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西方的悲剧创作历史悠久,名作如林,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在完全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在世界悲剧艺术中,西方戏剧中的古典悲剧具有不可否认的典型性。我国古典悲剧也有不少佳作,这些有代表性的悲剧作品与西方戏剧中典型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浅析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西方古典悲剧;我国古典悲剧;异同
中图分类号:I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13-02
西方的悲剧创作历史悠久,名作如林,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在完全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在世界悲剧艺术中,西方戏剧中的古典悲剧具有不可否认的典型性。我国古典悲剧也有不少佳作,这些有代表性的悲剧作品与西方戏剧中典型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浅析它们的异同。我国古典戏剧类型不是很明显,先弄清什么是悲剧。
对于什么是悲剧,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们和不同阶级的人们确实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这并不等于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阶级在这一问题上完全不可能有某些相同的认识。例如,对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不同历史时代的人和不同阶级的人都承认它是悲剧。这一悲剧名作既能唤起当时雅典贵族的悲悯与同情,也能唤起我国当代劳动群众的悲悯与同情。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什么是悲剧尽管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又并不是水火不容,完全对立的,而是有可能有某些相同点的。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阶级的人创作的悲剧作品尽管存在很大差异,但既然都是悲剧,就一定会有某些相同点。
一、悲剧人物
西方古典悲剧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男性,而且这些男性大多是天神、伟人、国王或英雄。阿・尼柯尔教授说:“悲剧不同于喜剧的地方,往往在于它几乎完全是男性的。一切伟大悲剧的主要人物都只能是一个男人。”这些男性主人公在悲剧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支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西方悲剧多以男性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等,这些剧名足以证明男性主人公对于西方悲剧来说有多么重要。西方古典悲剧中也有少数女性主人公,比如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有三分之二的作品是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性主人公多半被刻画成具有男性品质的人。他的名剧《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不但和男人一样刚毅,果决,甚至还带有一点儿原始的凶悍冷酷和残忍。用我国传统的眼光来看,她不只是缺少女性的柔弱,温顺和娇美,缺少大家闺秀的温文尔雅,而是简直就不像一个女人。像《美狄亚》这样痴心女子被负心汉遗弃的故事,我国古典戏曲曾多次描写过,但我们很难在戏曲剧目中找到像美狄亚这样的女性主人公。戏曲舞台上的痴心女子是温顺的,柔弱的,当她们被负心的男子遗弃时,她们只是有的默默忍受,有的屈从负心的丈夫,容忍一夫二妻的现状,只有极少数刚烈女子挥刀自刎,悬梁自尽,到了阴间再化为鬼魂找负心男子算账。与西方古典悲剧以男性主人公为主的情况相反,我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是以女性为主的。收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的十部作品中有七部悲剧作品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她们是《窦娥冤》中的窦娥,《汉宫秋》中的王昭君,《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娇红记》中的娇娘,《长生殿》中的杨贵妃,《桃花扇》中的李香君,《雷峰塔》中的白素贞。这些女性主人公的个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与西方古典悲剧中女性主人公相比,我国古典悲剧中的女性主人公明显具有共同的柔性特征。她们有反抗,但没有一个人像美狄亚那样刚毅果决,即便是这类反抗行为也具有女性柔顺的品格,不是主动的进攻,是以极大的耐力忍受苦难,被动的抗议,多半缺乏刚烈,残酷的力度和气势。
