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刘晓晖  张建海  杨莉  田向文

【关键词】 剖宫产率

【摘要】 目的 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1~6月(实验组)与2002年1~6月(对照组)的产妇,统计两组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可见:因胎儿因素如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多胎妊娠,骨盆因素等单一因素为指征者比例下降,而头盆因素: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等因素为指征者上升,总剖宫产率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剖宫产率:实验组为26.29%,对照组为36.3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新生儿窒息率:实验组为11例,占1.29%;对照组为18例,占1.53%,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产儿死亡:实验组1例,对照组2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助产率:实验组为1.99%,对照组为2.04%,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剖宫产 指征 剖宫产率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趋上升,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我院近半年通过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了剖宫产率,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我院2003年1~6月与去年同期产妇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6月产妇1176例,其中剖宫产428例,剖宫产率36.39%。2003年1~6月产妇852例,其中剖宫产224例,剖宫产率26.29%。孕周均为37~42周;年龄最小22岁,最大39岁,平均26岁。

1.2 方法 2003年1~6月为实验组,2002年1~6月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及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剖宫产构成比较 剖宫产指征包括产妇因素、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本组资料中以单一指征行剖宫产者占33.27%,多个指征者占66.72%,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见表1。可见因胎儿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多胎妊娠,骨盆因素等单一因素为指征者比例下降,而头盆因素: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等因素为指征者上升,总剖宫产率下降。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助产率比较 剖宫产率:实验组为26.29%,对照组为36.3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新生儿窒息率:实验组为11例,占1.29%;对照组为18例,占1.53%,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产儿死亡:实验组1例,对照组2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助产率:实验组为1.99%,对照组为2.04%,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3 巨大儿剖宫产率比较 实验组140例,剖宫产18例,占12.86%。对照组巨大儿160例,剖宫产36例,占22.5%。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 (略)

表2 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助产率比较 (略)

3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但当上升到一定水平时,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其上升而下降 [1] 。本组资料中,降低剖宫产率后围产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如下,(1)将产妇与胎儿放在同等地位,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及胎儿监护仪的广泛应用,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明确,胎儿监护仪对胎心异常早期发现而导致“过度诊断”,使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2)许多产妇和家属,甚至不少医生亦认为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更安全,医患双方都不愿承担此风险。而真正由于脐带或胎盘及羊水过少造成胎儿宫内窘迫不足40%。据文献报道,因胎儿窘迫进行剖宫产者为过去的3倍 [2] 。(3)一些孕妇过度肥胖及巨大儿增多,使难产增加。(4)孕妇惧怕分娩的疼痛及害怕产程进展一半出现问题再手术。医生对阴道分娩不可预测的情况较剖宫产多。(5)产科医生不仅要使围产儿存活,还要保证生后的体力和智力正常。(6)医患矛盾的增多使其剖宫产指征放宽,孕产妇未经过试产或充分的试产即选择了剖宫产。 (7)臀位及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几乎都选择了剖宫产。(8)社会因素,手术指征对珍贵儿、高龄初产也都较前放宽指征,并且为满足孕产妇及家属选择分娩时间的特殊要求,一些较轻的妊娠合并症,医生担心拒绝实施手术而阴道分娩出现问题时发生纠纷,未予试产,随意放宽剖宫产指征。本组资料中,实验组由于注意了以上因素,胎儿因素包括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多胎妊娠,骨盆因素等单一因素为指征者比例下降(P<0.05)。因而,剖宫产率下降(P<0.05)。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无绝对剖宫产指征者均应试产 [3] 。对不经试产就诊断为头盆不称,1次胎心改变及1次NST无反应就诊断为胎儿窘迫均是不恰当的。本资料显示,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以科学的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加上社会、孕产妇及家属的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剖宫产率将会逐渐下降。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妇幼卫生科技进展,1998,(1):1.

2 刘棣临.胎儿窘迫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1:180-182.

3 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5:259-261.