大规模辑集宋人题跋刊于《津逮秘书》之中,共收欧阳修、曾巩、苏颂、苏轼、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李之仪、米芾、释德洪、朱熹、洪迈、陈傅良、周必大、陆游、叶适、真德秀、魏了翁、刘克庄凡20家76卷,数量极为可观,宋代题跋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北宋前期作家的别集中,书迹题跋文章较少,偶有也不过寥寥数首。

本文所说“书迹题跋”包括三类:一是墨迹题跋,墨指为古人或当代人所写的墨迹所作题跋,中国古代重收藏,前人墨迹,辗转流传、买卖、收藏,真伪难辨,高下难辨,请书家、鉴赏家或其他名人作鉴验、评价,于墨迹前或后留下文字;二是金石题跋,是指为古代留下来的金石器物上的文字作题跋。只有将金石器物上的文字拓下来才易于保存和鉴赏,所以“金石题跋”实为在金石拓片前后留下的题跋文字;三是“刻帖题跋”,也是指为刻帖拓片所作题跋。宋以前就有刻帖,宋代自淳化刻帖之后刻帖之风逐渐兴起,将前人墨迹翻刻于石或木上,其拓片大致显示了原手写墨迹的形态。我们将以上三类统称“书迹题跋”,一是因为无论墨迹、金石或刻帖拓片上的文字,都是“书迹”,都显示或基本显示出不同书写者的“书体”风貌,“书迹”大致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法”;二是用“书迹题跋”的概念有利于与诗、文、书籍、绘画的题跋的区分。

刘熙载《艺概》中说,“款识之学,始兴于北宋” 。“款识”多指金石题跋。其实,宋人无论墨迹题跋还是刻帖题跋都篇什众多。这是“题跋”兴盛、成熟、发展的时期,“书迹题跋”尤见辉煌实绩。有宋一代历时300余年,较之唐季,国力衰弱,又经北南变迁,经济文化等受到严重破坏,但宋朝皇帝稽古佑文,甚重搜访前代古籍、器物、书画,官私收藏成为风气,对古代和当代墨迹的鉴定,评价就为时所需,“墨迹题跋”遂成文人之职事,宋代自淳化年间官方刻帖之后,又有皇v嘉v年间的《绛帖》、大观年间的《大观帖》及《汝帖》等大型刻帖,以及一些民间刻帖。底本真伪,镌刻优劣,各帖比较、拓片流布赏鉴,蔚然成为“帖学”。由此对刻帖拓片的鉴别、评价、辩伪等又促进了“刻帖题跋”的产生与发展。宋代的金石学发展以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为代表,另有洪适的《隶释》、曾宏父的《石刻铺叙》、陈思的《宝刻丛编》、王象之的《舆地碑记目》、无名氏的《宝刻类编》等著作。为金石题跋本身就是研治金石学的著述方式,因此金石学者往往就是“金石题跋”的作者。欧阳修的《集古录》又名《集石录跋尾》,是为金石题跋的代表作。《金石录》、《隶释》等著作虽未标明是“跋尾”“款识”“题识”等,但从内容来看与“题跋”文字有诸多相类、相似之处,宋代的金石题跋多以考史证史为目的,论及书体特色、书法风格的文字不多,但也有涉及,且题跋的刻石中大多包括为人们视为书法典范的名碑,因此我们也将金石题跋视为“书迹题跋”的一部分。

二、宋代的“书迹题跋”的分类

宋代书迹题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以考察这些题跋的性质与特点。

1、从题跋的对象来分,书迹题跋可分为墨迹题跋、金石题跋与刻帖题跋三类。

墨迹题跋是指为古人或今人的墨迹所作题跋,我们通常说的墨迹是写在简牍、缣帛和纸张上的字迹。墨迹为手写书迹。前人墨迹、当代人墨迹(包括题跋者为自己的墨迹作题跋)。宋人“书迹题跋”中有少量是为晋唐遗墨所作题跋,因晋唐遗墨及至宋代已所存甚少,故而宋人的墨迹题跋多是为宋代的墨迹作题跋。如欧阳修《跋杜祁公书》、《跋观文王尚书举正书》、《跋薛简肃公奎书》等;苏轼《书太宗皇帝急就章》、《跋草书后》、《跋刘景文欧公帖》、《题欧阳帖》、《题所书归去来辞后》、《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跋山谷草书》等;黄庭坚《跋王立之诸家书》、《跋洪驹父诸家书》、《跋东坡墨迹》、《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跋王晋卿书》、《跋种大谏墨迹》、《跋江记注墨迹》、《跋东坡寒食诗后》、《跋王晋卿墨迹》、《跋王子予外祖刘仲更墨迹》等;魏了翁《跋苏文忠墨迹》、《跋阆中蒲氏所藏石、范、文三家墨迹》、《跋赵清敏公墨迹》、《跋番阳董氏所藏东坡墨迹》等;岳珂《宝真斋法书赞》中亦对家藏名家真迹给以题跋。墨迹类题跋多谈及原迹书者的生平、人品、书迹内容、书法风格等,苏轼、黄庭坚、陆游、魏了翁、刘克庄、岳珂等人的题跋中多见此类。

