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分析舒芬太尼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开颅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清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清醒时间为(8.6±1.5)min,对照组为(15.3±1.6)min。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开颅手术;效果

对于开颅手术的患者而言,在麻醉中需要诱导平稳。帮助患者降低脑组织代谢能力以及颅内压,尽可能创造一个适宜的手术条件[1,2]。舒芬太尼属于新型的激动剂,具有起效快等多种优点,同时有着高选择性,帮助患者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激动μ阿片受体,在临床中早已得到广泛使用。本次研究将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开颅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麻醉,男22例,女22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9.3±2.3)岁。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男20例,女24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1.2±2.1)岁。其中包括30例胶质瘤、29例脑膜瘤、29例颅内动脉瘤。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术前30min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以及0.5mg鲁米那。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为患者建立下肢静脉通道,为患者面罩吸氧,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液,同时静脉注射2mg咪唑安定。观察组患者采用0.7μg/kg舒芬太尼,对照组患者采用4μg/kg芬太尼,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1.5mg/kg丙泊酚以及0.6mg/kg肌松剂阿曲库铵。5min后插管,控制好呼吸。观察组患者在切皮前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在术中若是麻醉效果减弱,则再次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对照组注射3μg/kg芬太尼。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DBP、HR以及SBP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诱导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去骨瓣时以及插管的SPB、DBP、MAP更加稳定于对照组;见表1。观察组清醒时间为(8.6±1.5)min,对照组为(15.3±1.6)min。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对于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而言,麻醉深度比普通手术更高,若是对开颅手术患者选药不当可能使患者颅内压出现升高,情况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对于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而言,只有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麻醉,才能避免颅内压升高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的同时,选用舒芬太尼可以对患者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进行充分抑制,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舒芬太尼麻醉后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抑制效果更小。舒芬太尼属于强效阿片类镇痛药,这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强,其中的成分去甲舒芬太尼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镇痛效果仅次于芬太尼[3]。

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的分布容积相对较小,药物清除率也更高,半衰期较短,患者经过麻醉后其苏醒时间也短,对患者的镇痛时间却较长,对患者反复给药很少出现体内蓄积。对于μ2受体而言,舒芬太尼有着更高的选择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对患者的镇痛时间会明显优于呼吸抑制时间。除此之外,舒芬太尼麻醉对患者的循环功能所造成的抑制效果小,能够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因此更加适合用于开颅手术麻醉[4]。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时,相同剂量的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患者在术中的血流动力趋于平稳,且镇痛作用稳定,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临床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03:125-126.

[2]周颖.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4:883.158-161

[3]李玉琢.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2:180-181.

[4]黄光强,邹学军,黄明,等.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8:84.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