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认知新课标 更新新观念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认知新课标 更新新观念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全球化进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也比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显得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将格外令人关注,在认知新课标更新新观念的同时,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兴趣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85-03

【Abstract】In new era occupying an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brought the severe challenge to Chinese education, people’s social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seems fiercer than any historical period of before too, the personal strength has determined the quality of people’s existence quality. In the face of development trend and social requisition for talent of future that are educated in the 21st century, basic course of new round reforms and extremely at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while the new lesson of cognition marks, upgrades new idea, how to improve people’s social competitive power, train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research in sports teaching of the school.

【Key words】The new lesson marking Sports interest Lifetime sports

一、前 言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体育锻炼,克服主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体育也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我国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1]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课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

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

1.指导思想的更新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1]

2.体育教学目标的更新

体育教学过程究竟追求什么目标,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学校体育理论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与提高,体质的增强。目前,它已逐渐转变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新课标思想正是从这一高度来看待、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学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新课标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新课标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存在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是否愿意学习体育,以及愿意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和怎样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新课标思想本身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标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3.体育意识的更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过分强调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进行教育培养的客体,只有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结果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泯灭。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发展个性、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人。

新课标新思想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决定的。因为体育教育的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决定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发挥作用。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体育基础、学习目标与追求、个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习方式方法等各不相同,具有鲜明“这一个”特征,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

4.教师行为的更新

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参与练习的机会,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听取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教师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5.教学模式的更新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像力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我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达到了学习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标的“健康第一、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运动知识技能,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教学目标。[4]

三、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首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与不学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体育兴趣了。

其次,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产生。

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确,就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2]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使人易于产生运动的欲望。在学校里,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建设多项运动设施,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教学中场地的设计,场地布置必须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并通过器材摆放和运用各种标志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我在立定跳远教学的场地布置上,根据班级学生的体能和水平不同,设计每十厘米一级的距离段,让学生看到不同远度的标志,一次一次的对比着练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教学器材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和发现器材的客观不足给学生带来的恐惧心理。如我在跳远腾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的腾空高度,经常在踏跳板的前面放置有一定高度的横杆,要求练习者腾空时越过横杆,结果很多学生畏惧前面的横杆,不敢大胆的进行练习,课后我反复思索,在第二节跳远课上改用橡皮筋代替横杆,结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兴趣大增。因此,及时巧用器材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让体育知识、运动、比赛等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和脑海里。我想这样的教学手段和环境,无论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效果,都应该是直接的、显著的。诚然,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还需要我们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出现了学生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应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为合作型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师要为人师表,以对学生执着的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高雅的仪表风范来强烈感染学生,体育教师要适应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努力学习技能、技巧,养成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及终身学习的习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反之,就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有充分的研究,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合理,对教学方法、手段要不断的改进。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5.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信。

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在教师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带着“怎样才能滚的正”、“怎样才能团的紧”等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对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又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握踝前滚翻”、“腭下夹手帕”、利用后垫、跳箱盖、体操凳上进行前滚翻练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充分给予肯定。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尝试探究不同情境下运用滚翻(从上向下、突然摔倒)的区别及合理的自我保护方法。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演示,了解从山坡上滚落时应横向滚动,以减速和自我保护;突然摔倒时应用一侧身体先着地等要领。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不但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还应给学生足够的学练空间。如做“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动作学习。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6.优化教学过程、手段和方法

要生动活泼、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在短跑教学中,如果每节课都是做规范的起跑姿势到加速跑,学生都会感到枯燥乏味,练习几次后就身心疲惫了,如果做不同姿势听信号后加速跑、追逐跑、追球跑、接力跑、后退转身加速跑等练习,这样的学习气氛和效果肯定不同。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法、测验法、比赛法、游戏娱乐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或讨论式、目标激励、分层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运动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知觉、注意、思维和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7.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求知欲极强,表现欲很高”,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手段,使学生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跳得高跳得远,有的跑得快,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闪光点的机会,这就需要举行有意义的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展现了自己不同的闪光点,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但在某个特定的比赛项目中他是佼佼者,这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相信其兴趣肯定会日益膨胀。当然,对于竞赛的组织、动作,教师必须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便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小 结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认知新课标、更新新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朱 萧.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文雁勇.对体育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的认识和思考[J].体育教学,2004(30)

3 刘红新.关于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4(12)

4 于 涛.娱乐体育中快乐体育之本质内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1)

5 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J].体育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