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且把旧貌换新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且把旧貌换新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玛依拉》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民族风味浓厚的哈萨克族民歌,它的曲调欢快悠扬,歌词通俗易懂。胡廷江据《玛依拉》改编成的《玛依拉变奏曲》,运用了变奏手法,使得这首民歌在结构、调式、情绪都呈现出新的艺术高度和新的艺术特点。对《玛依拉变奏曲》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能准确地表现出这首作品的深刻含义,了解作曲者的创作手法,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利用和发扬我们民族音乐宝库。

关键字:玛依拉;变奏;创新;保护

Abstract:《Ma yi la》is a kalakhsta balled,which has strong national flawour and very familiar to people.It is melody is melodious.Lyric is easy to understand. 《Ma yi la partita》which was tran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song 《Ma yi la》by tingjiang Hu. 《Ma yi la partita》use the ploy of variation,which made this ballad take on very high art on composition,melody,emotion and new characteristic of art.By analysing 《Ma yi la partita》,we can present the deep meaning of this song more exactly.By knowing the composer’s way of creation which benefits us to further use and promote our treasure of national music.

Keywords: Ma yi la; viation;bring forth new;petection

啥萨克族是一个以放牧为主、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歌曲主要有反映牧业和狩猎等劳动生活的歌,赞美和怀念家乡的颂赞歌、情歌、风俗歌等。[1]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哈萨克族许多民歌保留着早期牧歌的特征:普遍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多由主音及四五度音构成,常出现在曲首用呼唤音调作为衬腔,在冬不拉的伴奏下,高亢、悠扬,草原气氛浓厚,充分体现了曲调的抒情性。

由丁善德编曲的民歌《玛依拉》就是哈萨克民歌的代表之作。它具有哈萨克民歌的典型特征。“玛依拉”是一个哈萨克民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善于唱歌,牧民们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听她的美妙歌声。[2]在音乐风格上它属于歌舞性民歌,节拍规整、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旋律优美、音域宽广、用固定的节奏贯穿始终(节奏型:3/4 X XX XXX XX XX X XXX--)气氛热烈欢快。歌曲一开始“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曲调以纯四度做衬腔,带有呼唤音调,表现了人们对这位姑娘的敬仰。接下来用二、三度构成整句旋律,旋律进行平稳,音符跨度不大,曲调轻盈明快,歌声高亢嘹亮,在冬不拉的伴奏下,草原风味浓厚,抒情性强,充分体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在调式上运用了中国的民族七声音阶和自然大调相结合的方式,以E为主音,使人听起来觉得亲切悦耳。歌曲的最后用一个短小的副歌结尾,全曲由一主歌性的四个乐句的乐段加一个「备栊缘某拇示涔钩,因此在曲式上为单二部曲式。

全曲曲式结构为:

A B

aa1b b1

七声[乐E宫 七声[乐E宫

胡廷江创作的《玛依拉变奏曲》就是在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的基础上运用了变奏的音乐创作手法创作了这首声乐变奏曲。使得这首民歌在结构、调式、情绪上都呈现出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特点。胡廷江是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钢琴伴奏教师,曾两度获得 “金钟奖”钢琴伴奏奖,曾与宋祖英、张也等歌唱家成功合作,同时为歌手专辑、声乐大赛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编曲制作。《玛依拉变奏曲》第一次为世人所知是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由海政文工团青年优秀歌手常思思首唱,她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独特的乐曲风格,赢得人们的认可,开始广泛流传。

《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改编的新民歌,融入了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演唱技法,是一首专业性很强的花腔女高音歌曲,它在音乐创作上运用了变奏的手法为变奏曲式。[3]变奏曲式是基于一个统一的艺术构思框架下的主题的初次呈示和它的若干次程度不同的变奏陈述完美结合。其结构图示为:A+A1+A2+A3……Ax。变奏曲式的主题应具有形象鲜明,形式洗炼、动听易记的特点。它可以是作曲家自创,也可以是民歌的改编或是选自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规模以单二部曲式和乐段结构为常见。分析胡廷江创作的《玛依拉变奏曲》的曲式特征、变奏手法、调式调性、速度、节拍等,不但有利于我们了解有关的变奏方法,还可以使歌者更好的去理解作品。