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不但是剧作家着力刻画的主要对象,而且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力量。俄狄浦斯追查凶手的行动推动了《俄狄浦斯王》剧情的发展,美狄亚追求爱情和实行报复的行动推动了《美狄亚》剧情的发展。我国古典悲剧同样以一人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悲剧主人公的行动对剧情发展的作用则远远逊于西方古典悲剧。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在剧中大多居于主动地位,他们的行动直接推动剧情的发展。我国古典悲剧则十分重视剧作所描写的中心事件,悲剧主人公对于事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分重要。譬如,《琵琶记》剧情的发展并不是由于主人公赵五娘行动的推动。《窦娥冤》剧情的发展也与窦娥的行动关系不大,赵五娘之所以陷于厄运,直接的原因是丈夫被迫进京赴选和无法抗拒的天灾。窦娥之所以陷于厄运,直接的原因是婆婆出门讨债遇险被张驴儿父子撞见,张驴儿父子趁机无理纠缠。赵五娘和窦娥不是以自己主动性行动支配剧情的发展,而是被动的推动剧情,代表着黑暗势力的次要人物的行动反而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搜孤是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程婴等人的救孤行动显然处于被动地位;《长生殿》中杨国忠的弄权误国和安禄山兴师反叛是剧情开展的主要动力,杨玉环之死主要不是由于她自己的行动所导致的。正因为我国古典悲剧中悲剧主人公的行动对于剧情开展的作用逊于西方古典悲剧,所以一般不像西方古典悲剧以主人公的姓名来命名,而是以中心事件为剧名。在西方的理论家和悲剧作家看来,并不是所有遭受厄运的好人都可以充当悲剧主人公的,悲剧人物除了要有正面素质外,还要有刚毅果决的品格,勇于承担自己行动的后果,自己参与自己悲剧的制造。也就是说,悲剧人物的行动与悲剧人物的毁灭痛苦要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一个悲剧的行动者,只有当他因所行而受苦时,才是悲剧人物;一个行为,只有当它把痛苦带给行动者时,才是悲剧行为;而苦难,只有当它与受苦者的行为是因果相关时,才是悲剧性的苦难。也就是人物活动自身导致了自己的毁灭。”西方古典悲剧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的主人公是符合这一论断的。我国古典悲剧不单以女性主人公为主,而且多半不写主人公的过失和缺陷,她们通常是完美无缺的,悲剧主人公的毁灭与其行动一般不构成因果关系,因此,她们一般也不以自裁方式来完成最后的壮烈毁灭。
二、悲剧结构
西方古典悲剧多半采用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的单一结构,而放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重结构,西方虽然也有以大团圆结局的悲剧作品,但那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悲剧作品均以不幸结局。大团圆结局的效果与悲剧所要求的痛感基础上的是不相容的,它取消了悲剧的独立性,冲淡了悲剧激情。因此,西方古典悲剧作家都有意避免使用大团圆的结局。我国学者常把西方这类古典悲剧称作一悲到底和以大流血结局的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相比我国古典悲剧大多采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重结构。我国古典悲剧一般都会给观众以抚慰,不留下缺陷的焦虑。悲剧人物在经受了巨大挫折,磨难之后,终于苦尽甘来,在遭受实际上的毁灭之后,又以虚幻的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西方古典悲剧将悲剧的酿成归于不可捉摸的命运或者悲剧主人公的性格缺陷,我国古典悲剧把悲剧的酿成明确的归于恶对善的欺凌,摧残,悲剧主人公的对立面通常是无恶不作的坏蛋,悲剧主人公的毁灭正是这些坏人作恶,但悲剧酿成之后并不戛然而止,而是让作恶的坏人得到严惩,悲剧人物所蒙受的冤屈得以伸雪。这种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是我国人民的选择,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调,直到今天,这种审美情调仍然有力的制约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欣赏活动。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既不是绝对的坏,也不是绝对的好,它只是组织戏剧冲突的一种方式,这种结构它不真实,现实生活明明是颠倒残酷的,而戏台上却是善恶有报的,它是对丑恶现实的一种逃避。同时还严重损害了悲剧的独立性,模糊了悲剧与正剧的界限。
三、悲剧效果
西方戏剧学者通常用崇高与滑稽来区分悲剧与喜剧的审美效果。富有崇高感的审美对象并不一定都是悲剧,但悲剧却一定是富有崇高感的。可以说,没有崇高美也就没有悲剧,悲剧美主要是指崇高美。悲悯是悲剧效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不应该视为悲剧的主要标志,西方古典悲剧往往把悲悯置于较低的位置,。西方美学家大多认为旨在描写苦难以博取眼泪的剧目只能算作感伤剧或者难情剧。而我国古典戏曲学者则用令人酸鼻和令人解颐来区分悲剧和喜剧。我国古典悲剧以悲悯为极致。
参考文献:
[1]阿・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