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荷塘鸳鸯情艺双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荷塘鸳鸯情艺双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荷塘鸳鸯图》是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的合作之作,绘于1958年5月,上款为潘伯鹰与张荷君。潘伯鹰不用介绍大家也知道,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主任为沈尹默)、上海市文管会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张荷君是潘伯鹰的夫人、章土钊的干女儿。潘伯鹰与谢稚柳相识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重庆,当时谢稚柳尚未成家,常常住在潘伯鹰家里,他们在起(还有沈尹默)研艺论文,成为至交。建国后,潘家住在上海虹口区有“名人条街”之称的四川北路余庆坊64号,而谢稚柳当时住在瑞康里,两家离得很近,谢稚柳经常拿着古画到潘家来,与潘伯鹰一起鉴定欣赏。潘家的儿女们见了“那个胖胖的谢稚柳未了”就叫他“谢伯伯”,其实“谢伯伯”小他们父亲6、7岁。1958年5月潘伯鹰续弦(潘伯鹰原配夫人1 953年过世)时,谢稚柳与陈佩秋精心绘制了这幅《荷塘鸳鸯图》祝贺纪念。潘伯鹰非常喜欢这幅作品,不仅因为这幅作品的纪念意义,还因为他对艺术的极高修养与要求,因此配制了做工考究的红木镜框,一直将它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他是不染俗尘的人,对悬挂在自己卧室白壁上的艺术品有严格的标准。谢稚柳花乌画的成熟早于他的山水画,大约在1945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个人风格。他的花乌画从陈老莲上溯唐宋,腴润秀雅,有一股华丽的高贵气息,反映了谢氏的个性和审美意趣,这种审美意趣与潘伯鹰的性格是相吻合的。1954年,以创作《十幅图卷》为标志,谢稚柳的山水画也进入完全成熟期。《荷塘鸳鸯图》作于1958年,正是谢氏艺术高峰时期的作品。而且,谢稚柳的绘画和他与潘伯鹰的友谊与时俱进,故所作不惟精心,更有多多情愫蕴于画中。两只鸳鸯,一匍立,娇态可掬;水中莲叶也仿佛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各有姿色。整幅作品在静谧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潘伯鹰自然愈加喜爱了。

潘氏夫妇情深意笃,这幅作品一直悬挂在潘家的墙上。1966年潘伯鹰谢世后,作品也没有从墙上取下来,是潘夫人张老太太个人守着,倍加呵护。其间,多次有人上门向张老太太高价求购这幅作品,张老太太都没有答应。

2006年5月17日,张老太太也去世了。潘家的儿女们经过商量,决定将这件凝聚了父母感情,见证了父母与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友谊的艺术珍品公诸社会,从而为人所知。这是他们的心愿,也是这件作品应有的艺术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