作品一开始用轻盈明快的三拍子陈述前奏之后,出现了四句亲切、活泼的旋律,形成了一个乐段规模,把主旋律表现出来,在3/4节拍,七声清乐E宫调式上陈述主要乐思,这是这首作品的原型,也是这首变奏曲的主题A。紧接着是第二部分,在两小节休止之后进入旋律部分,速度不变,采用了装饰变奏的手法。它是在作品原型的基础上,在长音处用音阶的形式进行加花,同时用了很多花腔女高音常用的演唱手法来改变曲子的节奏音型。丰富其旋律,使歌曲更加流畅、优美富有歌唱性。但是这段音准节奏都不容易把握,特别是“谁的歌声来和我比一下”接“ha”的花腔的时候,是个9度音大跳,技巧难度极高,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花腔女高音才能很好的驾驭它。这是曲子的第一变奏A1。

接下来属于抒情叙述段落。第一变奏结束后,乐曲由七声[乐E宫转到七声[乐A宫调式,进入一段间奏。此间奏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是作品的主题句,速度依然轻盈活泼。第二句是由两小节音阶和两小节长音组成,这一句开始逐渐放慢速度,最后一个长音引出该乐段的情绪。它分别使该段的节奏音型、调式调性、速度予以丰富、变化。乐段最后加一个补充部分,这部分由音阶加长音组成,速度自由,使这位姑娘的美丽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就是此曲的第二变奏A2,也用了装饰变奏的手法。

最后又回到主旋律,调式由七声[乐A宫转回七声[乐E宫调式,速度由慢板转为小快板。歌曲的感情基调由沉稳、悠扬、抒情,转为轻盈、明快、活泼,充分体现了3/4拍的节拍特点。由于这一段的曲调、节拍和主题A一模一样,跟音乐的开头形成了前后呼应关系,因此属于该变奏曲的对应再现高潮段落A’,使曲调在结构上显得更加完整。

曲子的结尾仍用了装饰变奏的手法,它改变了曲调的部分旋律和节奏音型。节奏主要由一小节八分音符和两、三个小节长音组成,和前面的变奏部分一样,这部分曲调中长音出现频繁,音调较高,曲子的最后高音到high#C,而且要求唱得饱满,从而提高了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难度。

全曲曲式结构为:

前奏A A1 间奏A2间奏A’ 结尾

(a+a’+b+c) (a1+a1’+b+c+d) (A宫+补充) (a+a’+b+c)

七声[乐E宫 七声[乐E宫 七声[乐A宫 七声[乐E宫

可以说《玛依拉变奏曲》是对哈萨克民歌的继承和发展,分析它不但可以让人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表现这首新作品,还可以去认识、了解哈萨克民族的音乐特点、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让这样一种民族民间艺术为更多的人们所知晓,永远流传下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转变,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已到了濒临解体的境地,实施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文化发展大事。我们保护民族音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新民族音乐作品,在作品中渗入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既继承了民族民间音乐,也满足了新时期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而胡廷江老师正是用了创新的思想,在音乐上采用变奏的手法改编了《玛依拉》《小河淌水》等许多民歌作品。分析《玛依拉变奏曲》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倡导人们去“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4]在新时期为了适应“发展”这个世界主题,我们必须有创新意识,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更需要创新。“保护”不等于原封不动、画地为牢式的保留,那些认为少数民族音乐就应该永远停滞在原来的发展阶段才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认为少数民族人民因生活方式的改进,而导致一些以原有生存方式为生存环境的古老乐种的消亡是令人遗憾的之类的想法,是与历史发展规律相违背的,也不符合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要经历历史发展时期的跨越,同时也要承受异类文化的冲击,如果不能够及时完成其自身的适应性发展变化过程,那么,其传承便无法持续,如此便会造成一种民族音乐文化的灭绝。因此,我们要抢在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民族音乐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 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我们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性;同时要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以避免其传承出现断裂。希望有更多的人像胡廷江老师那样探索出更好的保护民族音乐的方法,使其流传千古。

参考文献:

[1].哈萨克族的音乐风格[J]. 新疆艺术网,2008.

[2].胡中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卢栩,杨琼.曲式作品分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J]. .

[5].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陕西旅游出版社.

[6].论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