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年王阳明的边政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年王阳明的边政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阳明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向朝廷上有《陈言边务疏》,就蓄材以备急、舍短以用长、简师以省费、屯田以足食、行法以振威、敷恩以激怒、捐小以全大、严守以乘弊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谈了自己对北方边政的看法。

“蓄材以备急”之所以列为国家治边的首策,乃是因为统帅三军作战,“得其人则克以胜,非其人则败以亡”,关键在能否有智勇双全的主将。因而国家应及早蓄备有用人才,以防边地战事不虞之患。武举制度固然能够网罗不少骑射搏击之士,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韬略统驭之才。而真正的将略人才既要“习之以书史骑射”,也要“授之以韬略谋猷”,真正做到“周知道里之远近,边关之要害,虏情之虚实,事势之缓急”,所以在制度安排上也必须有相应的选拔程序设计。

“舍短以用长”在他看来也是国家边政的一条基本原则,因为古往今来一切人才均是“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蔽;而人之常情亦必有所惩于前,而后有所警于后”。因而用人的方法即在于取其“仁”而去其“贪”,取其“智”而去其“诈”,取其“勇”而去其“怒”。一句话,人才不可求全责备,必须发挥其专长而容忍其缺失。

“简师以省费”也是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良策。《孙子兵法》早就有言:“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在阳明看来,“古之善用兵者,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犹且日费千金”,而从明代庞大的边政物质供给看,则可说是“非漕n则无粟,非征输则无财,是故固不可以言因粮于敌矣”。所以他强调兵贵精不贵多,只有“简师一事,犹可以省虚费而得实用”。具体的办法就是“于边塞之卒,以其所以养京军者而养之,以其所以赏京军者而赏之,旬日之间,数万之众可立募于帐下,奚必自京而出哉?”

“屯田以足食”强调“兵以食为主,无食,是无兵也。边关转输,水陆千里,踣顿捐弃,十而致一”。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京军分屯其地,给种授器,待其秋成,使之各食其力。寇至则授甲归屯,遥为声势,以相犄角;寇去仍复其业,因以其暇,缮完虏所拆毁边墙、亭堡,以遏冲突”。这样即使不能完全保证塞下的粮食供给,至少也减少了转辗运输的费用,不能不说是长久之道,万全之策。

“行法以振威”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必须革除旧弊,依法治军。无论“势家子弟”或“豪门夤缘”,只要违法丧师,一概斩于辕门,如此才能“士卒奋励,军威振肃,克敌制胜”,否则纵“有百万之众,徒以虚国劳民,而亦无所用之”。

“敷恩以激怒”则是以死者来激励生者,然后“简其强壮,宣以国恩,喻以虏仇,明以天伦,激以大义;悬赏以鼓其勇,暴恶以深其怒;痛心疾首,日夜淬砺;务与之俱杀父兄之仇,以报朝廷之德。则我之兵势日张,士气日奋,而区区丑虏有不足破者矣”。

“捐小以全大”则依据《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之说,主张边防用人,应该给予适当便宜,“其纵之也,不以其坐视;其捐之也,不以为失机。养威为愤,惟欲责以大成;而小小挫失,皆置不问,则我师常逸而兵威无损,此诚胜败存亡之机也”。

“严守以乘弊”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凭借长期固守,做到“我食既足,我威既盛,我怒既深,我师既逸,我守既坚,我气既锐,则是周悉万全,而所谓不可胜者,既在于我矣。由是我足则虑日以匮,我盛则虏日以衰、我怒则虏日以曲,我逸则虏日以劳,我坚则虏日以虚,我锐则虏日以钝。索情较计,必将疲罢奔逃;然后用奇设伏,悉师振旅,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迎邀夹攻,首尾横击。是乃以足当匮,以盛敌衰,以怒加曲,以逸击劳,以坚破虚,以锐攻钝。所谓胜于万全,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者也”。

以上八条,均可说明阳明颇有将略之才,同时也反映了他的边政思想的一个侧面。但更重要的是,他尚有更远大的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抱负,这是基于内在道德感与责任感激发出来的人生抱负,离不开道统与学统合为一体的学理所培养出来的睿智和胆识。他的价值理想决定了他的成就决不可能仅限于军事一端,因而后来他曾有回忆说:“是疏所陈亦有可用,但当时学问未透,中心激忿抗厉之气;若此气未除,欲与天下共事,恐事未必有济。”可见他的治边条陈固然体现了儒者见诸行事的有用之学,但他更向往的则是“肉身成道”的圣人之学。圣人之学必有赞化天下的价值诉求,决不会以任何暂时的“小成”为满足。(责任编辑/王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