金石题跋指的是为金石上的(具体说来还是为金石拓片上的)书迹所作题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董《广川书跋》、黄伯思《东观馀论》等书中多有为金石文字所作之题跋。金,青铜古称“金”,所谓金文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即食器和乐器上所刻的铭文。食器以鼎为大,乐器以钟为大故而代称。这种器物又称“彝器”,铭文凹下去的称“款”,凸出来的称“识”,故金文又称“彝器款识”。石刻,主要指刻在石头上面的石刻文字。金石方面的研究,欧阳修广泛收集金石文字,为400余件金石作题跋400余条,考察辨识古器物的来历及文字,为后世研究金石器物留下了宝贵资料。赵明诚《金石录》共计500余条的跋尾,考证甚精,多有发明。洪适《隶释》中收录汉魏隶书碑刻183种,合其《隶续》,共计跋尾近300首,其跋语颇精当,“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最为精博。” 董《广川书跋》以古器款识及碑刻研究为主,考论精当,多有真知灼见,如他跋《仲作辛鼎铭》云:“伯仲之叙别长少。自尧舜以至三代尽然,惟著称则异。夏商不待年五十,凡长则称伯,次则称仲。周人必待五十而后称伯仲。此其制文也,仲作辛鼎,其可考者,以名知之,辛壬丁甲,惟殷为序,而伯不配甫者,亦殷道也。礼纬曰:‘质家称仲,文家称叔’。又益知其说信然。” 另黄伯思等人的题跋中亦有对碑刻拓片的赏鉴品评。

刻帖题跋是伴随着宋人刻帖摹帖而产生的,主要内容是对刻拓的拓片作优劣评价、真伪鉴别、精粗比较等。欧阳修、蔡襄、苏轼、黄伯思等都作过不少刻帖题跋。姜夔有《绛帖平》卷虽不属题跋类,但与“题跋”内容大致相同。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十便有多则题跋是为刻帖所作,如跋《十八家法帖》、跋《杂法帖》(6则)是为《淳化阁帖》所作之题跋,而跋《小字法帖》二则是为《绛帖》所作。苏轼《辨法帖》、米芾《跋秘阁法帖》皆对《淳化阁帖》都提出尖锐批评。苏轼对《潭帖》、曾宏父对《大观帖》、陆游对《西楼帖》都曾作题跋。

2、从书迹题跋篇幅来看,有长跋、短跋之分

宋人书迹题跋的字数有长有短,一般为百字左右的题跋,但也有十几字、几十字的书迹短跋,也有千字左右的长跋。总之,不受字数限制,长、短随跋者意,抒感、阐发识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董《广川书跋》、黄伯思《东观馀论》、洪适《隶释》、《隶续》等人的题跋字数较长;苏轼《东坡题跋》、黄庭坚《山谷题跋》、陆游《放翁题跋》、刘克庄《后村题跋》、蔡襄的十几则题跋等字数较少。

而长跋则极为详尽地考订叙述其所跋之书的来龙去脉、辗转流传以及对书迹的风格品骘、所涉及的人事佚闻钩沉等娓娓而谈。如董《广川书跋?泰山都尉孔宙碑》、黄伯思《跋黄庭经后》、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唐勤礼神道碑》、刘克庄《跋蔡端明杂录》等字数较多。

3、从题跋的原书迹的作者和时代来分,可分为“跋古人”、“跋今人”和“跋己作”三类。

“跋古人”是指为古代流传下来的书迹作题跋。如宋人跋晋唐墨迹、跋古代金石、跋刻帖字迹等,均属为古人作跋。

古代书迹流传至今已甚为不易,所作题跋内容往往涉及书迹作者、时代、史事、文辞内容、字迹辨识、书法风格、流传情况、真伪判断等,这类书迹题跋在宋人题跋中占比例很大。

“跋今人”是指宋人为宋代书迹作题跋。“古”与“今”是相对的概念。宋代立国300余年,宋代文人为当朝、当代书迹作题跋的亦为数甚多,题写者或稍后于书迹产生时代,或就是为同时代师友、故交书迹作题跋,这也显示了宋代文人喜好题跋的风气。

“跋己作”是指为自己的书迹作题跋。或录自作诗文、或抄他人诗文,随即作跋,或述诗文大意,或抒发心得感怀,或述事情原委,或说明抄录诗文目的等。有的是题跋者先前所作墨迹赠予他人或流布他处,他日重观,或追怀往事、或褒贬书之优劣等。文人为自作书迹作题跋,是宋代书迹题跋中很有特色、颇具风味的一个部分,由此也可见出宋代士人风习的一个侧面。

4、从书迹题跋的内容来分,可分为学术性题跋、文学性题跋。

题跋是一种自由的文体,题跋者往往根据书迹的性质和个人的目的,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出发,对要题跋的书迹作学术性论析评价或感想式抒发。学术性题跋偏重对书迹的作者、时代、史事、文辞内容、真伪优劣等作考证、论析、判断,论说严密,大致属议论文,欧阳修、赵明诚之跋金石、刻帖者多属此类。

文学性题跋偏重于对与书迹有关情由的叙述,追怀往事,抒发感想,观墨怀古,睹物思人,议论、抒情、述事,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苏、黄所作之墨迹题跋自由活泼,富有感情,多属此类。

5、从书迹题跋的文体形式来分,可分为文跋或诗跋(或“题跋文”“题跋诗”)。

书迹题跋,“文”跋为多。但也有以诗作题跋的,或律诗、或古体,更具文学性。宋代以诗作跋者不少,以后历代相沿,均有诗跋。

6、从书迹题跋现存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墨本与文本。

书迹题跋最初总是在原书迹前后作题跋,现还能见到不少附在原迹前后的题跋墨迹。名迹辗转流传,各家题跋叠积累加,均可见原题跋墨迹。

但历史变迁,原书迹及题跋或均已不存,或题跋被人割裂后损毁消失,现只能在诗文总集或个人别集、专集中见到题跋“文本”而不见墨本。宋人书迹题跋现可见“文本”者甚多,但“墨本”题跋原迹已所存甚少。

宋代书迹题跋体式完备,可分类考察描述。以上,我只是对书迹题跋作大致的分类。具体某一篇题跋,则很难作明确的划分,这是应当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