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渠道黄土状湿陷性处理强夯施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渠道黄土状湿陷性处理强夯施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湿陷性黄土渠道施工过程中,选择合理和经济的处理方法,是消除渠道基础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造成的危害的关键。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辉县段第五施工标为背景,详细论述了渠道黄土状湿陷性处理强夯施工步骤,为同类渠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渠道;黄土状湿陷性;处理强夯;施工

1 工程概况

辉县段第五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IV93+280~IV101+230,标段长度为7.95km。根据设计要求本标软弱地基的强夯处理工程包括:湿陷性黄土强夯处理(Ⅳ96+950~Ⅳ97+403.3段与Ⅳ97+762.3~Ⅳ98+500段)面积约9.92万m2。

2 项目地质情况

桩号IV93+280~IV94+450为粘、砂、砾多层结构段,以半挖半填为主,挖方深度一般5~7m。渠底板主要位于黄土状壤土、砂壤土中,局部位于卵石层中;渠坡土岩性主要为砂壤土夹细砂、黄土状土和卵石夹中细砂。卵石和中、细砂层一般呈松散状,渠坡稳定性较差;勘察期间地下水位位于渠底板附近,局部高于渠底板,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由于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水位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建议施工前复核地下水位。建议渠道边坡坡率:黄土状土1:1.50~1:2.00,中细砂1:1.75~1:2.25,卵石1:1.50~1:2.00。渠底板位于强度差异较大的黄土状壤土、砂壤土和卵石层中,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黄土状壤土、砂壤土、中细砂抗冲刷能力差,中细砂和卵石层一般具中等~强透水性,渠道存在冲刷、渗漏问题,应采取防渗抗冲刷处理措施。

3 技术参数

根据设计图纸及试验结果,第一、二遍夯单点击数10击,夯击能2000kN・M;第三遍单点击数3击,夯击能1000kN・M;各遍夯击施工消散期:7天;夯点布置方式:第一遍夯点为正三角形布置,夯点中心距6.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夯点中心距3.75m;第三遍为满堂布置,夯印搭接1/3锤印。具体强夯布点图如下:

第一遍空心表示;第二遍实心表示;第三遍为满夯

4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1 起重机及夯锤的选择

根据试验确定,起重机采用35t吨履带式(自动脱钩装置),夯锤采用圆形锤,锤直径2.5m,选择夯锤重20t,为铸钢材料,吊环为φ50mm,中心为φ300mm排气孔。

4.2 自动脱钩装置

35t履带式起重机采用自动脱钩装置。拉绳一端固定在锁柄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绳随即拉紧,而脱钩装置开启,夯锤脱钩下落。同时可保证每次夯击落距相同。

4.3 强夯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4.4 强夯区整平

自卸汽车、装载机配合推土机对强夯区清基深度不小于30cm,将垃圾及腐质土清理出强夯区,以免影响强夯效果。

4.5 夯锤起降高度确定

因进行场设备夯锤质量损耗,现场实际锤重19.5t,根据试验确定的参数,第一、二遍强夯落距10.3m,单点夯击能为2000.8KN・M;第三遍强夯落距5.13m,单点夯击能为1000.35kN・M。

5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开始前,严格控制夯点的布置位置,精确放样,并会同监理人复核强夯点位的现场放样成果,经监理人签认后,方可开始强夯。

5.1 强夯施工步骤

(1)清理并平整场地;(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⑸,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换夯点,重复步骤⑶至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9)按照规范要求,夯击遍数时间间隔1周(7天),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5.2 强夯施工过程的监测

5.2.1 强夯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若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重量减轻;落距未达要求的情况,在施工中也常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单击夯击能。 在强夯前要逐项检测,保证夯击能达到设计要求。

5.2.2 控制强夯点位偏差小于 15cm,夯锤应保持垂直,其倾斜度不大于30°。

5.2.3 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5.2.4 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5.3 强夯结束条件

5.3.1 强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5.3.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5.3.3 不因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

6 质量检查和验收

在强夯完成以后7~10天,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及《关于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件质量进行检测有通知》豫调建新建【2009】43号要求,委托第三方试验室进行钻孔取样,检查频度为每500~1000m2面积内各夯点之间任选1~2处,自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8m深度内每隔1m取1~2个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湿陷系数(小于0.015)。

7 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7.1 根据设计图纸对每个夯点进行测量放线,并采用木桩将中心点位置标识出来,放线结束后,夯机就位、垫平主车、复验夯点位置,夯锤就位要准确,中心位移不得大于20cm。

7.2 施工时,起锤要平稳,认真测量和准确记录每一击的夯沉量,如果夯坑底出现较大倾斜或夯坑深度过大造成拔锤困难时,要填平夯坑,重新施夯,以确保施工质量。

7.3 施工中要注意锤击的声音和夯沉量的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停工,会同有关人员查明情况,并研究处理意见后,再行施工,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7.4 施工中已满足锤击数要求,但未能满足后一击平均夯沉量的要求时,应增加锤数,直到满足时为止,每个点的锤击数,原则上一次性施夯完毕为宜。

7.5 强夯施工范围,不得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范围。

8 强夯施工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8.1 履带式起重机、夯锤、自动脱钩装置均确保性能良好,操作机械工均持证上岗。履带式起重机的臂杆端部应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8.2 在强夯时,用警戒线标明施工区域,设专人指挥,闲散人员及与强夯施工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夯击现场40米范围内。

8.3 指挥人员、测量人员、推土机及其操作人员在夯锤下落的瞬间,要在夯击范围40米外的地方躲避。

8.4 强夯施工的夯锤系自动脱钩,现场施工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不得有任何混乱现象,整个现场应由起重指挥员全面负责。

8.5 吊车司机、推土机司机都要集中精力听从起重指挥员的号令,不得盲动,夯锤起吊后,禁止任何人从吊杆下方通过。

8.6 吊车司机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8.7 夯击场地应视情况适当洒水,以防石、水四溅,尘土飞扬,在吊车操作室挡风玻璃前,应增设一面铅丝防护网。

结束语

实践证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辉县段第五施工标桩号IV93+280~IV94+450段湿陷性黄土渠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强夯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今后同类地质条件下的渠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S].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